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新型厌氧反应...
  • 2篇厌氧
  • 2篇厌氧反应
  • 2篇厌氧反应器
  • 2篇容积负荷
  • 2篇污泥
  • 2篇反应器
  • 1篇有机废水
  • 1篇通量
  • 1篇去除率
  • 1篇污泥负荷
  • 1篇污泥浓度
  • 1篇小试
  • 1篇小试研究
  • 1篇废水
  • 1篇高浓度
  • 1篇高浓度有机废...
  • 1篇COD去除
  • 1篇COD去除率
  • 1篇HRT

机构

  • 3篇郑州大学

作者

  • 3篇崔燕平
  • 3篇邢传宏
  • 3篇张琪
  • 2篇王素兰
  • 2篇雷达
  • 2篇魏锐
  • 1篇阚灵佳

传媒

  • 2篇水处理技术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组件孔径对次毫米过滤的影响
2011年
[目的]通过自主研制一种次毫米过滤组件以实现高浓度污泥的折中分离。[方法]以获得平均浓度2.0~4.0 g/L污泥为目标,研究了5种不同孔径(0.10、0.30、0.47、0.80、1.00 mm)的组件对次毫米过滤的平均通量及滤出液污泥浓度(MLSS)的影响。[结果]不同孔径的组件均可实现不同程度的污泥分离。组件孔径由0.10 mm增大到1.00 mm时,平均通量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孔径0.80 mm时达到最大值,为353.7 L/(m2.h)。就试验目标而言,孔径0.47 mm的组件效果最佳,运行40 min后得到平均污泥浓度为3.1g/L,对应的平均通量为282.3 L/(m2.h),为膜运行通量的30~60倍。[结论]组件孔径对滤出液MLSS及过滤通量的影响较大,0.47mm孔径的组件较符合污泥折中分离的需要,且在该组件孔径下滤出液MLSS随时间的变化较稳定。
阚灵佳崔燕平邢传宏王素兰张琪
关键词:通量污泥浓度
新型厌氧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小试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新型厌氧反应器处理模拟高浓度有机废水,在中温条件下进行了为期150 d的试验,研究了新型厌氧反应器的启动过程以及对模拟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进水COD达到6 g.L-1,水力停留时间为11.1 h时,新型厌氧反应器的COD容积负荷达到12.96 kg.m-.3d-1,COD去除率为81%。
张琪崔燕平雷达邢传宏魏锐
关键词:厌氧反应器容积负荷
新型厌氧反应器COD去除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以模拟高浓度有机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新型厌氧反应器对COD去除影响因素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试验研究,考察了污泥负荷、水力停留时间(HRT)、容积负荷、进水COD、VFA、出水SS等因素对COD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COD去除的主要因素是污泥负荷、HRT和容积负荷,次要因素是进水COD、VFA和出水SS,当反应器内COD污泥负荷在0.297 2~0.464 7 kg.kg-1.d-1之间、HRT=7 h时,COD的去除效率维持在72%~90%。
魏锐王素兰崔燕平张琪雷达邢传宏
关键词:厌氧反应器COD去除率容积负荷HRT污泥负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