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计旺 作品数:24 被引量:117 H指数:7 供职机构: 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语言文字 机械工程 更多>>
FAI识别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罪犯斑块的增量价值 2025年 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在识别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罪犯斑块中的增量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自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并确诊为ACS的40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CTA、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将ACS病例的冠状动脉斑块分为罪犯组和非罪犯组。收集同时期于我院健康体检中心就诊并行CCTA检查且性别、年龄匹配的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采用同一台CT机、相同的采集方案。数坤软件手动勾画、自动测量斑块周围FAI及冠状动脉周围脂肪(PCAT)体积。比较三组斑块的FAI、PCAT体积、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构成比,分析ACS组及对照组不同性质、狭窄程度的斑块周围FAI的差异;基于受试者操作曲线分析FAI识别罪犯斑块的效能。结果 组间比较,罪犯组FAI大于非罪犯及对照组(均P<0.05),PCAT体积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罪犯组混合斑块最多、钙化斑块最少,狭窄最重(均P<0.05)。ACS组钙化斑块周围FAI低于非钙化及混合斑块(均P<0.05)。FAI识别罪犯斑块的效能为(AUC=0.738,95%CI(0.661-.805)诊断截断值为-82HU。相比狭窄程度,FAI对罪犯斑块的识别具有增量价值(AUC:0.928 vs 0.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罪犯组斑块周围FAI高于非罪犯及对照组,FAI有助于提高常规 CCTA狭窄程度识别罪犯斑块的效能。 刘喆 张计旺 范丽娟 李丽丽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探讨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检查中的诊断准确率、图像质量及有效辐射剂量(ED)。方法纳入连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6例,年龄〈2岁。根据扫描方案不同分为2组:宽体探测器低剂量组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12 d~19个月;使用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扫描。容积螺旋穿梭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19 d~16个月;使用多排CT容积螺旋穿梭技术扫描。以手术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计算2组对心血管畸形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测量2组升主动脉、主肺动脉及邻近肌肉组织的CT值和图像噪声,并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采用双盲法评价心内结构、心外结构及冠状动脉的客观图像质量。记录每例患儿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ED。比较2组的诊断准确率、图像质量及ED。结果宽体探测器低剂量组和容积螺旋穿梭组分别发现124处和113处心血管畸形,二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9.2%和9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5,P=0.852)。2组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8%、99.7%、98.4%、99.6%和95.2%、99.3%、98.2%、98.7%。2组升主动脉和主肺动脉的CT值、图像噪声、SNR及C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心内结构及心外结构的客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宽体探测器低剂量组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显著高于容积螺旋穿梭组(4.02±0.91比2.79±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562,P=0.000)。宽体探测器低剂量组ED[(0.59±0.31) mSv]较容积螺旋穿梭组[(2.28±1.07) mSv]下降了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85,P=0.000)。结论宽体探测器低剂量CT检查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在保证较高图像质量,尤� 范丽娟 徐冬生 张计旺 刘军波 付东海 凌坚 于铁链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成像 先天性心脏病 个体化对比剂双低注射方案单心动周期冠状动脉CT成像可行性 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100 kV下基于体重和碘流率的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单心动周期冠状动脉CT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5至7月因临床疑似冠状动脉病变于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行冠状动脉CT造影(CCTA)检查者27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每组各90例:A组对比剂总量0.5 ml/kg,B组对比剂总量0.6 ml/kg,A组和B组采用对比剂注射流速=(体重×25)/对比剂浓度;C组(常规方案组)对比剂总量0.8 ml/kg,对比剂流速5 ml/s。