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天乐

作品数:17 被引量:99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影像质量
  • 4篇血管
  • 4篇造影
  • 3篇动脉
  • 3篇血管造影
  • 3篇能谱CT
  • 3篇CT增强
  • 2篇对比剂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造影术
  • 2篇图像
  • 2篇图像质量
  • 2篇管电压
  • 2篇肥胖
  • 2篇肺动脉
  • 2篇肝脏
  • 2篇CT血管造影
  • 2篇超声
  • 2篇超重
  • 2篇超重及肥胖

机构

  • 13篇河北大学
  • 4篇天津大学
  • 2篇秦皇岛市第三...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省第六人...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保定市第一中...

作者

  • 13篇张天乐
  • 9篇赵永霞
  • 5篇张畅达
  • 4篇常津
  • 2篇刘军领
  • 2篇田笑
  • 2篇刘贵林
  • 1篇王佳宁
  • 1篇李大海
  • 1篇梁广路
  • 1篇殷小平
  • 1篇郑雅亭
  • 1篇李秋平
  • 1篇王敬稳
  • 1篇刘昕
  • 1篇刘克
  • 1篇孙健
  • 1篇张琳琳
  • 1篇孟博
  • 1篇朱长月

传媒

  • 4篇中华放射医学...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医学研究与教...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能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优化肝脏血管图像质量的研究被引量:26
2017年
目的:探讨能谱CT单能量成像对优化肝脏血管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部能谱CT检查的35例腹部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应用能谱分析软件,分别采用140kVp混合能量模式(QC)、70keV单能量、最佳单能量模式进行肝总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重建,比较QC、70keV和最佳单能量3组图像肝总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的CT值、图像平均噪声值(IN)、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佳单能量组、70keV组、QC组肝总动脉的CNR分别为(24.55±10.86)、(18.12±8.32)和(11.64±4.64),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74±0.16)、(4.04±0.30)和(3.62±0.35)分;门静脉CNR分别为(6.94±2.73)、(4.26±1.90)和(2.97±2.11),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45±0.30)、(3.87±0.37)和(3.30±0.34)分;肝静脉CNR分别为(5.74±2.28)、(4.24±1.92)和(2.72±1.44),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31±0.33)、(3.75±0.41)和(3.24±0.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最佳单能量组肝脏血管的CNR、SNR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优于70keV单能量组和QC组。结论:能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能够提高肝脏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的CNR和SNR,从而优化肝脏血管图像质量。
殷小平王佳宁田笑梁广路张天乐张畅达
关键词:肝脏能谱CT
全数字乳腺摄影系统与双面阅读CR乳腺摄影系统的比较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对比研究全数字乳腺摄影系统(FFDM)与双面阅读CR乳腺摄影成像系统(DSCRM)辐射剂量与成像质量的关系。方法在相同的辐射剂量下用FFDM和DSCRM对ALVIM统计学乳腺摄影模体TRM进行曝光,记录摄影条件和模体表面入射剂量,然后固定此摄影条件kV值,选用不同mAs值用DSCRM对模体进行曝光,记录表面入射剂量,并将所获取的影像在图像诊断工作站显示器上由3位放射学专家进行视读打分,按照5分值判断法评判,绘制ROC曲线,计算出每种信号的判断概率值Pdet,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辐射剂量为1.36mGy时,FFDM所摄取模体影像内容物中不同直径钙化点和肿块灶的P。值分别是0.730—0.925和0.670~0.945,DSCRM所得模体影像内容物中不同直径钙化点和肿块灶的Pd.t值分别是0.632~0.815和0.575~0.785。二者在1.35mm肿块灶和0.40mm钙化点用双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行处理,(F=37.1,P〈0.05)。在相同的判断概率值Pdet下,DSCRM所用表面入射剂量为1.63mGy,腺体平均剂量为0.65mGy,FFDM所用的表面人射剂量为1.36mGy,腺体平均剂量为0.56mGy,FFDM较DSCRM表面入射剂量减少了19.8%,腺体平均剂量减少16.0%。结论在相同曝光条件下,FFDM对模体内容物的检出率高于DSCRM;在获得相似图像质量时,FFDM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DSCRM。
赵永霞王敬稳张天乐田笑李秋平孙健郑雅亭
关键词:影像质量
