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辉

作品数:64 被引量:247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12篇专利

领域

  • 29篇建筑科学
  • 19篇经济管理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篇城市
  • 6篇都市
  • 6篇大数据
  • 5篇体检
  • 5篇京津
  • 5篇京津冀
  • 5篇城镇化
  • 4篇生态
  • 4篇事权
  • 4篇城市规划
  • 3篇都市圈
  • 3篇省域
  • 3篇省域城镇体系
  • 3篇评估系统
  • 3篇全球城市体系
  • 3篇门户
  • 3篇建设用地
  • 3篇扶贫
  • 3篇TOD
  • 3篇城市体系

机构

  • 59篇中国城市规划...
  • 2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河北省气候中...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金泽大学
  • 1篇天津市气象科...
  • 1篇北京城市象限...
  • 1篇北京清华同衡...

作者

  • 59篇徐辉
  • 17篇王凯
  • 9篇徐颖
  • 6篇张永波
  • 5篇翟健
  • 3篇耿艳妍
  • 3篇余加丽
  • 3篇胡文娜
  • 3篇李昊
  • 2篇周亚杰
  • 2篇李克鲁
  • 2篇秦维
  • 1篇张圣海
  • 1篇李晓江
  • 1篇查克
  • 1篇石岩
  • 1篇张娟
  • 1篇李枫
  • 1篇王伟英
  • 1篇张勤

传媒

  • 9篇北京规划建设
  • 2篇规划师
  • 2篇城市规划
  • 2篇中国工程科学
  • 2篇中国建设信息...
  • 2篇2012中国...
  • 2篇2011中国...
  • 1篇环境保护
  • 1篇生态科学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先锋
  • 1篇上海城市规划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建设科技
  • 1篇国际城市规划
  • 1篇城市与区域规...
  • 1篇人民论坛·学...
  • 1篇2014中国...
  • 1篇转型与重构—...
  • 1篇首届山地城镇...