3组对比剂均使用碘海醇(含碘浓度350 mgI/ml)。比较3组图像主动脉根部CT值、前降支中段和右冠状动脉中段管腔CT值、主动脉根部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标准差(SD)值、冠状动脉主观评分以及有效辐射剂量(ED)差异。结果A、B和C组3组图像质量客观指标(主动脉根部CT值、前降支中段和右冠状动脉中段CT值、主动脉根部SNR、CNR、SD值)和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对比剂流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0.5)ml/s比(4.5±0.5)ml/s比5 ml/s,P=0.015],其中A组和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于C组(P=0.015);3组对比剂总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3)ml/kg比(38±4)ml/kg比(53±7)ml/kg,P<0.001],A组 刘军波 张计旺 张晓浩 周伟 袁滨 范丽娟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像 对比剂 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在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下改善CTCA图像质量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napshot freeze,SSF)在改善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图像质量中的作用。方法:30例进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30例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比较标准算法(Standard,STD)重建和SSF重建两种方法的图像质量和可判读性。所获图像由2位医师按Likert 5分制标准对每一冠状动脉节段、每支冠状动脉及每例冠状动脉进行评分。结果:前门控扫描30例,SSF算法重建图像的可判读性按每支(97.8%(88/90)vs 87.8%(79/90),P=0.004)及每段(99.1%(427/431)vs 96.1%(414/431),P=0.000)比较高于STD算法重建图像;图像质量按例数(3.5±0.9 vs 2.9±1.2,P=0.004)、每支(3.5±0.8 vs 3.1±1.0,P=0.000)和每段(3.7±0.8 vs 3.4±1.0,P=0.000)比较,SSF算法均高于STD算法重建图像。后门控扫描30例,45%期相SSF算法重建图像可判读性按例(80.0%(24/30)vs 53.3%(16/30),P=0.039)、分支(90.0%(81/90)vs 71.1%(64/90),P=0.000)、节段(98.1%(413/421)vs 90.7%(382/421),P=0.000)均高于STD算法重建图像;75%期相SSF算法重建图像可判读性按分支(70.0%(63/90)vs 55.6%(50/90),P=0.02)和节段(82.7%(348/421)vs 78.4%(330/421),P=0.018)比较高于STD算法重建图像,SSF算法45%和75%期相图像质量按例数(2.8±1.0 vs 2.1±1.2,P=0.012)(2.1±1.2 vs 1.6±1.0,P=0.026)、分支(3.0±0.9 vs 2.4±1.0,P=0.000)(2.6±1.2 vs 2.2±1.2,P=0.000)和节段(3.3±0.9 vs 2.9±1.0,P=0.000)(2.9±1.2 vs 2.7±1.1,P=0.000)比较均明显高于STD算法重建图像。结论:冠状动脉SSF技术能明显提高前门控和后门控冠状动脉CT图像质量及可判读性,其中对后门控45%期相重建的右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改善作用最为明显。 张计旺 范丽娟 徐冬生 董智 李旭 张立仁 于铁链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CT在非粥样硬化性病变胸痛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16年 冠状动脉CT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一种无创检查手段,可以发现和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尤其是其高阴性预测值的特点能为低至中度风险人群提供排除冠心病诊断的依据。虽然冠心病是胸痛的主要病因,但引起胸痛的疾病还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以外的心脏疾病及非心脏疾病等。CTCA能提供较大感兴趣区的容积数据,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同时,能够为出现胸痛患者寻找其他可能的病因。本文综述了CTC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改变以外病因引起胸痛患者中的应用。 张计旺 范丽娟关键词:CT冠状动脉成像 冠心病 胸痛 动脉粥样硬化 宽体探测器CT绝对时相单心动周期扫描在心律不齐患者CCTA中的可行性 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宽体探测器CT绝对时相单心动周期扫描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连续选取心律不齐(6个心动周期内心率变化大于20次/分)及窦性律齐患者各100例,行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心律不齐组采用绝对时相扫描,窦性律齐组采用相对时相扫描。比较两组的主动脉根部CT值、有效辐射剂量(E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扫描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72、0.763、0.347、0.551)。