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娟美

作品数:31 被引量:115H指数:5
供职机构:临沂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4篇视网膜
  • 14篇网膜
  • 8篇细胞
  • 6篇色素上皮
  • 6篇上皮
  • 6篇视网膜色素
  • 6篇视网膜色素上...
  • 6篇突变
  • 6篇网膜色素上皮
  • 5篇上皮细胞
  • 5篇内障
  • 5篇脉络膜
  • 5篇近视
  • 5篇基因
  • 5篇基因突变
  • 5篇儿童
  • 5篇白内障
  • 4篇血管
  • 4篇色素上皮细胞
  • 4篇视网膜色素上...

机构

  • 24篇临沂市人民医...
  • 13篇青岛大学
  • 8篇潍坊医学院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锦州医科大学
  • 4篇山东第一医科...
  • 3篇山东中医药大...
  • 2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同仁医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济南市第二人...
  • 1篇郯城县第一人...

作者

  • 31篇张娟美
  • 19篇赵军
  • 4篇李根林
  • 3篇吴建峰
  • 3篇苗娟
  • 3篇张迎秋
  • 3篇刘月月
  • 3篇毕宏生
  • 2篇王强
  • 2篇陈晨
  • 2篇林丹樱
  • 2篇王涛
  • 2篇张丹
  • 2篇马万云
  • 1篇段安丽
  • 1篇王赟
  • 1篇蒋秀芹
  • 1篇司艳芳
  • 1篇朱晓青
  • 1篇王凤翔

