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青光
  • 3篇青光眼
  • 2篇新生血管
  • 2篇血管
  • 2篇针刺分离
  • 2篇视网膜
  • 2篇视网膜病
  • 2篇视网膜病变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注射
  • 2篇网膜
  • 2篇小梁
  • 2篇小梁切除
  • 2篇小梁切除术
  • 2篇结膜
  • 2篇病变
  • 2篇玻璃体
  • 1篇单抗
  • 1篇蛋白

机构

  • 7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泉州市第一医...
  • 2篇福建省泉州市...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11篇庄国斌
  • 5篇朱梅红
  • 3篇吴晓民
  • 3篇陈伟芳
  • 2篇林朝斌
  • 2篇吴晓民
  • 2篇林朝斌
  • 1篇唐罗生
  • 1篇王家平
  • 1篇王家平
  • 1篇林金泉
  • 1篇林金泉
  • 1篇陈伟芳
  • 1篇郑通美
  • 1篇蔡卫国
  • 1篇吴福进
  • 1篇连洁
  • 1篇王秀春
  • 1篇陈伟芳
  • 1篇吴晓民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眼科...
  • 3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眼科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华当代医学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卵磷脂络合碘和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玻璃体混浊的疗效对比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对比分析用卵磷脂络合碘和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玻璃体浑浊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玻璃体浑浊患者(共有83只患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每组各有38例患者,其中观察1组患者共有41只患眼,观察2组患者共有42只患眼。我院给观察1组患者使用卵磷脂络合碘进行治疗,给观察2组患者使用复方血栓通胶囊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1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93%,观察2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95%。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1组患者中病程较短(病程小于4周)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病程较长(病程在4周或4周以上)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8.75%。观察2组患者中病程较短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4.07%,病程较长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观察1组患者中病程较短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观察2组患者中的病程较短者,观察1组患者中病程较长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2组患者中的病程较长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卵磷脂络合碘和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玻璃体浑浊均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其中,卵磷脂络合碘适合病程较短的玻璃体浑浊患者使用,复方血栓通胶囊适合病程较长的玻璃体浑浊患者使用。
朱梅红林朝斌吴晓民庄国斌
关键词:玻璃体混浊卵磷脂络合碘复方血栓通胶囊疗效
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32例临床分析
2006年
泪小管断裂是眼睑外伤中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内毗部的下睑裂伤常伴有下泪小管的断裂,采用硬膜外麻醉导管作支撑物,在手术显微镜下施行断裂下泪小管吻合术,效果良好。我院自1994年1月-2005年9月共收治32例下泪小管断裂。现报告如下:
连洁陈伟芳庄国斌
关键词: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硬膜外麻醉导管下泪小管吻合术眼睑外伤支撑物
羟基磷灰石义眼座在眼整形术式中的应用与并发症的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 探讨羟基磷灰石(HA)义眼座置入的手术时机与整形手术结合的方法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 对86例患者以HA义眼座置入为主要步骤的眼部整形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按置入时机分为Ⅰ期置入和Ⅱ期置入,置入方法可分为Ⅰ~Ⅳ型,对这几种方式的例数、手术过程、特点予以统计及描述。重点讨论HA义眼座的优点、手术的注意点及并发症的特点。结果 86例HA义眼座置入患者,同期行结膜囊整形术20例,眼睑整形修复术8例,眶骨修复术2例。78例患者术后Ⅰ期愈合。义眼活动度及眼外观形态均较满意。6例术后结膜囊裂开,2例发生义眼座暴露脱出,4例术后出现眶内感染。结论 HA材料制作义眼座,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排斥反应低,置入后义眼活动度好。对改良HA义眼座的置入方法结合整形手术,能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吴晓民王家平庄国斌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眼整形
氧诱导小鼠视网膜病变模型的研究
2006年
目的建立对视网膜新生血管进行定量研究的小鼠模型,用于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机制的探讨及治疗方法的评价。方法给氧组16只C57BL/6J小鼠P7到P12置于氧浓度为70%±5%的氧箱,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对照组16只C57BL/6J小鼠生活在正常氧环境中作为对照。P17各再随机分成两组,一组FITC-Dextran灌注后,视网膜铺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血管生长情况并行视网膜病变评分,视网膜病变评分包括血管生长、血管丛、视网膜外新生血管、中央血管收缩、视网膜出血和血管扭曲;另一组PAS-苏木精染色作眼球冰冻切片,计数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数。结果给氧组视网膜血管分布及形态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给氧组视网膜中央毛细血管闭塞,大血管管径粗细不均,周边更扭曲,血管丛增生,荧光素渗漏。给氧组视网膜病变总分用四分位数表示为10(9,10),而对照组为0.5(0,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数给氧组为58.2±9.9,而对照组小于1,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高氧可诱导建立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其发生与缺氧有关。采用F1TC-Dextran造影铺片是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有效方法。
庄国斌陈伟芳唐罗生
关键词: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动物
纳他霉素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1
2000年
