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清 作品数:23 被引量:156 H指数:7 供职机构: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郑州市城乡儿童家长用药风险的KAP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20年 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其肝、肾的解毒和排泄功能以及血脑屏障的作用均不健全,对许多药物的分布、代谢、排泄和耐受性差。因此,对儿童安全用药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近年来,因滥用抗菌药物、中药及解热镇痛药导致肝损伤的儿童患者越来越多。儿童的用药行为往往是在其监护人的要求下进行的,家长的用药知识水平在儿童安全用药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2]。 马伟峰 张俊清 周建超 杨文辉 牛进波 任艳丽关键词:儿童家长 用药风险 影响因素 问卷调查 2019-2023年河南省妇幼保健院4096例罕见病住院病例特征分析 2025年 目的探究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罕见病的构成情况与地域分布特点,为医院在罕见病的诊断与治疗工作,以及针对本地区儿童罕见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资料。方法结合相关病种目录清单,收集2019—2023年共4096名罕见病儿童信息,深入探究不同年龄段罕见病的分布情况及经济负担情况。结果罕见病住院患儿中,男性患儿占59.5%,高于女性患儿的40.5%。年龄分布中,婴儿期的患儿数量最为突出,占比达61.2%。胆道闭锁与先天性脊柱侧弯半椎体畸形男女比例分别为0.69∶1、0.94∶1,其他病种女性占比均低于男性。婴儿痉挛症男性与女性占比相差最大,男性占比高于女性。前10位病种中婴儿期患儿的平均住院费用(62958.96元)高于其他年龄期。结论罕见病不同年龄段病种、性别存在差异且发病较早,疾病经济负担较大,应加强罕见病早期诊断和早期诊治。 徐云飞 路晨琳 李晓乐 蒋重阳 徐一卓 张俊清关键词:罕见病 儿童 疾病经济负担 性别差异 基于DIP的妊娠高血压患者住院费用分析及成本管控策略 2025年 目的研究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改革对妊娠高血压患者住院费用变化情况及费用结构变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DIP支付方式改革前(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和DIP支付方式改革后(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1825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院内病案首页系统相关住院费用数据,运用新灰色关联和结构变动分析法定量分两组患者基本情况、诊疗情况、费用结构变化情况及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DIP改革后,妊娠高血压患者住院总花费减少了17.69%。其中护理费关联度最大,其次是西药费。从结构变化看,西药费、一般医疗服务费和手术一次性材料费是3项支出中贡献最大的,累计达到64.79%;从正向变动情况来看,一般医疗服务费、实验室诊断费和影像学诊断费是贡献最大的。结论DIP支付方式的改革使得妊娠高血压患者住院费用得以减少,住院费用结构得以进一步的优化,DIP改革对于优化妊娠高血压患者住院治疗的经济效益具有积极作用。 郭亮 张倩 蒋重阳 张俊清 徐云飞 路晨琳关键词:住院费用 河南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及预测分析 2021年 目的对河南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情况进行预测。方法本文对2005~2017河南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进行描述分析,并选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7年河南省全省、城市及农村的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但城乡差异和地域差异明显,灰色预测模型的拟合效果均较好。结论GM(1,1)模型适用于对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指标的预测,拟合精度均较高;预测未来三年各指标将继续逐年下降。 张俊清 郭亮 师灿南 王军关键词:婴儿死亡率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GM(1,1)模型 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表达率与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观察封闭抗体为阴性的复发性流产(RAS)患者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3+、CD4+和CD8+的表达,探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81例封闭抗体阴性RAS患者采用双荧光标记流式细胞分析技术,以丈夫或健康男性的淋巴细胞为抗原靶标,测定患者免疫治疗前后血清中CD3+、CD4+和CD8+的表达率,并随访妊娠情况。结果:主动免疫治疗后外周血中CD3+、CD4+和CD8+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181例患者治疗后封闭抗体转为阳性37例,妊娠30例(86%);未转阳110例,妊娠7例(6%),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封闭抗体阴性的RAS患者行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有助于提高其妊娠率。 郭玉琪 李晓倩 张俊清 李巍巍 王兴玲 张展关键词:复发性流产 淋巴细胞 封闭抗体 新生儿消化道穿孔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分析发生消化道穿孔的新生儿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1年8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7例消化道穿孔新生儿临床资料,根据出生胎龄分为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比较两组间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 107例患儿中男75例,女32例;早产儿88例,足月儿19例。两组早期临床均以腹胀多见,腹片80例(74.8%)提示气腹,早产儿组、足月儿组穿孔中位日龄分别为4.0(2.0,11.0)d和3.0(2.0,6.0)d。100例行手术治疗,其中胃、小肠、大肠穿孔分别为42例、43例、14例;美克尔憩室穿孔1例;余7例未行手术治疗穿孔部位不确定。