传媒

  • 9篇国际眼科杂志
  • 3篇眼科新进展
  • 2篇新乡医学院学...
  • 2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眼科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中国中医眼科...
  • 1篇山东大学耳鼻...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 1篇山东医学高等...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5
  • 4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吞噬负荷量的感光细胞外节段对老年牛 RPE 细胞凋亡的诱导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了解吞噬负荷下体外培养老年牛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的凋亡情况。方法:三代体外培养老年牛RPE中分别加入培养液、含200μg/mL感光细胞外节段(photoreceptor outer segment,POS)的培养液、400μg/mL POS培养液,分别于24,48h和96h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Ⅴ/PI双染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水平。结果:在各个时间点,空白对照组的RPE凋亡比例极低,200μg/mL POS组24h凋亡比例(包括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为1.73%;随着时间延长,凋亡比例增加明显,到96h时达到65.92%。而400μg/mL POS组24h凋亡比例为4.02%,到96h时则高达91.34%。结论:吞噬负荷量的感光细胞外节段可以诱导体外培养老年牛RPE的凋亡,并且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
张娟美吴建峰毕宏生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
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的相关环境因素及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40
2014年
近视是影响青少年视力健康的最常见疾病,已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近视发生发展的相关环境因素包括:近距离工作、户外时间、光照强度及时间、居住环境、吸烟暴露等。大量研究发现,增加户外时间、光照强度及光照时间可以有效降低近视的发生发展;还有研究发现多巴胺与此过程密切相关,但这些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去证实。本文就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的相关环境因素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为青少年近视的进一步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张娟美吴建峰毕宏生
关键词:青少年近视环境因素
红景天苷对近视豚鼠眼组织中音猥因子-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基质金属蛋白酶-2通路及多巴胺D2受体表达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对透镜诱导性近视豚鼠眼组织中音猥因子(Shh)-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通路及多巴胺D2受体(D2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8只2周龄雌性健康三色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透镜诱导性近视(LIM)组和LIM+SA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豚鼠每天灌胃生理盐水2 mL,不做其他处理;LIM组和LIM+SA组豚鼠用生物胶将自制单边眼镜框架粘于豚鼠眼眶附近,使-6.00D透镜贴近并覆盖豚鼠右眼制备近视模型,然后LIM组豚鼠每天灌胃生理盐水2 mL,LIM+SA组豚鼠每天灌胃SA 100 mg·kg^(-1),3组豚鼠均干预4周。分别于造模前及造模4周后测量3组豚鼠右眼的屈光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3组豚鼠视网膜组织中PI3K、AKT mRNA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3组豚鼠视网膜组织中Shh、PI3K、AKT、D2R蛋白和巩膜组织中MMP-2蛋白的表达量。结果造模前3组豚鼠的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4周后,LIM组、LIM+SA组豚鼠的屈光度均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LIM+SA组豚鼠的屈光度小于LIM组(P<0.01)。LIM组豚鼠视网膜组织中PI3K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IM+SA组与正常对照组豚鼠视网膜组织中PI3K 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M组和LIM+SA组豚鼠视网膜组织中AKT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IM+SA组豚鼠视网膜组织中PI3K、AKT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LIM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IM组和LIM+SA组豚鼠右眼组织中Shh、PI3K、AKT、MMP-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D2R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LIM组比较,LIM+SA组豚鼠右眼组织中Shh、PI3K、AKT、MMP-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D2R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SA可通过抑制Shh-PI3K/AKT-MMP-2通路和促进D2R蛋白的表达来延缓近视的进展。
孙凡敏周玉龙郑凌方赵爽赵军张娟美
关键词:红景天苷基质金属蛋白酶-2多巴胺D2受体
X连锁遗传的先天性白内障基因学研究进展
2019年
先天性白内障是全世界儿童致盲的重要原因。约30%的患者有遗传因素,目前常见的3种孟德尔遗传类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遗传均见于先天性白内障患者中。其中X连锁遗传的先天性白内障不仅合并青光眼、眼球震颤、小眼球等眼部疾病,还常合并肾、脑、软骨等全身病变,病情复杂、治疗困难。本文对X连锁遗传的先天性白内障基因学作一综述。
季亚男(综述)张娟美赵军
关键词:先天性白内障X连锁遗传基因突变
急性氯气中毒眼部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急性氯气中毒患者眼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2/2013-02就诊于临沂市人民医院的急性氯气中毒患者121例,其发生眼部刺激症状、干眼及其它一些眼部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在121例患者中,有117例(96.7%)并发有眼部刺激症状及角结膜上皮的损伤,随着氯气中毒程度的加重,眼表损伤也加重。在115例随访患者中,出院3,6mo后分别有32,7例患者存在干眼。1例轻度氯气中毒患者在激素治疗肺部并发症过程中并发泡状视网膜脱离,经停用激素和加用促进液体吸收药物治疗后,症状及体征逐渐好转。1例重度氯气中毒伴有昏迷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角膜溃疡,药物+结膜瓣遮盖术溃疡愈合,但留下永久性角膜白斑。结论:急性氯气中毒会导致角结膜上皮损伤及干眼发生,在激素治疗过程中要警惕与激素应用相关的眼部并发症,比如泡状视网膜脱离。对于一些重度中毒的患者,在抢救生命治疗中,重视眼部角结膜上皮损伤的治疗,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季玉玲张迎秋王涛陈晨苗娟王猛张娟美
