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海
-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潍坊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潍坊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路感染和无症状菌尿的特征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并比较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尿路感染(UTI)和无症状菌尿(ABU)的特征与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3月至2023年10月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和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42例NB患者资料,其中伴有UTI 25例(UTI组),伴有ABU 117例(ABU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抗感染治疗后的预后情况。采用ROC曲线评估镜检白细胞计数(WBC)对NB患者感染类型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膀胱受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UTI组行间歇性导尿患者比例、复发UTI患者比例均小于ABU组,WBC高于ABU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肾积水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TI组患者均接受抗感染治疗,治愈14例、好转9例、未愈2例;50例ABU组患者接受抗感染治疗,治愈41例、好转6例、未愈3例;两组抗感染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提示WBC截断值为21.5/μL时区分UTI和ABU的效能较好(AUC=0.743,95%CI:0.657~0.829)。结论相比ABU患者,UTI患者更易复发UTI,间歇导尿率更高,尿常规WBC更高,肾积水程度更重,预后也较差。镜检WBC≥21.5/μL可有效鉴别UTI和ABU。
- 陈世凯郭婷婷李墨农宋兆录彭传真张玉海
-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无症状菌尿尿路感染
- 生物反馈结合电刺激对原发性遗尿症患儿膀胱容量及遗尿频率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结合电刺激与弥凝在原发性遗尿症(primary nocturnal enuresis,PNE)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90例PNE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三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行为疗法,治疗A组采用生物反馈结合电刺激治疗,治疗B组采用弥凝治疗,均持续治疗3个月并随访3个月.对比三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排尿情况及复发率.结果治疗A组近期总有效率为93.33%,远期总有效率为96.97%,均高于治疗B组的73.33%、70.00%和对照组的66.67%、6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第1次随访、第2次随访的最大尿流率与膀胱容量均高于治疗B组、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复发率3.33%均低于治疗B组的26.67%和对照组的3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口服弥凝,生物反馈结合电刺激在PNE患儿中的治疗效果更佳,能够改善患儿的最大尿流率与膀胱容量,降低夜间遗尿频率,促进患儿康复.
- 张玉海刘清梅马常建
- 关键词:原发性遗尿症患儿生物反馈电刺激弥凝
- 改良Duckett法治疗中重度尿道下裂18例
- 2009年
-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尿道下裂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18例尿道板发育好、伴有尿道下弯的中、重度尿道下裂患儿,采取保留尿道板加包皮岛状皮瓣的尿道成形术,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阴茎外观满意、排尿通畅,1例出现轻度尿瘘,无尿道狭窄。结论改良Duckett法尿道成形术是治疗中重度尿道下裂较好的手术方法,其尿道狭窄及尿瘘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其它手术方法。
- 孙居胜高桂香李维安丁万起张建军张玉海
- 关键词:外科皮瓣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防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常见的急腹症。新生儿NEC起病隐匿,进展迅速,病理生理过程复杂,易出现肠道穿孔和坏死等不良后果,在早产儿中发病率、手术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健康。本文介绍新生儿NEC预防的研究进展,总结新生儿NEC的高危因素以及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为临床医师预防新生儿NEC提供参考。
- 陈世凯郭婷婷刘清梅孙于婷张玉海
-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