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颖

作品数:17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保定市第三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切除
  • 7篇切除术
  • 5篇术后
  • 4篇切除术后
  • 4篇肿瘤
  • 3篇血清
  • 3篇血清AFP
  • 3篇预后
  • 3篇术后发热
  • 3篇脾切除
  • 3篇脾切除术
  • 3篇脾切除术后
  • 3篇脾切除术后发...
  • 3篇化疗
  • 3篇化疗预后
  • 3篇AKP
  • 2篇血流
  • 2篇入肝血流
  • 2篇手术
  • 2篇术后并发

机构

  • 15篇保定市第三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5篇张颖
  • 11篇刘鸿章
  • 10篇刘力
  • 9篇刘岩
  • 5篇焦征
  • 4篇王建中
  • 3篇张玉华
  • 3篇刘亚力
  • 3篇王蒸
  • 2篇郑向奎
  • 2篇刘力亚
  • 2篇薛聪龙
  • 2篇郭志敏
  • 1篇宋文革
  • 1篇王瑞敏
  • 1篇袁伟
  • 1篇张洪安
  • 1篇刘芳
  • 1篇李大龙
  • 1篇田艳涛

传媒

  • 3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级脾蒂离断术对脾切除术后发热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发热原因与减轻发热的方法。方法:1999年以来我科采用分束结扎脾蒂法行脾切除39例(A组),传统手术方法行脾切除(B组);比较分析两组术后体温及血、尿、脾窝引流液淀粉酶(AYM)。结果:术后3d内两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7d、8~14d两组体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血、尿及脾窝引流液淀粉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束结扎脾蒂法切除脾脏可避免损伤胰尾,防止胰瘘,从而减轻术后发热。
刘力张颖刘岩段文都康明张洪安刘鸿章
关键词:脾切除术后发热淀粉酶
血清AFP、AKP、γ—GT联合检测对肝癌介入化疗预后的临床观察
目的:临床观察采用Seldinger插管技术给予FAM方案行径股动脉"肝动脉介入化疗"法治疗乙肝后肝癌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碱性磷酸梅(AKP)及γ-谷胺酰转肽酶(γ-GT)三项中1~3项未降入正常(A组)与三项...
段文都刘鸿章刘力刘岩焦征张颖刘力亚
关键词:AFPAKP肝癌介入化疗
文献传递
左乳复发叶状囊肉瘤切除Ⅰ期扩张器植入术一例被引量:1
2013年
患者女,22岁,6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双乳较小肿物,未重视,因左乳肿物进行性增大于4个月前在当地医院就诊,查体:双乳不对称,左乳外上象限可及直径约15cm相对活动性差、质硬、边界不清肿物,右乳可触及直径约2cm×cm×cm活动性、质韧、边界清肿物,即行双侧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左侧乳腺肿物为叶状肿瘤Ⅲ级,
张颖刘杰田艳涛刘鸿章
关键词:扩张器植入术叶状囊肉瘤肿物切除术复发进行性增大叶状肿瘤
血清AFP,AKP及γ-GT联合检测对肝癌介入化疗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2
2007年
检测42例予FAM方案行肝动脉介入化疗的乙肝后肝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FP,AKP,γ-GT水平,观察治疗后2~3周上述指标的变化及与患者中位生存期的关系。结果示,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0.20个月;血清AFP,AKP,γ-GT均下降至正常范围者20例,其生存期明显长于3项中1~2项或3项均未降至正常范围者(22例)。提示,采用FAM方案行肝动脉介入化疗方法治疗的乙肝后肝癌患者,血清AFP,AKP,γ-GT3项均下降至正常则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
段文都刘鸿章刘力王建中刘岩焦征张颖刘力亚
关键词:化学栓塞预后
避免胰尾损伤减轻脾切除术后脾热的临床研究
王建中刘力刘鸿章刘岩段文都张颖王蒸刘亚力
脾切除术后发热(又称脾热)是脾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脾热持续时间长,波动不稳,可出现高热;发热率明显高于其他腹部手术,且原因较多,是外科临床术后处理的难点。术中胰尾损伤被认为是术后脾热的主要原因之一。该项目通过改良传统“...
关键词:
关键词:脾切除术后发热术后并发症脾切除手术
减轻脾切除术后发热的体会被引量:3
2006年
笔者自1 9 9 9年起采用“分束结扎脾蒂法”行脾切除3 3例(A组),术后监测体温变化情况、脾蒂有无胰腺组织以及血、尿、腹腔引流液淀粉酶(AYM)等指标,并与同期2 6例行传统的集束脾蒂结扎脾切除(B组)者作对比较。结果示两组术后3 d内发热率无差异,3 d后A组体温明显低于B组(P<0.01);A组血、尿及腹腔引流液AYM均明显低于B组。提示采用“分束结扎脾蒂法”可减少对胰尾损伤,使脾热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可减轻脾切除术后病人的痛苦、减少住院时间及费用。
王建中刘鸿章刘力段文都刘岩薛聪龙焦征张颖王蒸
一例高龄肺叶切除术后长期使用有创呼吸机成功脱机
目的探讨高龄术后呼衰患者应用呼吸机时积极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对成功脱机的意义。方法通过对一例典型高龄术后并呼吸衰竭心衰病人的反复带机脱机的床旁护理措施效果的分析,讨论各项护理措施对类似应用呼吸机病人的有利恢复。结果采用多项积...
刘芳张玉华张颖
关键词:高龄无创呼吸机脱机
文献传递
血清AFP、AKP、γ-GT联合检测对肝癌介入化疗预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临床观察采用Seldinger插管技术给予FAM方案行径股动脉“肝动脉介入化疗”法治疗肝癌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碱性磷酸梅(AKP)及γ-谷胺酰转肽酶(γ-GT)三项中1 ̄3项未降入正常(A组)与三项均降入正常(B组)对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42例治疗前血清AFP、AKP、γ-GT均高于正常的乙肝后肝癌患者,治疗后2 ̄3周联合检测血清AFP、AKP、γ-GT的变化,并作t检验统计学处理。结果:42例患者中位生存期(10.2个月)与文献报道相符,血清AFP、AKP、γ-GT均下降入正常范围者较1 ̄3项未降入正常范围者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采用Seldinger插管技术给予FAM方案行“肝动脉介入化疗”法治疗对不能实现手术治疗的乙肝后肝癌患者可延长其生存期,而治疗后血清AFP、AKP、γ-GT三项均下降入正常范围者对患者生存期有指导意义。
段文都刘鸿章刘力刘岩焦征张颖刘亚力
关键词:AFPAKPΓ-GT肝癌
半肝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下肝切除术临床观察(附56例报告)
目的临床观察我院近四年来共56例肝部分切除病例中采用半肝血流阻断法(A组)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Pringle's)法(B组)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差别。方法观察分析半肝血流阻断法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Prinyle s)法行肝部...
刘力刘鸿章郑向奎段文都刘岩张颖
关键词:入肝血流阻断术后恢复肝部分切除
文献传递
肺癌指骨转移误诊为甲沟炎三例被引量:2
2010年
张玉华张颖郭志敏
关键词:肺肿瘤肿瘤转移误诊甲沟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