关键词:急性氯气中毒眼部刺激症状干眼角膜溃疡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脉络膜厚度的变化
2020年
目的:研究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并分析与术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在本院行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成三组:3~6岁21眼,7~10岁23眼,11~18岁18眼。对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MRT)、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等相关指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三组患儿术后MRT分别为(239.29±35.54)、(254.83±26.42)、(219.50±16.53)μm,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RT与SFCT呈正相关(P<0.05)。单眼患儿与双眼患儿的术后MR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眼患儿与双眼患儿术后SF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较术前增厚,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呈正相关,单眼患儿和双眼患儿者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无差异。
张琳琳赵军张娟美房祥杰
关键词: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人工晶状体嵌顿术治疗儿童白内障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系统对比分析人工晶状体(IOL)嵌顿术与非嵌顿术治疗儿童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并查阅相关杂志纸质版,检索文献发表时间从2000-01/2021-01。由2名研究人员分别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评价和数据提取,按照Cochrane评价手册和NOS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后,使用Rev Man 5.4软件完成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文献,包括受试眼328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0.5眼数(RR=2.00,95%CI:1.18~3.37,P=0.01)、IOL偏移(RR=0.28,95%CI:0.17~0.46,P<0.00001)和轻度及以上中央视轴混浊(RR=0.35,95%CI:0.19~0.65,P=0.0007)的发生情况上存在明显差异,但在术后虹膜后黏连(RR=0.67,95%CI:0.10~4.33,P=0.67)和极轻度的中央视轴区混浊(RR=1.05,95%CI:0.64~1.73,P=0.84)的发生情况上无差异。结论:IOL嵌顿术治疗儿童白内障能显著提高术后BCVA、减少IOL偏移并可减轻轻度及以上中央视轴区混浊程度,在总体临床疗效上更具优势。然而上述结论尚需进一步开展严格设计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郑凌方倪淑华张娟美付艺璇许莞菁赵爽赵军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嵌顿术儿童白内障META分析
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家系RS1基因的突变筛查分析
2011年
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XLRS)又称X连锁隐性遗传病,是引起男性青少年黄斑变性的最主要原因。其临床表现为眼底病变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裂开,玻璃体积血及玻璃体内一半透明的膜。1997年Sauer等将导致XLRS发病的视网膜劈裂症基因(RSl基因)定位于Xp22.2。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XLRS2家系,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扩增联合DNA测序,对其进行了基因检测,以明确突变位点及突变类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陈晨张迎秋蒋秀芹苗娟王涛张娟美
关键词:突变
近视儿童青少年盘周神经纤维层厚度的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通过测量6.18岁正视和近视儿童青少年盘周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分析盘周平均RNFL厚度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研究不同屈光状态下盘周RNFL厚度分布地形图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6~18岁正视和近视儿童青少年盘周RNFL厚度,测量眼部及全身生物学指标(包括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头围、胸围、腰围、血压等)。根据等效球镜度(SE)分为不同的屈光组(包括正视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分析不同屈光状态下盘周不同区域RNFL厚度和地形图及厚度变化的影响因素。盘周RNFL厚度与各测量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一元和多元逐步回归,各个组之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056名正视和近视儿童青少年盘周各区域平均RNFL厚度为(104±10)μm,正视组为(107±9)μm,低度近视组为(105±9)μm,中度近视组为(101±10)μm,高度近视组为(95±8)μm。不同屈光组之间RNFL厚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逐步回归显示RNFL平均厚度与SE(r=0.25,P〈0.001)、眼轴长度(AL)(r=0.18,P〈0.001)和晶状体厚度(LT)(r=0.10,P=-0.033)有相关性,与SE和LT呈正相关,与AL呈负相关;与性别、年龄等其他因素无相关性。不同屈光组,盘周RNFL厚度分布地形图不同。所有参与者的颞下象限最厚,为(162±23)μm,鼻侧象限最薄,为(61±10)gm。正视组和不同程度近视组中RNFL厚度均为颞下象限最厚,鼻侧象限最薄,其他区域的厚度地形图在不同的屈光组是不同的。颞侧盘周RNFL厚度随近视程度增加而增加,低度近视组为(87±14)gm,高度近视组为(98±21)gm;而其他区域的RNFL厚度则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而降低,尤其是鼻下象限。结论:盘周RNFL平均厚度与sE和LT呈正相关,
张娟美赵军吴建峰秦伟琦毕宏生
关键词:近视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遗传相关的先天性白内障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0年
白内障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的一种眼部疾病。先天性的白内障尤为严重,它是影响婴幼儿视力发育的常见眼病,可以抑制视觉通路的发育,造成永久性失明。大约1/3病例与遗传相关,其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最多见的遗传方式,其发生发展与参与晶状体发育的基因均可能有关系。迄今为止,已经发现40多个基因上百个突变位点与先天性白内障相关。本综述将对先天性白内障的基因学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季亚男张娟美赵友财赵军姜涛张丹田春柳张琳琳
关键词:先天性白内障基因突变膜蛋白基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