早产儿组穿孔的主要原因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壁肌层发育不良、自发性肠穿孔等,足月儿组穿孔的原因主要有肠旋转不良和肠扭转、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比较不同胎龄新生儿的穿孔部位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穿孔部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死亡30例(病死率28.0%);早产儿组死亡26例(病死率29.5%);足月儿组死亡4例(病死率21.1%)。结论 新生儿消化道穿孔病因多种多样,低出生体重儿易患病,回肠及胃大弯穿孔侧多见,本类疾病病死率高,需尽早诊断,积极治疗,及时外科干预。 张丽平 张俊清 陈功勋关键词:新生儿 消化道穿孔 预后 DIP改革对新生儿肺炎患儿住院费用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研究DIP改革对新生儿肺炎患儿住院费用的影响,为合理控费、深化医保改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1-2023年某三甲妇幼保健院新生儿肺炎病例相关信息,分为DIP改革前、改革后两组,运用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新灰色关联和结构变动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DIP改革后,新生儿肺炎患儿住院总费用降低14.47%,诊断费降低36.08%,药品费降低38.96%,耗材费降低22.9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改革前后,诊断费与住院费用关联度均最大,分别是0.8778和0.9274,但诊断费的构成比降低5.68%;改革前后医疗服务费、护理费和治疗费的VSV分别是1.04%、1.18%和10.67%,诊断费、药品费和耗材费的VSV分别是-3.88%、-8.93%和-0.13%。[结论]DIP改革降低了新生儿肺炎患儿的住院费用,诊断费是影响住院费用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DIP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住院费用结构。 郭亮 路晨琳 蒋重阳 张俊清 徐云飞 张倩关键词:新生儿肺炎 住院费用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7 2015年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产妇96例,其中试产成功78例(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78例非瘢痕子宫妊娠阴道分娩产妇(对照组1)及78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对照组2),对其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96例瘢痕子宫阴道试产成功78例,成功率81.3%(78/96),其中2例因先兆子宫破裂改行剖宫产。(2)观察组与对照组1比较,在住院天数、住院花费、产时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会阴切开、产褥感染、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新生儿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在住院天数、住院花费、出血量方面少于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褥感染、输血、子宫切除、Apgar评分、新生儿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阴道分娩虽然存在子宫破裂风险,但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的前提下是安全可行的。 周鑫广 张俊清 李莉 李保平 赵冠男 田捧 郭玉琪关键词:瘢痕子宫 再次妊娠 阴道分娩 瘦素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瘦素在卵巢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卵巢癌患者血清和尿液中的表达以及与卵巢癌发生、发展情况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2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卵巢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瘦素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25例卵巢癌患者术前和术后尿液中瘦素的表达,ELISA测定35例卵巢癌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中瘦素的表达。结果:卵巢癌组织中瘦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瘦素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卵巢癌患者血清和尿液中瘦素的表达水平术前高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瘦素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及是否可以作为卵巢癌诊断或预后的指标需进一步的研究。 郭玉琪 赵冠男 郝玉娟 李晓倩 田捧 张俊清 郭欢欢 张展关键词:卵巢癌 瘦素 阿司匹林预防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系统评价阿司匹林预防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收集阿司匹林预防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及队列研究,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RCT和5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阿司匹林能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RR=0.69,95%CI(0.54,0.89),P=0.004]及肺栓塞发生率[RR=0.60,95%CI(0.43,0.84),P=0.003]。与低分子肝素(LMWH)相比,阿司匹林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肺栓塞发生率、血红蛋白下降量分别为[RR=1.06,95%CI(0.96,1.17),P=0.22],[RR=1.04,95%CI(0.93,1.18),P=0.48]以及[MD=-7.61,95%CI(-11.73,-3.49),P=0.000 3]。结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阿司匹林能降低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与LMWH相比,在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方面没有差异,血红蛋白下降量低于LMWH;阿司匹林与空白对照、LMWH的其他并发症比较没有差异。 郭华 付强 张俊清 王培 任艳丽关键词:阿司匹林 骨科手术 静脉血栓栓塞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