迭代重建算法在肺动脉CTA低剂量扫描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迭代重建算法在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低剂量扫描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 将体质量指数为20~25的150例患者随机分成5组进行CTPA扫描,图像重建算法为ASIR(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扫描范围为260~310 mm,第一组扫描条件为机器默认的120 k V、400 m As,对图像进行重建并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请2位影像学家对图像进行5分值主观评价。固定120 k V,用350 m As、300 m As、250 m As及200 m As对其他组患者进行扫描,记录不同m As的CTDIvol及DLP,并转换为有效剂量ED。对上述扫描条件下图像进行重建,计算图像的SNR及CNR,并进行主观评价。结果 对120 k V,不同电流(400 m As,350 m As,300 m As,250 m As,200 m As)扫描产生的图像进行SNR及CNR评价,其值分别为:22.95、22.90、21.82、20.80、20.83和23.61、22.88、22.86、21.93、21.97。2位影像学家对120 k V下400~200 m As主观评价分值分别为:4.59±0.32,4.48±0.30,4.82±0.28,4.28±0.36,4.15±0.38;其CTDIvol、DLP平均值分别为:13.84 m Gy、11.18 m Gy、9.31 m Gy、8.25 m Gy、7.38 m Gy和351.21 m Gy、312.32 m Gy、286.26 m Gy、233.52 m Gy、206.08 m Gy,并将DLP转换为ED为5.27 m Sv、4.68 m Sv、4.29 m Sv、3.50 m Sv、3.09 m Sv。对上述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200 m As、250 m As、300 m As、350 m As与400 m As产生的影像质量没有明显差异(F=5.285,P〉0.05),但200 m As的CTDIvol、DLP及ED较400 m As分别低46.7%、41.3%及41.3%。结论 体质量指数为20~25的被检者进行CTPA检查时最佳扫描条件为120 k V,200 m As。对于体型较小(肌肉较少)或有肺气肿等疾病可以选用180~200 m As进行扫描。
赵永霞常津左紫薇张畅达张天乐孟博李丹张琳琳朱长月李盛蓝
关键词:影像质量
低浓度对比剂门静脉成像在能谱CT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低浓度对比剂门静脉成像在能谱CT中的临床应用。方法50例患者分为5组行肝脏门静脉期能谱CT扫描,患者注射对比剂总量为1 mL/kg,5组患者注射对比剂浓度分别为320 mgI/mL,288 mgI/mL,256 mgI/mL,224 mgI/mL,192 mgI/mL,扫描结束获得门静脉期0.625 mm层厚的门静脉最佳对比度噪声比(CNR)单能量图像,用此单能量图像对门静脉行VR和MIP重组。测量5组图像中门静脉和相同层面背部肌肉竖脊肌及腹壁脂肪的CT值及其标准差,计算信噪比(SNR)及CNR并取平均值,由2名高年资医师在盲法下对5组图像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并取平均值,5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2名医师对重建图像质量一致性评估采用Kappa检验。结果门静脉最佳CNR单能量图像能量为50~55 keV。5组注射不同浓度对比剂患者的SRN、CNR分别为15.83±3.02、14.78±2.13、13.87±1.91、9.37±2.13、7.72±2.82和14.95±3.82、15.01±3.79、13.93±3.52、10.35±4.22、9.65±3.56。2位医师评分值均值为4.50±0.81、4.45±0.76、4.41±0.73、4.38±0.79、3.5±0.57。浓度为320 mgI/mL、288 mgI/mL、256 mgI/mL之间SNR、CNR及2位医师评分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6.221,P〈0.05);320 mgI/mL、288 mgI/mL、256 mgI/mL与224 mgI/mL、192 mgI/mL之间SNR、CNR及3位医师评分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21,P〉0.05)。2名医师对320 mgI/mL、288 mgI/mL、256 mgI/mL对比剂浓度产生图像质量评价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6)高于224 mgI/mL、192 mgI/mL对比剂浓度产生图像(Kappa值为0.63)。结论应用能谱CT最佳单能量门静脉成像能显著降低对比剂使用浓度,推荐使用对比剂浓度为256 mgI/mL,注射总量为1 mL/kg。推荐能谱CT显示门静脉的最佳单能量为50~55 keV。
赵永霞常津左紫薇张畅达张天乐
关键词:CT门静脉成像影像质量
CT增强结合多b值DWI对胆总管炎性狭窄与肿瘤性病变所致狭窄的鉴别诊断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结合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胆总管炎性狭窄与肿瘤性病变所致狭窄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21年10月于我院经手术病理或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证实为胆总管炎性或肿瘤性狭窄的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CT增强、多b值(200、400、600、800、1000 s/mm~2)DWI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测量其多b值DWI下的ADC值,分析胆总管炎性狭窄与肿瘤性狭窄的影像表现,比较CT增强、多b值DWI单独及结合对胆总管炎性狭窄与肿瘤性狭窄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106例患者中胆总管炎性狭窄共43例,肿瘤性狭窄患者共63例。