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贵志

作品数:8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胰腺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异甘草酸镁
  • 2篇原发性
  • 2篇肝炎
  • 1篇胆固醇
  • 1篇胆固醇比值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结石
  • 1篇胆囊炎
  • 1篇胆汁
  • 1篇胆汁反流
  • 1篇胆汁反流性
  • 1篇胆汁反流性胃...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比
  • 1篇胰腺实性-假...
  • 1篇胰腺炎
  • 1篇胰腺炎患者

机构

  • 4篇泰山医学院
  • 4篇聊城市第二人...

作者

  • 8篇张贵志
  • 4篇敬长春
  • 3篇朱玉森
  • 3篇商西丹
  • 3篇杨茂梧
  • 1篇许研
  • 1篇谢华磊
  • 1篇金艳
  • 1篇朱安礼
  • 1篇夏天
  • 1篇翟薇
  • 1篇刘宏
  • 1篇刘宏
  • 1篇潘童
  • 1篇郭菲
  • 1篇李霞

传媒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异甘草酸镁治疗乙型肝炎最佳剂量的探讨被引量:1
2009年
将150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5组,分别取异甘草酸镁100、150、200、250、30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均不用其他影响氨基转移酶及胆红素的药物,疗程为2周。各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2周检查ALT、AST和血清胆红素。治疗2周后,150mg及以上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100mg治疗组,而150-300mg治疗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说明150mg为异甘草酸镁治疗乙型肝炎的最佳剂量。
杨茂梧朱玉森敬长春商西丹张贵志
关键词:甘草酸肝炎乙型
对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和慢性胆囊疾病两者关联的研究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和慢性胆囊疾病之间有没有关联。  方法:  收集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2013年来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组患者360例,与非胆汁反流性胃炎组360例同期患者进行了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卡方...
张贵志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胆囊炎胆囊结石
文献传递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并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1例分析
2009年
许研杨茂梧张贵志商西丹
以上消化道出血为表现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一例
2009年
胰腺实性一假乳头状瘤(SPTP),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患者常因上腹肿物或上腹不适入院,有的在体检或其他原因开腹探查时偶被发现,还有少数患者表现为腹胀和腹泻,而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表现的罕有报道,我院于2008年12月收治1例,报道如下。
张贵志刘宏朱玉森敬长春
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上消化道出血特异性临床表现上腹不适开腹探查
肝脏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一例被引量:9
2013年
患者女,49岁,因右上腹痛伴腹胀、食欲缺乏、消瘦20余d入院,既往体健,入院查体:神志清,全身皮肤及黏膜未见黄染,体表部位未见明显黑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腹部稍膨隆,右上腹压痛,肝肋缘下8cm,剑突下12cm,质硬,肝区叩痛,脾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张贵志翟薇刘宏金艳敬长春
关键词:肿瘤原发性黑色素瘤
降钙素原/白蛋白比值联合残余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2025年
目的探究降钙素原/白蛋白(PCT/Alb)比值联合残余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C/HDL-C)比值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4年9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4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症(MAP)组(n=98)和重症(SAP)组(n=36),比较2组的PCT/Alb比值和RC/HDL-C比值。所有患者自入院后随访28 d,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的PCT/Alb比值、RC/HDL-C比值及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PCT/Alb比值、RC/HDL-C比值对AP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与MAP组相比,SAP组的PCT/Alb比值、RC/HDL-C比值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结果显示,134例AP患者中有21例预后不良(设为预后不良组),其余113例设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的PCT/Alb比值、RC/HDL-C比值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胰腺坏死范围、PCT/Alb比值和RC/HDL-C比值均是AP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T/Alb比值联合RC/HDL-C比值预测AP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大于PCT/Alb比值、RC/HDL-C比值单独预测(Z=2.315,P=0.043;Z=3.109,P=0.002)。结论PCT/Alb比值和RC/HDL-C比值均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均是AP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评估对于AP患者预后预测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谢华磊张贵志潘凌云孔令甲田之雷乌列强魏嘉宁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降钙素原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尪痹片联合托法替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尪痹片联合托法替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8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使用SPSS 27.0统计软件包生成随机数字表,按照1∶1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5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枸橼酸托法替布片,5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尪痹片,4片/次,3次/d。两组疗程12周。观察两组治疗4、8、12周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项临床表现评分、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CRP和DAS28-ESR)评分、类风湿关节炎自我效能量表(RASE)评分、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γ干扰素(IFN-γ)、IL-10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4、8周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41%、86.21%,与对照组的67.24%、75.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94.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76%(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屈伸不利评分、晨僵评分、关节压痛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表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DAS28-CRP评分、DAS28-ESR评分显著降低,而RASE评分和SF-36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治疗组DAS28评分、RASE评分和SF-36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LR、CRP、IL-6、IFN-γ、IL-10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炎症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尪痹片联合托法替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确切,能有效促进临床表现和疾病活动度减轻,并能进一步缓解机体炎症损伤,改善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
潘童李霞郭菲李云朱安礼夏天张贵志
关键词:尪痹片类风湿关节炎干扰素-Γ
不同剂量异甘草酸镁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异甘草酸镁治疗乙型肝炎(乙肝)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A、B、C三组分别取异甘草酸镁100、200、30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三组均不用其他影响转氨酶及胆红素的药物,疗程为2周。治疗前后每日观察患者症状与体征变化;三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清胆红素(SB)水平,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A、B、C三组治疗后,ALT、AST正常及接近正常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22/30)、93.33%(28/30)、86.67%(26/30),SB正常及接近正常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20130)、86.67%(26130)、80.00%(24/30),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3.33%(19/30)、83.33%(25/30)、80.00%(24/30),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不同剂量异甘草酸镁治疗乙肝均有明显疗效,以200mg为治疗乙肝的最佳剂量。
杨茂梧朱玉森敬长春商西丹张贵志
关键词:异甘草酸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