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华
- 作品数:290 被引量:1,096H指数:17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为何要谈论当代诗歌的民间文化地理——关于《中国当代民间诗歌地理》所引发的话题被引量:4
- 2017年
- 这是起始于柏格森还是更早的时候?空间在以往被当作是僵死的、刻板的、非辩证和静止的东西;相反时间却是丰富的、多产的、有生命的、辩证的……19世纪沉湎于历史。((2))——米歇尔·福柯大约2004年初,笔者应《上海文学》当时的副主编杨斌华先生的邀请,为其筹划一个诗歌专栏。考虑到那时适逢新世纪之初,
- 张清华
- 关键词:民间诗歌文化地理米歇尔·福柯柏格森文本意义郑声淫
- 镜与灯:寓言与写真——当代小说的叙事美学研究之一被引量:10
- 2005年
- “灯”对“镜”的取代,寓言叙事对“现实主义”叙事的代替,对于当代中国小说的变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首先,中外小说均有寓言与写真两个小说传统,“表现说”和“摹仿说”分别可以看作是它们的原型,实际上寓言更为古老和常见;其次,当代原有的“写真”倾向存在的观念陷阱,是当代小说艺术陷于肤浅与虚伪的症结所在,而从寻根和新潮小说开始的寓言写作才挽救了小说艺术;三,从先锋小说之后,小说作为精神之灯的心灵性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强化,而作为现实之镜的客观性也出现了碎片化的新趋势。
- 张清华
- 关键词:当代小说叙事美学寓言现实主义
- 怀念一匹羞涩的狼——关于卧夫和他的诗
- 2015年
- 假如从朋友或亲情的角度,我没有什么资格在这举荐卧夫的诗歌,因为我与生前的他虽然相识,也多次在活动或饭局上相遇,但真正的交往并不多。最后一次见到他,是今春四月“海子诗歌奖”揭晓时,海子妈妈和弟弟查曙明应邀从安徽前来,在北师大附近的一次午餐上。我因为到得晚,刚到一会儿卧夫和几个人就先走了,他走时脸上带着一如既往的歉意而略嫌羞涩的微笑。后来我知道,那天中午还是他买的单,他是为了海子的家人专程从通州赶过来请客的。随后不到一个月,就传来了他离世的噩耗。
- 张清华
- 关键词:诗歌奖怀念北师大
- 一蓑烟雨,万缕诗思——《一蓑烟雨》阅读笔记
- 2025年
- “一蓑烟雨”借自东坡《定风波》中的诗句,表达的是一种与自身和世界和解与自适的意绪;从《时间笔记》到《一蓑烟雨》,梁平并不沉湎“时间主题”的伤怀,而更多的是聚焦于“空间的纪行”;更核心的部分,是表达60岁以后的感怀,对生命的顿悟与自然和历史的重新认识;其对历史人物和诸多大诗人的理解与对话,实则是传达自我的镜像;总结起来,这些镜像的要义,便是“杜甫的心”和“东坡的魂”。
- 张清华
- 屋檐上的春雨不绝于耳——戴小栋诗歌论
- 2015年
- 最初是大团大团的云朵,乘着雨季的风一路翻飞;继而是湿气迷蒙的花丛,一簇一簇地绚烂而富有颓废气息地开放着。戴小栋的诗歌让人想起南唐的宛转和两宋的绵长,其中有的是近乎于周邦彦的繁密凄艳,有的则是近乎于姜白石的清丽缠绵。这是颇为奇特的:首先不是汲取于欧风美雨,外来的观念,而是从中国人自己的母语传统中获取灵感,这在当今的诗人中是少见的,因而也是独步的。曾与小栋私下里谈议,曰:不读唐诗无以养气,不研宋词难以聚才。一个中国的诗人。
- 张清华
- 关键词:姜白石沉郁顿挫婉约派生命经验词体古典韵味
- “残酷青春”之后是什么?——由春树感受“80后”写作被引量:9
- 2007年
- 我坐在那里,陷入了沉思,沉浸在一种莫名其妙无所谓的神情之中.时间一分一秒地流走.窗外刮着风,土黄色的沙尘席卷整个北京城.……
- 张清华
- 关键词:春树自传体小说《北京娃娃》青春
- 主持人语
- 2016年
- 如果要选一位21世纪以来中国争议最大、最具话题性的诗人,似乎非沈浩波莫属。同时,如果要选这一时期中国最富创造性、最具活力与时代特征的诗人,沈浩波应该说也是前列者之一。话题性与创造力的结合使得沈浩波成为当今诗人群体中一个非常特别的个案。这里面,应该看到,话题性更多是在世俗、表象的层面进行的,其中不可避免包含着误读与偏见,而强劲的诗歌创造力、独特的诗歌美学追求才是沈浩波之所以成为沈浩波最为重要的原因。
- 张清华王士强
- 关键词:诗人诗歌创造力
- 谁是先锋,今天我们如何纪念被引量:7
- 2015年
- 谁是“先锋”?这似乎是个很傻的,然而也是非常必要和难以回答的问题。今天的人们仿佛忽然意识到了它的重要,它的合法性,意识到了它之于中国当代文学历史的内在性与价值,并且在祭出“纪念”的口号与文章。但究其实,能够真正回到历史情境,
- 张清华
- 关键词:文学历史历史情境合法性内在性
- 独在故乡为异客——关于鬼子《买话》的闲话被引量:1
- 2024年
- 初次见到鬼子大约是在2002年的广西北海,时值深秋初冬,北方已有几分寒意,但北部湾之滨的北海市,却还是宜人的夏末气候。《人民文学》和《南方文坛》两家杂志,正在这里联合举办第一届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我有幸忝列那次会议,而在会上见到的多位作家中,就有鬼子。
- 张清华
- 关键词:青年作家鬼子批评家
- 万古愁、大诗歌与泛互文——诗思札记之七
- 2025年
- 三个看似互不相关的问题发生奇怪的并置。首先,万古愁是中国诗歌的核心主题,但这个主题从哪儿来,现在又到底如何,须做一个梳理;其次,“大诗”既是一个古老的体制,又是一个当代性的特例。它的强调为我们考量一类格外重要的、特殊形制的作品,提供了一个角度;还有就是两个紧密相连的概念,互文与转喻,它们也有着古老的源头和现代的普泛性,以至于“引用”和“致敬”式的写作随处可见。但三个视角提供的共同启示,是所有写作的问题都古已有之,理解它们的前世今生,比单纯从当下的角度看待会更有意思。
- 张清华
- 关键词:致敬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