当b值分别为200、400、600、800、1000 s/mm~2时,胆总管肿瘤性病变ADC值均显著低于胆总管炎性狭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值增加,其ADC值均减小。当b值分别取200、400、600、800、1000 s/mm~2时,对应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74、0.705、0.715、0.781、0.726,b值为800 s/mm~2时诊断胆总管炎性狭窄与肿瘤性狭窄的效能最佳。CT增强结合多b值DWI对比CT增强或多b值DWI对胆总管炎性狭窄与肿瘤性狭窄的诊断效能最佳。结论:当多b值DWI取800 s/mm~2时,CT增强结合多b值DWI可以显著提高胆总管炎性狭窄与肿瘤性狭窄的鉴别诊断价值,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搏唐文博曹晨张天乐辛伟凡刘军领刘贵林
关键词:CT增强胆总管炎性狭窄
能谱CT不同浓度对比剂增强扫描肺动脉成像对比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能谱CT低浓度对比剂增强扫描在肺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体质量指数为22~23kg/m2的150例患者分为A^E共5组并分别接受CT肺动脉造影,扫描采用能谱扫描模式,患者注射对比剂总量为0.4ml/kg体质量。5组患者注射对比剂浓度分别为A组320 mgI/ml,B组256 mgI/ml,C组192 mgI/ml,D组160mgI/ml,E组128mgI/ml。扫描结束获得0.625mm层厚的肺动脉最佳对比度噪声比(CNR)单能量keV图像,用此单能量keV图像对肺动脉行VR、MIP、MPR。测量5组图像中肺动脉和相同层面背部肌肉竖脊肌及胸壁脂肪的CT值及其标准差,计算SNR及CNR并取平均值,并由2名高年资医师盲法对5组图像的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A^E组SRN分别为23.61±3.72、22.18±3.13、22.17±2.91、21.87±2.53、21.72±2.82(P均>0.05),CNR分别为26.35±4.12、26.08±3.79、25.53±3.82、24.85±3.22、24.68±3.56。A^E组图像质量的评分分别为4.53±0.81、4.45±0.78、4.46±0.75、4.38±0.79、4.41±0.57(P均>0.05)。2名医师对A^E组肺动脉图像质量评价的一致性好。结论应用能谱CT扫描中的最佳单能量keV进行CTPA检查可显著降低对比剂使用浓度,推荐使用的对比剂浓度为128mgI/ml,注射总量为0.4ml/kg体质量。
赵永霞常津左紫薇张畅达张天乐
关键词:对比剂血管造影术影像质量
自动管电压调制联合人工智能迭代重建算法与常规扫描在胸腹盆CT增强中的比较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自动管电压调制(ATVM)技术联合人工智能迭代重建(AIIR)算法与常规管电压联合卡尔迭代重建(Karl-3D IR)算法在胸腹盆CT增强中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比较研究,同时优选出胸腹盆CT增强检查中AIIR的最佳噪声等级。方法回顾性将2023年4月至10月100例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行胸腹盆CT增强检查的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人。A组采用自动管电压调制技术进行扫描,图像采用AIIR 1~5噪声等级进行图像重建。B组采用120 kVp联合Karl-3D IR 5级进行扫描和重建图像。记录和计算所有患者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有效剂量(E)和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SDE),对所有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对AIIR 1~5噪声等级重建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优选出AIIR的最佳图像重建噪声等级。对A组(AIIR最佳图像重建噪声等级)和B组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AIIR 1级、2级和3级噪声算法重建图像的SNR均值与CNR均值高于AIIR 4级和5级噪声算法重建图像的SNR和CNR均值;AIIR 3级和4级噪声算法重建图像的主观评分值高于AIIR的1级、2级和5级噪声算法重建图像的主观评分值。因此,AIIR 3级是胸腹盆CT增强图像重建的最佳噪声等级。A组AIIR 3级图像的SNR均值、CNR均值及主观评分值均高于B组Karl-3D IR 5级(P<0.001)。A组患者的SSDE均值与E均值均低于B组患者,且分别下降了46%和41%。结论自动管电压技术结合AIIR算法可提高图像质量并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AIIR 3级是胸腹盆CT增强动脉期和静脉期图像重建的最佳噪声等级。
丁玮刘子岩马泽鹏张天乐赵永霞
关键词:图像质量
不同心率CCTA最佳采集时相和扫描时间窗的优化
2025年
