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波
- 作品数:40 被引量:179H指数:8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老年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6
- 2024年
- 高血压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其患病率、发病率及致残率均随着年龄增长而明显升高。老年高血压发病机制复杂,其发病受环境和遗传因素影响,且交感神经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亢进、胰岛素抵抗等也参与了其发病,此外,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慢性低度炎症状态持续存在、非编码基因调控异常和脑-肠轴变化均可加剧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靶器官损伤,最终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从免疫机制、非编码基因调控、脑-肠轴调控机制角度综述了老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 陈珂于俊民李大鹤陈洪叶张小波赵园园
- 关键词:高血压老年人
- 优化心肌能量代谢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3年
- 心力衰竭(HF)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期表现,众多研究已发现心力衰竭与许多神经体液因子异常有关,但其具体发生的分子机制较复杂,目前并不十分明确,可能涉及各种离子通道、信号转导及能量产生等方面。
- 李大鹤于俊民张小波王慧冬姜文王凌云刘旭华
- 关键词:心肌能量代谢心力衰竭
- 老年心脏瓣膜钙化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7年
- 心脏瓣膜钙化(CVC)主要病理改变为黏液样变性及脂质聚集、钙盐沉积,以异位钙化和瓣膜纤维增厚为特点。CVC的发生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有文献报道主动脉瓣钙化(AVC)在西方国家整体人群中发病率达2.5%,75岁以上人群达13%,85岁以上人群高达48%[1,2],已发现瓣膜钙化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钙化的标志[3]。有证据表明老年人晕厥、猝死的重要病因与CVC相关[4].
- 陈洪叶于俊民张小波
- 关键词:心脏瓣膜钙化脂代谢紊乱
- 老年冠心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D)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冠心病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下肢血管狭窄程度,根据狭窄程度将其分为狭窄率≥70%组(n=21)和狭窄率〈70%组(n=53)。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年龄及伴发高血压、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载脂蛋白A(apoA)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增高等因素,并进行狭窄率≥70%者危险因素分析。结果①114例入选者检出下肢动脉硬化者74例,检出率为64.9%,平均年龄高于未检出下肢动脉硬化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动脉硬化患者均伴发腔隙性脑梗死。②狭窄率≥70%组≥90岁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狭窄率〈70%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狭窄率≥70%组伴发高血压、糖尿病、HDL-C降低、HHCY、hs-CRP增高者多于狭窄率〈7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伴发apoA降低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Logistic分析表明老年LEASD患者下肢血管狭窄率≥70%与高龄(〉90岁)、高血压、糖尿病、HDL-C降低、HHCY、hs-CRP增高密切相关(P=0.033、0.036、0.021、0.028、0.034、0.046)。结论①7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发生率高达64.9%;② LEASD血管狭窄程度与年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③高龄(〉90岁)、高血压、糖尿病、HDL-C降低、HHCY、hs-CRP增高是预测老年冠心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狭窄率≥70%的独立危险因素。
- 张小波于俊民王慧冬姜文李大鹤胡爽陈洪叶
-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老年冠心病
-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健康贫困治理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 2025年
- 目的系统解析我国健康贫困治理研究概况、热点及发展趋势,为健康中国战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健康贫困治理领域中英文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突现图谱、聚类图谱等。结果共纳入560篇中文文献,1013篇英文文献。从2016年开始,我国健康贫困治理研究发展迅速,研究机构主要集中于医药类高校及科研院所。我国健康贫困治理研究历经了健康贫困探索性研究-健康贫困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健康贫困长效治理研究的历程。中文文献形成“因病致贫”“健康扶贫”“精准扶贫”等热点关键词,英文文献形成“health(健康)”“poverty(贫困)”“impact(影响)”等热点关键词。结论政策驱动是推动我国健康贫困治理研究的重要因素,目前该领域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未来应进一步加强跨地域、跨团队、多学科沟通协作;持续深入开展研究,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推进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新研究范式。
- 李雅张小波朱虹
- 瘦素对感染性疾病发生发展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瘦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肽类激素,瘦素不仅能调节能量代谢,还可参与炎症反应,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在感染性疾病易感性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瘦素通过促进单核细胞活化及IL-6表达来影响感染性疾病炎症反应过程;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发育、增殖、成熟、激活及抗凋亡过程,调控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从而协调免疫系统,参与免疫应答;通过影响机体营养状况,干扰机体免疫系统、调控炎症反应,影响感染性疾病的病程及预后;瘦素及其受体发生基因突变可导致免疫功能缺陷,从而增加对感染的易感性。探讨瘦素对感染性疾病发生发展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对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 高慧妮于俊民赵园园李大鹤张小波陈洪叶
- 关键词:瘦素感染性疾病炎症反应营养不良免疫应答