心律不齐组心率波动[(55.22±23.27)次/分]大于窦性律齐组[(2.34±1.69)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图像的主动脉根部CT值、SNR、CNR和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58、0.350、0.203、0.813)。心律不齐组的有效辐射剂量[(3.21±1.20)mSv]高于窦性律齐组[(2.59±1.16)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宽体探测器CT绝对时相单心动周期扫描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中具有可行性,但有效辐射剂量稍高于窦性律齐患者的相对时相扫描。 管延芳 刘军波 范丽娟 张计旺 凌坚关键词:冠状动脉 心律不齐 冠状动脉CT成像 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2例临床疑为冠心病的患者分别同时行MSCT和传统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DSA(CAG)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将两者进行对照分析,了解MS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在42例患者中,CAG显示的节段有417个,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显示的节段有367个,显示率88%,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重度狭窄敏感性99%,特异性96%阳性预测值90%,阴性预测值100%。结论:MSCT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无创检查方法,可作为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有效筛查手段。 侯朝华 张计旺 张宁关键词:冠状动脉 血管造影 螺旋CT 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在回顾性心电门控下改善CTCA图像质量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snapshot freeze,SSF)在回顾性心电门控下对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选取3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比较标准算法(standard,STD)重建和SSF重建两种方法的图像质量和可判读性。所获图像由两位医师判读,分别按每一冠状动脉节段、每支冠状动脉及每例冠状动脉进行评分,按Likert 5分制为标准。结果:45%期相SSF算法重建图像可判读性按例[g0.0%(24/30)vs 53.3%(16/30),P=0.039],按分支[90.0%(81/90)vs 71.1%(64/90),P=0.000],和按节段[98.1%(413/421)vs 90.7%(382/421),P=0.000]均高于标准算法图像;75%期SSF算法重建图像可判读性按分支[70.0%(63/90)vs 55.6%(50/90),P=0.02]和按节段[82.7%(348/421)vs 78.4%(330/421),P=0.018]比较高于标准算法重建图像,SSF算法45%和75%期相图像质量按例数(2.8±1.0±2.1±1.2,P=0.012)(2.1±1.2 vs1.6±1.0,P=0.026),按分支(3.0±0.9 vs2.4±1.0,P=0.000)(2.6±1.2vs2.2±1.2,P=0.000)和按节段(3.3±0.9vs 2.9±1.0,P=0.000)(2.9±1.2vs2.7±1.1,P=0.000)比较均明显高于标准算法。结论: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能明显提高后门控冠状动脉CT图像质量及可判读性,其中对45%期相重建的右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改善作用最为明显。 张计旺 范丽娟 徐冬生 董智 李旭 张立仁 于铁链关键词:计算机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运动伪影 伴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的特点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伴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颈内动脉狭窄的特点。方法对经颅多普勒或CT血管成像检查出颈内动脉狭窄的54例伴2型糖尿病的ACI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4例患者DSA检查均发现颈内动脉狭窄。单支血管狭窄发生率为42.6%(23/54),明显低于多支血管狭窄(57.4%,31/54)(P〈0.05)。颈内动脉重、中度狭窄的比例(20.3%,18.8%)明显低于轻度狭窄(53.9%),明显高于血管闭塞(7.0%)(均P〈0.05)。颈内动脉C4处狭窄的比例(18.8%)明显低于C1处(60.9%),明显高于C2、C3、C5、C6和C7处(1.6%~6.2%)(均P〈0.05)。结论伴2型糖尿病的ACI患者颈内动脉狭窄多为多支血管狭窄,狭窄程度以轻度为主,狭窄部位以C1狭窄最常见。 赵桂森 张计旺 李斌 冯慧贤 霍彬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2型糖尿病 颈内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对不控制心率患者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 :评估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在不控制心率患者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研究中的作用.方法:31例疑似冠心病连续志愿者,均未服任何心率控制药物,行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标准算法重建和冠状动脉追踪冻结技术重建两种方法的图像质... 范丽娟 孙凤伟 张计旺 付东海 张立仁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扫描 冠状动脉造影 图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