目的 :观察纳他霉素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效果。方法 :对 6例氟康唑治疗效果欠佳的真菌性角膜炎 ,用 5%纳他霉素混悬液滴眼。结果 :5例真菌性角膜炎治愈 ,1例无效。结论 :纳他霉素对真菌性角膜炎有较好的疗效。
陈伟芳王家平庄国斌
关键词:纳他霉素胸膜炎药物疗法
2型糖尿病患者干眼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干眼的患病率及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对363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询问和病历回顾获得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糖基化血红蛋白和其他疾病史,同时进行干眼的相关检查和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分级。结果 36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干眼97例,干眼总患病率为26.7%。2型糖尿病患者干眼的患病率和性别无关,与病程相关。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 diabetic retinopathy,NDR)组、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组及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组的干眼患病率分别为15.6%、28.7%及46.7%,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 A1c≤7%组干眼的患病率为20.5%,Hb A1c>7%组干眼的患病率为3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干眼的患病率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Hb A1c相关,PDR及高Hb A1c患者更易发生干眼。
庄国斌吴晓民朱梅红王秀春郑通美
关键词:干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基化血红蛋白2型糖尿病
丝裂霉素C联合针刺分离修复失败滤过泡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联合针刺分离修复失败滤过泡的作用。方法对17例小梁切除术后失败滤过泡行MMC联合针刺分离的患者,通过病历回顾获得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术前诊断、术前和术后眼压、术前和术后视力和手术并发症等。比较术前和术后各个时间点眼压和视力。分析手术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术前和术后各个时间点眼压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0.003)。术前和术后各个时间点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滤过泡针刺联合MMC完全成功率为52.9%,部分成功率为35.3%,失败为11.8%。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MMC联合针刺分离是处理青光眼失败滤过泡的可行方法。
庄国斌朱梅红吴福进
关键词: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滤过泡丝裂霉素C
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评价其对虹膜新生血管(NVI)消退和眼压控制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2例(22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行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单抗(IVB)2.5mg/0.1ml。对伴有虹膜前粘连的NVG患者,除了进行IVB,同时还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上述操作后的患眼,都尽可能早地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术(PRP)。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随访内容包括:NVI消退程度、眼压控制情况、视力提高程度和滤过性手术成功与否。结果进行IVB后的第2个月,所有患眼的NVI消退;第4个月,6例(27.3%)再次出现NVI,而第8个月时16例(72.7%)NVI复发。平均IOP从(42.93±5.61)mmHg分别下降到(19.93±3.83)mmHg(第6个月)和(16.72±1.91)mmHg(第12个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成功率达70%。19例(86.4%)患眼视力提高,分别从术前的(O.10±0.08)提高到术后的(0.15±0.12)。结论IVB治疗NVG患者,对NVI消退和眼压控制起到一定作用,同时提高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但这一作用具有时间局限性,需要反复进行IVB以维持疗效。
林朝斌吴晓民朱梅红林金泉庄国斌
关键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虹膜新生血管
针刺分离结膜下注射干扰素治疗青光眼术后早期包裹囊状泡
2009年
目的 观察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早期包裹囊状泡进行针刺分离和泡内注射干扰素α-2b的疗效.方法 对21例(21只眼)早期(术后8~30d)的包裹囊状泡应用干扰素α-2b行滤过泡针刺分离和泡内注射1~5次不等,随访6个月,观察其治疗前、后眼压及滤过泡形态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眼压平均为(25.82±4.65)mmHg,治疗后为(15.20±5.43)mmHg,治疗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6;P<0.01).随访1、3、6个月后平均眼压分别为(14.66±4.36)、(13.97±2.69)、(14.98±4.61)mmHg,功能滤过泡形成率80.95%(17/21),条件成功率90.48%(19/21).随访6个月后平均眼压与治疗前的平均眼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9;P<0.01).结论 应用干扰素a-2b对早期包裹囊状泡行针刺分离和泡内注射治疗可挽救一些频临失败的滤过泡,提高率过性手术的成功率,有较好地疗效,并发症少.
林朝斌陈伟芳吴晓民庄国斌蔡卫国
关键词:针刺分离干扰素
体重指数对眼压和眼脉动幅度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研究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和眼脉动幅度(ocular pulse amplitude,OPA)的影响.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3年6月3日在泉州市第一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60名正常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每一个体的BMI (kg/m2).采用动态轮廓眼压计(dynamic contour tonometer,DCT)测量其IOP和OPA,同时测量受检者的血压.根据BMI将受检者分为3组:1组(17名),BMI<25 kg/m2;2组(23名),25 kg/m2≤BMI<30 kg/m2;3组(20名),BMI≥30 kg/m2.采用SPSS17.0软件对3组间的IOP、OPA、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间的IOP、SBP和DBP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F =0.022、2.695、1.259,P>0.05),而3组间的OPA值差异比较却有统计学意义(F =50.273,P<0.05),其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第3组的OPA值最低.结论 BMI较高者,其OPA值偏低,发生青光眼的危险性增加.
朱梅红林朝斌吴晓民庄国斌林金泉
关键词:体重指数眼压肥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