- 厄贝沙坦对老年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者TGF-β1、CTGF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老年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05收治的诊断明确为NSTEMI的患者38例,将因各种原因不能服用厄贝沙坦者作为对照组(n=17),余为药物组(n=21)。入院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抗血小板、抗凝、调脂、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等),药物组加服厄贝沙坦150 mg,1次/日,应用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14天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TGF-β1、CTGF水平。结果:治疗第7天时,两组患者血清TGF-β1、CTG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时,两组患者血清TGF-β1、CTGF水平均较第7天降低(P<0.01),且药物组血清TGF-β1、CTGF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p<0.01),对照组血清TGF-β1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药物组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之间血清CT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使NSTEMI患者血浆中TGF-β1水平受到抑制,虽能使CTGF水平下降,但作用不明显。
- 于俊民张小波李大鹤胡爽王慧冬仝颖王凌云
- 关键词:厄贝沙坦老年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 IGF-1/IGF-1R在大鼠梗死心肌组织中的表达与干预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梗死心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 mRNA、蛋白变化,探讨IGF-1/IGF-1R通路在心肌梗死中的作用及厄贝沙坦对其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前降支,将术后24 h内存活大鼠随机分为药物组(n=9)和对照组(n=9)。另设假手术组(n=9),组内大鼠左冠状动脉只穿线不结扎。药物组给予厄贝沙坦50 mg·kg/d灌胃,对照组、假手术组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日一次。4周后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缺血心肌病理改变,q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梗死心肌组织中IGF-1、IGF-1R 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HE染色见假手术组心肌细胞排列整齐,药物组及对照组大鼠心肌细胞肿胀、炎症细胞浸润,对照组改变较药物组明显。药物组大鼠左心室重量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均检测到IGF-1、IGF-1R mRNA及蛋白含量,药物组及对照组IGF-1、IGF-1R mRNA及蛋白含量均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药物组IGF-1、IGF-1R mRNA及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大鼠心肌组织中可检测到心肌IGF-1、IGF-1R mRNA及蛋白表达,心肌梗死后IGF-1、IGF-1R mRNA及蛋白含量增加,厄贝沙坦应用4周时可明显降低梗死心肌组织中IGF-1、IGF-1R mRNA及蛋白水平,可明显改善梗死大鼠心肌组织损伤。
- 于俊民张小波李大鹤王慧冬赵园园沈伟伟
-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 阿托伐他汀联合福辛普利对老年稳定型心绞痛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观察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在阿托伐他汀与福辛普利共同作用下的变化。方法 1)选择我科门诊及住院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20例中血浆HCY>15μmol/L的116例患者,100例(剔除资料不全者16例)随机分为4组,A组(常规治疗组):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B组(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10 mg,1次/日)+常规治疗;C组(福辛普利组):福辛普利(5 mg,1次/日)+常规治疗;D组(联合治疗组):阿托伐他汀(10 mg,1次/日)+福辛普利(5 mg,1次/日)+常规治疗。治疗2周后再次测定检测HCY。结果 1)320例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血浆HCY>15μmol/L者116例,约占36.3%;2)A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治疗后血浆HCY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4);4)D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与B组比较,P=0.043;D组与C组比较,P=0.042)。结论 1)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部分血浆HCY水平升高;2)阿托伐他汀与福辛普利均可降低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HCY水平,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 张小波于俊民王慧冬曹滨冬仝影刘旭华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老年稳定型心绞痛阿托伐他汀福辛普利
- 高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叶酸维生素B_(12)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高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_(12)、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老年病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高龄CHD患者80例,年龄80~98岁,平均(89±3)岁,入选者分为HCY<15μmol/L组(A组)、15μmol/L≤HCY≤20μmol/L组(B组)、HCY>20μmol/L组(C组)。观察入选患者年龄及血脂等临床生化指标变化,分析各组患者伴发相关疾病差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胰岛素(FINS)、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INS(mU/L)×空腹血糖(FBG)(mmol/L)/22.5。结果①入选高龄CHD患者80例,A组36例,B组21例,C组23例,各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组患者肌酐、尿酸高于A、B 2组(P<0.05),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B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C组患者糖尿病、慢性肾衰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率高于A、B 2组(P<0.05),各组患者伴发高血压、感染性疾病、心力衰竭、心房纤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C组患者FINS、HOMA-IR水平高于A、B 2组,其中FINS C组与A、B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MA-IR C组与A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C组较A、B 2组低,且C组与A、B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CHD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胰岛素抵抗水平增高,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降低。
- 张小波李大鹤赵园园陈洪叶于俊民
- 关键词:半胱氨酸胰岛素抵抗数据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