年份

  • 5篇2025
  • 1篇2024
  • 5篇2023
  • 7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7
  • 3篇2006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开放性的TOD城市大数据监测分析平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放性的TOD城市大数据监测分析平台,该系统可以实现了知识管理版块与定量评估版块的集成、二三维的集成、规则建模与空间分析的集成等系列集成应用,通过服务调用、第三方集成及应用构建链接服务管理层与各应用场景,...
翟健徐辉冀美多余加丽赵越马琰李克鲁杨珺雅
对完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机制的几点建议
本文总结分析当前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指出规划的实施应立足于省级政府事权,围绕推动省区的城镇化发展总体战略,建立跨部门协调型的实施机制。应重点完善对下位城乡规划的审查(协调与指导)机制,推动跨部门的重大建...
徐辉
关键词:专项基金
文献传递
安全韧性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逻辑与架构
2025年
在快速城镇化与极端气候加剧环境变化的背景下,城市面临越来越多的风险与挑战,安全韧性成为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的焦点。安全韧性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围绕防灾减灾的专项规划,而是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安全韧性整体升维。本文基于我国城市存量发展的问题与需求,在“风险源-承灾体-减灾力”城市安全框架的基础上,提出安全韧性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原则与逻辑框架,构建了“系统-时间-空间”三维思考结构,并提出“技术方法-规划内容-政策法规”三重实践路径。文章系统解析了由基础理论向应用实践转化的技术路线,提出安全韧性城市规划与设计应以“因险制宜、形数共构”为指导思想、“适度承压、迅速复能”为战略目标、综合“精准适配、以数赋形”的方法体系与技术手段,以期为安全韧性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立底层逻辑,进而为城市安全治理提供源头策略。
郭仁忠杨晓春杨晓春甘欣悦程芳芳王凯王凯徐辉
关键词:规划设计数字技术
统筹区域与城市的“精准适配”安全韧性规划方法探索
2025年
安全韧性是城市建设的基本前提,构建多尺度联动的安全韧性规划方法对于提升城市整体韧性能力、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立足国家和区域视角,针对城镇空间发展与安全风险之间的适配机理这一科学问题,解析不同空间层次的安全风险特征,构建统筹区域与城市的安全韧性规划框架及“精准适配”的安全韧性规划技术体系,形成对安全韧性本底的精准分析、因地制宜的韧性规划生成、智慧响应的动态评估等三大关键技术;建立了5类一级、18类二级的全国安全韧性建设模式分区,以及不同地区差异化的“密度-规模”双控指标体系及关键阈值。该方法在京津冀地区、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后重建等规划实践中实现了工程化应用,为从源头推进城市建设的安全风险预控,整体提升城市韧性能力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案。
王凯徐辉贾鹏飞付凯李长风周亚杰陈志芬高均海
关键词:灾害链
基于气候评估的新区通风廊道规划方法及策略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维持良好的自然通风环境,是实现城市高品质生态环境的重要保证。统筹总体规划和地块城市设计层面,建立了基于通风路径与通风潜力、城市热岛和绿源、规划方案风环境和热环境评估的新区通风廊道规划方法,应用于河北雄安新区,提出了通风廊道规划策略。结果表明:(1)新区层面,以西南—东北向为主要通风路径,依托规划绿地、水体及开敞空间等,构建6条宽度500 m以上的一级通风廊道,连通白洋淀气候补偿空间与起步区作用空间,提升新区整体通风能力;(2)新区起步区层面,结合其规划空间布局方案和所形成的高通风潜力带状空间,构建17条宽度100 m以上的二级通风廊道,促进起步区内空气流通、城—淀间气流微循环、缓解城市热岛;(3)新区规划地块的建筑高度和密度宜分别控制在45 m和20%以内,白洋淀北岸和起步区南部地块则分别为20 m和15%以内,地块内不宜形成封闭的围合空间,建筑高度总体宜南低北高布局;(4)从城市总体空间形态、城市建筑空间形态和清洁空气源三方面,制定了有利于通风环境的城市空间形态设计指引,与通风廊道协同提升通风环境。
程宸于长文房小怡李明财王信徐辉
通过城市体检评估制度全面系统评价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被引量:11
2022年
我国经过40多年的快速城镇化发展,城市的人口规模、综合实力有了较大提升,但同时也积累了诸多“城市病”。城市体检评估是对城市人居环境及相关规划的全面、系统、常态化的评价工作,有助于及时发现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中暴露的问题,针对性治理“城市病”,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城市体检技术方法体系由指标体系、多层级联动评估、主客观综合评估、信息平台智能评估等多方面组成。其中指标体系构建应因城施策,通过通用指标和特色指标来评估;在工作机制上应建立“市—区—街道”3级联动模式。最后,对进一步完善城市体检评估方法提出优化建议。
徐辉骆芊伊
关键词:综合评估指标体系
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的数字化创新技术研究与应用被引量:3
2022年
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是借力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传承的一项探索性工程。该项工程在以下四方面加强了技术创新,为推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提供了经验。一是构建了“价值-知识-数字化展示”的数字博物馆建设技术体系;二是应用GIS、AI、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立传统村落大数据中心;三是建立起数博建馆的流程标准、素材采集标准;四是建立了众包的信息采集工具。
王凯徐辉王伟英耿艳妍
关键词: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文化遗产历史文化保护
创新我国城乡协调发展体制的几点思考被引量:18
2006年
针对当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过大的问题,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破除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建立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实现良性循环的机制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提出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任务,并试图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引导城乡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完善城市功能、调控城乡空间发展四个方面,探索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创新思路。
张勤李枫徐辉苏洁琼卫琳
关键词:城乡协调发展
由“同煤两区改造新建居住区规划”引发的再思考
"两区改造"是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煤矿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程。本文以同煤集团两区治理改造新建居住区规划为例,介绍规划中面对的问题和采取的策略,并由此对规划项目的名称、目标...
徐辉
文献传递
面向未来的智能规划及大数据的应用
徐辉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