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丛丛 作品数:19 被引量:35 H指数:4 供职机构: 邯郸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AML和ALL患者骨髓DNMT1,SFRP1基因甲基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骨髓中DNA甲基化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 1,DNMT1)、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ecreted frizzled related protein 1,SFRP1)基因甲基化及mRNA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FBA(French-American-British classification systems;法-美-英分型系统)标准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新诊断的急性白血病患者70例,其中AML 50例和ALL 20例;另选取65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所有研究对象骨髓标本中DNMT1和SFRP1基因甲基化状态,并分析两基因甲基化与AML和ALL患者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化疗前和化疗缓解后骨髓标本中DNMT1,SFRP1和β-catenin mRNA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明确DNMT1,SFRP1和β-catenin mRNA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比较DNMT1和SFRP1基因甲基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AML和ALL患者中DNMT1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26.0%和25.0%,较对照组(73.8%)显著下降(χ^(2)=47.683,P<0.001);SFRP1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78.0%和85.0%,较正常对照组(18.5%)显著增加(χ^(2)=55.265,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ML组DNMT1基因甲基化与WBC水平、遗传学预后分组有明显相关性(χ^(2)=6.524,5.732,均P<0.001);SFRP1基因甲基化与WBC水平、BM水平和遗传学预后分组有明显相关性(χ^(2)=8.115,5.395,5.060,均P<0.05)。ALL组DNMT1基因甲基化只与遗传学预后分组有关(χ^(2)=4.802,P<0.05);SFRP1基因甲基化与WBC水平、遗传学预后分组有明显相关性(χ^(2)=4.920,5.115,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AML和ALL患者化疗前DNMT1和β-catenin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t=4.807~10.456,均P<0.05),SFRP1表达显著下降(t=24.791,12.069,均P<0.05)。与化疗前相比,AML和ALL患者化疗后DNMT1和� 陈莉 张丛丛 李青山 索晓慧 吉慧娟 刘洪峰关键词:恶性血液病 基因甲基化 CCNA1、NFIB、PREX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2025年 目的 分析细胞周期蛋白A1(CCNA1)、核因子I/B(NFIB)、磷脂酰肌醇-3, 4, 5-三磷酸依赖性Rac交换子2(PREX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DLBCL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及DLBCL组织和癌旁组织。根据3年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生存组64例、死亡组38例。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LBCL组织与癌旁组织中CCNA1、NFIB、PREX2蛋白表达情况。Kaplan-Meier法分析CCNA1、NFIB、PREX2蛋白表达与DLBCL患者生存率的关系。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DLBCL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结果 DLBCL组织中CCNA1、NFIB、PREX2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CCNA1、NFIB、PREX2蛋白表达与Ann Arbor分期、HANs分型、Ki-67阳性率有关(P<0.05)。CCNA1、NFIB、PREX2阳性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χ^(2)=7.726,χ^(2)=16.980,χ^(2)=6.981,均P<0.05)。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Ann Arbor分期Ⅲ~Ⅳ期、HANs分型Non-GCB型、Ki-67阳性率>70%及CCNA1、NFIB、PREX2蛋白阳性患者比例升高(P<0.05)。CCNA1、NFIB、PREX2阳性表达及Ann Arbor分期Ⅲ~Ⅳ期是影响DLBCL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CNA1、NFIB、PREX2在DLBCL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且与Ann Arbor分期、HANs分型、Ki-67阳性率相关,具有作为DLBCL患者预后临床标志物的潜质。 孙国锋 刘洪峰 张丛丛关键词:预后 恩替卡韦预防B细胞淋巴瘤患者R-CHOP方案化疗后HBV激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预防B细胞淋巴瘤患者R-CHOP方案化疗后HBV激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在本院接受R-CHOP方案化疗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应用恩替卡韦时机的不同,分为预防组和治疗组,对比和分析两组的临床特征及HBV激活情况。结果共51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预防组25例,治疗组26例,预防性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25例患者中,化疗后出现HBV激活0例,4例患者肝功能损害Ⅰ~Ⅱ度,无患者出现Ⅲ~Ⅳ度肝功能损害,出现肝功能损害均与HBV无关。治疗组26例患者,化疗后14例患者出现HBV激活,4例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Ⅰ~Ⅱ度,11例患者为Ⅲ~Ⅳ度肝功能损害,2例患者肝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而死亡,其中12例患者肝功能损害与HBV激活有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预防性应用恩替卡韦不仅能降低B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相关性HBV激活,而且能减少肝功能损害的发生。 