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丽 作品数:33 被引量:77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日友好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建设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化学工程 更多>>
有食管症状的特发性肌炎患者食管动力与肌酶谱及疾病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2025年 目的研究具有食管症状(吞咽困难、反流或烧心)的特发性肌炎(IIM)患者食管动力学,分析食管动力与肌酶谱、疾病临床活动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确诊为IIM并有食管症状(吞咽困难、反流或烧心)的15例患者为IIM组,同期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且无免疫系统疾病的15例患者为GERD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食管动力学相关指标,分析IIM患者的疾病评分与食管压力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IIM组中只有吞咽困难症状的患者9例,既有吞咽困难又有反流的患者6例,肌酶谱升高的患者7例,肌酶谱正常的患者8例,患者的疾病总体活动度为(6.50±2.43)分,8个肌群徒手肌力试验为(63.87±17.41)分。所有IIM患者均进行胃镜检查,根据反流性食管炎的洛杉矶分级,正常食管黏膜、A级、B级患者分别为7例(46.67%)、7例(46.67%)、1例(6.67%)。IIM组的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及上食管括约肌残余压均低于GERD组(均P<0.05),IIM组的食管体部蠕动性收缩比例低于GERD组(P=0.021),IIM组的食管体部无效收缩比例高于GERD组(P=0.037)。IIM患者的肌酸激酶(CK)值与食管症状呈负相关(P=0.039)。结论有食管症状的IIM患者存在上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食管体部蠕动功能障碍;CK值越高,患者越容易表现为仅有吞咽困难的症状。 王慧芬 江薇 朱慧婷 肖欣悦 王淼 张艳丽关键词:胃食管反流 吞咽障碍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探讨 目的:评估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患者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 overg... 肖琦凡 张艳丽 姚树坤关键词: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肠易激综合征 细胞因子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26例临床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点、内镜下表现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性分析2005年9月—2016年11月中日友好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26例EG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内镜下改变和治疗效果。其中男9例,女17例,年龄2~79(42.7±16.1)岁。结果(1)26例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为腹痛19例(73.08%),其次为恶心、呕吐7例(26.92%),腹泻5例(19.23%);(2)所有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均升高,并且累及浆膜层的患者其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累及黏膜层的患者(51.11%±10.95%vs.19.15%±13.41%,t=5.60,P<0.05);(3)内镜下表现缺乏特异性,小肠为最常见的受累部位,在黏膜表现正常的部位活检也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4)激素可缓解症状,并降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结论腹痛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提示该病,内镜检查需多部位活检,尤其是在十二指肠降段及末段回肠。 郭文娟 杜时雨 张艳丽 王慧芬 秦耿 白如雪 宋爱平 姚树坤关键词: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丙泊酚和琥珀胆碱对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和食管胃屏障压的影响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过程中丙泊酚和琥珀胆碱对食管下括约肌(LES)压力和食管胃屏障压(BRP)的影响。方法:22例拟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参与了本研究,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和琥珀胆碱。应用高分辨率固态测压(HRM)监测LES压力和BRP的变化。结果:与基础值相比,丙泊酚增加呼气末(P<0.01,95%CI:3.24~9.27)和吸气末(P<0.05,95%CI:0.01~5.52)LES压力,差异有显著性。琥珀胆碱对呼气末LES压力没有影响,但使吸气末LES压力降低,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95%CI:-11.22~-2.28)。与基础值相比,应用丙泊酚后呼气末(P>0.05,95%CI:-3.71~4.07)及吸气末(P>0.05,95%CI:-3.86~4.84)BRP差异均无显著性。应用琥珀胆碱后,与基础值相比吸气末BRP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95%CI:-12.16~-3.71)。结论:丙泊酚显著增加LES压力,但对BRP无显著影响,不会增加胃内容物反流风险。琥珀胆碱显著降低吸气末LES压力和BRP,增加了胃内容物反流风险。 