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不同心率的最佳采集时相及最佳扫描时间窗,探究优化扫描时间窗对CCTA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将1 000例行CCTA检查的患者分为A、B两组,根据患者CCTA扫描时的心率分为9个亚组。A组行全心动周期CCTA扫描,根据图像质量确定不同心率CCTA的最佳心电图采集时相和扫描时间窗;B组采用A组优化的扫描时间窗进行扫描。部分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DSA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和诊断效能。A1~A9亚组CCTA的最佳扫描时间窗分别是:61%~85%RR间期,68%~84%RR间期,70%~82%RR间期及34%~46%RR间期,70%~82%RR间期及34%~46%RR间期,70%~82%RR间期及36%~48%RR间期,65%~89%RR间期及38%~50%RR间期,68%~84%RR间期及36%~56%RR间期,38%~54%RR间期,38%~58%RR间期。A组和B组主观评价及CCTA检查评估冠脉节段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无明显差异;B组的有效剂量较A组下降40.17%;在保证图像质量前提下,缩窄扫描时间窗可显著降低CCTA检查的辐射剂量。
刘子岩丁玮马泽鹏张天乐赵永霞
能谱扫描在超重及肥胖患者腹部CT增强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比较不同扫描方案在超重及肥胖患者腹部CT增强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和总碘量,并探讨腹部图像的最佳单能量值。方法将90例超重[24 kg/m2≤体质量指数(BMI)<28 kg/m2]及肥胖(BMI≥28 kg/m2)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采用能谱模式+320 mg I/ml浓度对比剂,B组采用低管电压模式100 kVp+370 mg I/ml,C组采用常规管电压模式120 kVp+370 mg I/ml,并对A组的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分别重建50~70 keV(间隔5 keV)的单能量图像。将感兴趣区域放置在腹主动脉、门静脉主干、肝脏、脾脏、胰腺、肾脏及其同层面竖脊肌上,测量上述部位的CT值和噪声值,并计算图像的对比度噪声比(CNR)。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对所有图像采用双盲法评分。记录并计算3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和总碘量。比较A组各亚组与B组和C组双期图像各器官和血管的CT值、CNR及主观评分值,以及3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和总碘量,并选出A组的最佳keV值。结果50~60 keV水平:A组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各部位CT值和CNR高于(P<0.05)或等于B组和C组(P>0.05),主观评分值在50和55 keV时均低于B组和C组(H=34.47、41.27,P<0.05),而在60 keV时与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5和70 keV水平:A组除65 keV动脉期肾皮质的CT值和CNR高于B组和C组(F=102.38、29.47,P<0.001),主观评分值与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双期各部位CT值、CNR及主观评分值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有效剂量较C组分别降低了24.72%和25.78%,A组的总碘量较B组和C组分别减少了12.50%和13.34%。结论在超重及肥胖患者中采用能谱模式联合低浓度对比剂行腹部CT增强,既能满足图像质量,又能降低辐射剂量和总碘量。腹部CT增强双期图像的最佳单能量值为60 keV。
高恺马泽鹏张天乐刘子岩丁玮赵永霞
关键词:能谱成像
胸主动脉CT血管造影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权重和低剂量扫描条件的优化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成像时的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的最佳权重和优化低剂量扫描参数,方法 将体质量指数为19~24 kg/m^2的12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6组,用宝石能谱CT进行胸主动脉CTA扫描,扫描范围为290 ~ 330 mm,第1组扫描条件为机器默认的100 kV、240 mAs,使用10%~100%权重的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对图像进行重建并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请两位影像学家对图像进行5分值主观评价,优选出最佳图像质量的ASIR权重,在此权重基础上固定100 kV,用210、180、150、120及90 mAs对其他5组患者进行扫描,记录不同mAs的CTDIvol及DLP,并转换为有效剂量E,计算上述图像的SNR及CNR,并进行主观评价.结果 100 kV、240 mAs扫描条件下图像的最佳ASIR权重为60%.ASIR权重为60%、100 kV下240 ~ 90 mAs扫描产生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分值分别为(4.78±0.30)~(3.15±0.23);其CTDIvol、DLP平均值分别为:12.64~4.41 mGy和331.81~128.27 mGy,并将DLP转换为E为4.98~1.92 mSv.120~240 mAs各组的影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365,P>0.05),但120 mAs的CTDIvol、DLP及E较240mAs分别低53.4%、48.5%及49.9%,结论 在进行胸主动脉低剂量CTA成像时最佳的ASIR权重为60%,体质量指数为19~24 kg/m2的被检者胸主动脉低剂量CTA扫描的最佳mAs为120mAs(100 kV时)。
赵永霞常津左紫薇张畅达张天乐
关键词:影像质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