贺冠强 刘洪峰 郭敏 陈海林 张丛丛 李雪政 胡志恒 马超 李书芹 毛亚娟关键词:恩替卡韦 B细胞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 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对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功能保护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合并HBV感染患者肝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将72例NHL合并HBV感染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化学治疗,在化疗前1周,对照组予以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予以替诺福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期间HBV-DNA及ALT水平,观察两组患者化疗进程及肝炎相关病死率。结果治疗后6周、12周、18周,观察组的ALT及HBV-DN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ALT及HBV-DNA水平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均P<0.05);两组化疗中断、延期化疗和继续按期化疗情况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肝炎相关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恩替卡韦比较,NHL合并HBV感染患者化疗期间采用替诺福韦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更好。 张丛丛 苏江涛 索晓慧 陈莉 侯娟娟 孙国锋关键词:恩替卡韦 替诺福韦 HBV感染 非霍奇金淋巴瘤 肝功能 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治疗研究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E-CHOP方案、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将88例B细胞NHL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4例。观察组采用E-CHOP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CHOP方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CR率为77.27%,对照组CR率为79.5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HBV再激活病例,对照组出现2例HBV再激活病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OP和E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合并乙型肝炎病毒,均具有较高的缓解率,对于CHOP方案效果欠佳而又应用RCHOP方案有困难患者可以应用。化疗之前应给与抗病毒药物预防肝功能损伤。 张丛丛 陈海林 陈莉 贺冠强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非霍奇金淋巴瘤 CHOP方案 R-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导致的乙肝病毒再激活2例 被引量:3 2014年 患者1:男,71岁,主诉: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1个月入院。现病史:1月前患者无意间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无明显触痛,局部皮肤无红肿,呈进行性增大,以淋巴结肿大待查收入我科。患者患者自患病来,无发热,盗汗等症状,精神、体力、食欲睡眠可,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刘洪峰 贺冠强 郭敏 陈海林 孙国锋 李书芹 王菊美 申克明 刘宏 王晓敏 张丛丛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 成骨细胞在造血微环境中的作用 本文从造血干细胞龛的来历、成骨细胞的起源、成骨细胞在构建造血干细胞壁龛中所起到的作用等方面探讨了成骨细胞在造血微环境中的作用。阐述了成骨细胞在构建造血干细胞壁龛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骨细胞不仅通过些黏附因子将HSC锚... 贺冠强 王晓敏 张丛丛 陈海林 刘洪峰 孙国锋 李书芹 王菊美 马晓军 申克明 刘宏关键词:造血微环境 成骨细胞 网络结构 信号通路 文献传递 贫血、血小板减少、意识障碍 2014年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37岁,汉族,已婚,农民,主因发热3天,发现血小板(PLT)减少1天于2013年5月30日入院。既往无特殊疾病。患者缘于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7℃,当时伴寒战、头痛,无咳嗽咳痰、腹痛腹泻,无面色苍白、头晕心悸, 陈海林 张丛丛 刘洪峰关键词:贫血 血小板减少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后乙型肝炎病毒激活情况分析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比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患者接受CHOP方案的基础上联合与不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后,HBsAg阳性患者和HBsAg阴性患者的临床特点,HBV激活的发生情况、转归及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在我院接受CHOP或R-CHOP方案化疗的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及HBV激活情况。结果 121名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其中24例为HBsAg阳性,97例为HBsAg阴性。7例患者化疗前病毒拷贝数>103拷贝/mL,给予抗病毒治疗,无一例发生HBV激活;17例未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HBsAg阳性患者中,CHOP方案组1例(10%)发生HBV激活,R-CHOP方案组4例(28.6%)发生HBV激活,其中2例(14.3%)死于肝功能衰竭。RCHOP组HBV激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HOP方案组(P=0.015),两组均高于接受抗病毒治疗者(P=0.018)。97例HBsAg阴性患者中,只有1例同时伴有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阳性的患者发生HBV激活,其发生率明显低于HBsAg阳性患者(P=0.000)。结论 HBsAg阳性患者接受CHOP,尤其是含有利妥昔单抗的方案化疗后,HBV激活风险不仅明显增高,而且对患者有严重危害,对于这部分患者给予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HBV激活风险,改善患者预后。既往感染过HBV的HBsAg阴性患者在接受含利妥昔单抗的方案化疗后,亦可发生HBV激活,但激活的风险较低,尚需进一步研究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在这部分患者中的价值。 贺冠强 刘洪峰 郭敏 陈海林 张丛丛 李雪政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化疗 12例抗凝血灭鼠药中毒治疗体会 目的:通过对12例诊断明确的抗凝血灭鼠药中度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对临床遇到的有明显凝血异常的病例减少误诊、漏诊,提高治疗有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抗凝血灭鼠药中毒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抗凝... 张丛丛 陈海林关键词:灭鼠药中毒 凝血功能障碍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