曹妍婷 张艳丽 李昭 王思 赵诗斌关键词:食管下括约肌 丙泊酚 琥珀胆碱 合并或不合并食管外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与反流特征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应用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RM)及24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MII-pH)监测,探讨合并或不合并食管外症状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食管动力与反流特征及机制。方法应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纳入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30例仅有典型反流症状的GERD患者,以及30例合并食管外症状和典型反流症状的GERD患者。受试者接受HRM和MII-pH监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食管动力和反流特点的差异。结果GERD合并食管外症状患者的反流症状评分与不合并食管外症状GERD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的食管下括约肌(LES)静息压、食管综合松弛压、食管上括约肌(UES)恢复时间均低于不合并食管外症状患者[分另0为(15±7)比(21±11)mmHg,(8±3)比(10±5)mmHg,(388±168)比(492±170)ms,1mmHg=0.133kPa](均P〈0.05)。合并食管外症状GERD患者的食管动力障碍分型以轻度食管动力障碍为主(27%,8/30),无效食管动力占20%(6/30),与不合并食管外症状GERD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的反流特点,GERD合并食管外症状患者的异常非酸反流发生率、弱酸反流的近端反流百分比和非酸反流的近端反流百分比均高于不合并食管外症状组[73.3%比46.7%,P=0.03;84.6%(73.2%,100.0%)比75.0%(60.0%,87.65%),P=0.048;90.0%(45.8%,100.0%)比0(0,100.0%),P=0.01]。结论GERD合并食管外症状的食管动力和反流特征与单纯GERD不同,其中近端反流比例增加以及异常非酸反流可能是前者重要的发病机制。 张艳丽 郑岳 朱慧婷 王慧芬 杜时雨 王淼 卢坤玲关键词:胃食管反流 食管PH监测 食管外症状 急性逆行胃电刺激对肥胖患者心率变异性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急性逆行胃电刺激对肥胖患者心率变异性、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单纯性肥胖患者16例,男女各8例,体重指数BMI≥30g/m2。通过心率变异记录仪、心率变异分析软件分析获得代表交感神经活性的LF、P1、LF... 房龙 杜时雨 张艳丽 李艳梅 姚树坤关键词:肥胖患者 胃电刺激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功能 急性逆行胃电刺激对肥胖患者胃肠激素释放的影响 目的:观察急性逆行胃电刺激对肥胖患者胃肠激素释放、胃排空的影响。方法:选择单纯性肥胖患者16例,男女各8例,体重指数BMI≥30Kg/m2。研究连续进行4天。第1天,使用临时心脏起搏系统(Model 6416,Medtr... 房龙 杜时雨 张艳丽 李艳梅 姚树坤关键词:肥胖患者 胃电刺激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功能 急性逆行胃电刺激对肥胖患者摄食量、胃容受性和胃排空的影响 目的:观察RGES对单纯性肥胖患者摄食量、胃容受性和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单纯性肥胖患者16例。第1天,经胃镜将一对黏膜电极固定于胃窦大弯距幽门约5cm处,选出每个患者的理想刺激参数。第2天,进行摄食试验、液体营养... 杜时雨 房龙 张艳丽 姚树坤 赵洪川关键词:功能评价 体重指数 不同中医证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固体胃排空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不同中医证型FD患者的固体胃排空功能,分析症状、体征、一般人口统计学特征、精神心理状态对固体胃排空功能和近端胃功能的影响。方法:FD患者为研究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纳入FD患者52例及健康志愿者20... 李妮矫 张艳丽 姚树坤关键词:中医证型 固体胃排空 合并食管外症状的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2025年 目的比较合并或不合并食管外症状的老年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的临床特点、食管动力及反流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3年1—12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消化科门诊的年龄≥60岁的GERD患者75例纳入本项研究,其中合并食管外症状患者43例[男23例、女20例,中位年龄69(66,75)岁],不合并食管外症状患者32例[男12例、女20例,中位年龄69(66,73.75)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及生活习惯以及共病情况,分析合并食管外症状谱特点,通过胃镜检查了解患者的反流性食管炎洛杉矶分类及胃食管阀瓣情况,通过高分辨食管测压及24 h pH+阻抗监测了解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及反流情况。结果合并食管外症状组患者的吸烟率高于不合并食管外症状组[39.53%(17/43)比15.63%(5/32),P=0.039],不合并食管外症状组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合并食管外症状组[41.86%(18/43)比65.63%(21/32),χ^(2)=4.151、P=0.042]。在合并食管外症状患者中,咽部症状出现的比例最高,为83.72%(36/43),其次为口腔症状,为32.56%(14/43),出现比例最低的为呼吸系统症状,为16.28%(7/43)。不合并食管外症状组的食管体部蠕动性收缩率显著高于合并食管外症状组[100%(100%,100%)比100%(80%,100%),Z=-2.671、P=0.008]。合并食管外症状组患者的非酸反流次数、食管近端反流比例较不合并食管外症状组患者均有增加[5.00(1.00,5.00)次比1.00(1.00,2.00)次,Z=-3.842、P<0.001;83.80%(65.60%,95.40%)比68.50%(59.08%,77.35%),Z=-2.037、P=0.042]。结论合并食管外症状的GERD患者吸烟率更高,食管体部蠕动功能更弱,食管近端反流比例及非酸反流次数更高。 王慧芬 王淼 杜时雨 张艳丽关键词:胃食管反流 食管测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