朱干宇
- 作品数:102 被引量:15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建筑科学更多>>
- 一种壳聚糖耦合氨基改性水化硅酸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壳聚糖耦合氨基改性水化硅酸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混合硅酸钙和扩孔剂,进行扩孔反应,得到水化硅酸钙;(2)混合步骤(1)得到的所述水化硅酸钙和壳聚糖耦合氨基改性剂,进行改性反应...
- 李会泉陈艳朱干宇齐放朱崟源赵雪锋
- 一种用于磷石膏后处理过程脱除夹杂萃取剂和碳硅杂质的汽提浮选装置与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磷石膏后处理过程脱除夹杂萃取剂和碳硅杂质的汽提浮选装置与方法,所述汽提浮选装置包括沉降分离单元和气泡发生单元;所述沉降分离单元包括浓密机和设置在所述浓密机内部的单层搅拌桨;所述浓密机的侧壁设置有1个有机...
- 李会泉朱干宇李少鹏孟子衡武文粉
- 一种加压热解制备异氰酸酯的设备及方法
- 一种加压热解制备异氰酸酯的设备及方法,属于热解制备异氰酸酯技术领域。该反应器为高压热解反应釜与精馏塔的集成反应器,包括热解反应釜和精馏塔,两者之间接有气体上升管路和液体回流管路,精馏塔上部有冷凝器,冷凝器中液体回流可采用...
- 李会泉朱干宇陈家强王晨晔林滨曹妍王利国柳海涛
- 文献传递
- 一种选粉机
- 本实用新型属于粉磨及选粉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选粉机,该选粉机包括筒体、喂料装置和散料锥,筒体上设有进风口及出料口,通过将喂料装置的偏心进料管沿倒锥形原料管边缘的切线方向设置,以及将进风口向下倾斜设置,且设置方向与筒体...
- 李会泉颜坤李少鹏朱干宇孟子衡
- 文献传递
- 一种电石渣粉的化浆及排气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石渣粉的化浆及排气装置及其应用方法,所述化浆及排气装置包括化浆装置、进料单元和抽气排风装置;所述化浆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搅拌装置;所述进料单元包括螺杆进料装置和除尘装置;所述螺杆进料装置设...
- 孟子衡李会泉朱干宇李少鹏颜坤杨悦
- 一种湿法磷酸生产过程中采用微气泡阻垢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湿法磷酸生产过程中采用微气泡阻垢的方法,通过在矿浆输送过程中引入微气泡,使管壁或结垢物表面吸附聚集一层微气泡“保护膜”,避免易结垢物质在管壁沉积或持续结垢,同时微气泡表面带有负电荷,可以在微气泡表面富集液...
- 朱干宇孟子衡李会泉郑光明李防颜坤贺雷习本军
- 煤基固废循环利用技术与产品链构建被引量:13
- 2021年
- 煤基固废的大规模循环利用,对于中国西北大型能源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典型能源基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区域内固废、产业协同配置的思路,通过煤基固废制备化学品、环保材料、建材等关键技术开发,构建电石渣、气化渣、废催化剂等典型煤基固废循环利用关键产品链。结果表明:(1)电石渣、气化渣、废催化剂等煤基固废可通过杂质快速分离、矿相调控和载体重构等技术的耦合集成,制备性能良好的脱硫剂、水玻璃、催化剂等系列产品,直接用于区域内煤-电-化企业生产过程;(2)煤基固废中90%以上的钙、硅、铝得到有效利用,废催化剂中钒、钨、钛金属循环利用率超过90%,气化渣中残碳被有效分离利用。以上构建的循环产品链将煤炭、水资源利用效益分别提升36%和27%,3类典型固废综合利用率由28%提升至85%左右,为煤炭固废的大规模利用提供了新路径,从而可实现煤炭及其伴生/二次资源区域内的高效循环。
- 李会泉胡应燕胡应燕李强李少鹏李少鹏李强
- 关键词:废催化剂产品链
- 一种撞击流耦合超声波强化混合萃取湿法磷酸中杂质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撞击流耦合超声波强化混合萃取湿法磷酸中杂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湿法磷酸为水相,以萃取剂体系为有机相,将水相和有机相分别形成两股射流进行撞击并发生混合萃取,同时施加超声波强化水相和有机相的混合萃取...
- 李会泉朱干宇杨悦孟子衡颜坤张文娟齐放
- 粗碳酸锂CO_(2)微气泡深度碳化工艺与动力学研究
- 2025年
- 二次锂资源制备高纯碳酸锂对于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上述过程一般采用CO_(2)鼓泡法进行碳化,但该过程传质效率低、反应速率慢,限制了其工业应用效率。为此,本研究采用CO_(2)微气泡碳化方法以提高传质速率,重点考察了反应时间、CO_(2)气体流量和液固比等因素对碳酸锂转化率和CO_(2)利用率的影响,并构建了溶解反应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微气泡碳化与鼓泡工艺相比,可使碳酸锂转化率提高约20%、碳化时间降低约56%;反应时间100 min、CO_(2)流量120 ml/min和液固比(ml/g) 30∶1条件下,碳酸锂转化率达到99.91%、CO_(2)利用率为94.10%;缩核模型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溶出速率符合膜扩散控制模型,该过程反应活化能为-2.456 kJ/mol。研究可为粗碳酸锂深度碳化溶解过程提供基础数据和工艺支撑。
- 徐鹏国孟子衡朱干宇李会泉王晨晔王晨晔孙振华
- 关键词:动力学
- 湿法磷酸半水工艺考察与石膏结晶过程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湿法磷酸半水工艺可生产高浓度磷酸[w(P_(2)O_(5))>40%(质量)],但在半水反应阶段磷矿易发生钝化,半水石膏结晶粒径小,造成工艺后端过滤困难,磷回收率降低。以湖北典型中低品位磷矿为原料,系统考察了半水工艺中SO^(2)_(4−)浓度、磷酸浓度、反应温度等条件对半水石膏结晶物相、形貌及粒径的影响规律,分析了优化条件下石膏杂质赋存与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半水反应中液相硫酸、磷酸浓度会引起半水石膏物相、形貌、粒径变化,磷硫浓度提高会导致石膏晶体形貌由柱状变化为棒状、片状,粒径从70μm减小到10μm。优化工艺条件下,半水石膏较原工艺石膏P_(2)O_(5)含量降低至1.39%(质量),磷的主要存在形式为难溶性磷酸盐,同时F含量降低至0.44%(质量),其以CaF2、AlF3等难溶物形式存在于石膏,其他杂质含量均有所降低。本研究可为半水工艺生产过程参数优化及半水石膏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 苏晓丹朱干宇李会泉李会泉孟子衡李防杨云瑞习本军崔玉
- 关键词:湿法磷酸过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