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琴
-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3
- 供职机构:苏州市立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液透析时血液管路不同固定方法的比较被引量:4
- 2020年
- 血液透析是操作性较强的专科技术,操作环节比较复杂,透析中一些细小环节的疏忽,都将造成严重后果[1]。在血液透析治疗4 h过程中存在着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风险[2]。血液透析管路的固定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但各规范与指南中仅要求妥善固定,并无统一和明确的操作规范,临床上基本凭借操作人员的个人经验。固定方式大多采用血管钳例,多囊肾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肾病综合征1例,其他5例。患者入选标准:神志清楚;无肢体活动障碍(其中有6例患者在透析过程中肢体位改变及体活动较多);内瘘使用时间>6个月,除外长期及临时中心静脉置管。我科25名长期在岗护士参与改进措施,观察并记录不良事件。
- 徐洪琴王红梅
-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肢体活动障碍专科技术透析过程血管钳多囊肾
- 远红外线照射治疗在促进血液透析患者首次行动静脉内瘘术后成熟中的效果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远红外线(far infrared light,FIR)照射治疗在促进血液透析患者首次行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术后成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苏州市立医院北区收治的44例首次进行AVF手术的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干预方法分为观察组(23例)与对照组(21例)。观察组在落实对照组各项促进AVF成熟措施的基础上,增加透析日远红外线照射干预治疗。比较两组头静脉直径、血流量及距皮肤深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穿刺时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记录两组AVF使用情况,包括首次穿刺成功率、AVF首次使用时间、首次使用血流量和瘘管通畅率。结果观察组头静脉直径、血流量在术后第4、12、24周时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VF术后不同时间距皮肤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AVF术后首次启用和启用4、12周穿刺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启用穿刺时间比对照组平均提早12 d。观察组透析时血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60.87%,通畅率为78.26%,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5.65%,通畅率为95.65%,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瘘管通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IR照射治疗可以促进动AVF的成熟,提高AVF使用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 王红梅徐洪琴靳政玺华青章玉莲周晓萍梅金兰艾冬秋
-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远红外线
- CVVH治疗危重患者的护理安全因素及防范
- 2014年
-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是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常用的一种方法。具有血流动力学耐受性好,很好控制氮质血症和酸碱、电解质平衡,快速清除过多液体等诸多特点。早期大剂量能持续稳定调整内环境,能调整免疫细胞、内皮细胞功能障碍,重建机体免疫内稳态,摆脱病理状态对某些内环境的干扰,为机体的恢复创造条件[1]。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徐洪琴
- 关键词: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危重患者护理
- 中央供给透析液的质量控制被引量:3
- 2013年
- 近几年来,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病人接受血液透析的人数逐年快速增长,随之透析中心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目前本院已有60台透析机,每月血液透析人次达2800余人次。对于规模化发展的透析中心来说,安全、有效又人性化的中央供液方式是发展的趋势。本院从2010年10月开始使用机械式中央供液系统。中央供液系统即采用合格的透析于粉进行集中配制后通过管路输送到每台透析机。
- 徐洪琴
- 关键词:血液透析
- 医用消毒湿巾和荧光标记法对血液透析中心环境清洁消毒的作用评价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评价医用消毒湿巾和荧光标记法对血液透析中心环境清洁消毒的作用,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将苏州市立医院北区血液净化中心内所有正在使用的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床护栏随机划分2组,分别使用传统的500 mg/L含氯消毒剂(消毒剂组)和一次性医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消毒(消毒湿巾组),使用ATP荧光检测仪比较2组消毒前后的血液透析环境表面污染程度,以相对发光单位值(relative light unit,RLU)表示,在血液净化中心选取高频接触表面进行荧光标记,计算干预前后荧光标记点的清除率;在2种干预措施使用前后,同时使用ATP荧光检测法和微生物培养法检测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比较2组干预措施使用前后使用此2种方法检测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血液透析环境表面消毒后的RLU均值均低于消毒前(P<0.05),消毒湿巾组消毒后的RLU均值低于消毒剂组(P<0.05),RLU降低值高于消毒剂组(P<0.05);血液净化中心患者的床单元和医护人员高频接触物表的第2次清洁消毒基线调查的总体清除率为72.22%,高于第1次为32.29%(P<0.05);所有正在使用中的高频接触表面干预后RLU均值为(587±214)低于干预前为(1984±628)(P<0.05),细菌菌落计数平均值为(24±7)cfu/cm^(2),低于干预前为(105±25)cfu/cm(2P<0.05)。结论:医用消毒湿巾是一种方便、可靠且依从性高的清洁消毒方法,尤其适用于血液净化中心高频操作表面的清洁消毒;荧光标记法能督促工作人员提高清洁的意识,适用于快速环境清洁效果的评价;2种干预方法同时应用于血液透析环境物表的清洁消毒,可大大提高清洁消毒的效果,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王红梅章玉莲艾冬秋梅金兰徐洪琴
- 关键词:荧光标记法清洁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