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胜元
-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湖北省十堰市东风汽车公司花果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正畸结合牙龈环切术治疗牙周炎致前牙病理性移位的疗效观察
- 2016年
- 探究在牙周炎致前牙病理性移位的治疗中正畸结合牙龈环切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牙周炎致前牙病理性移位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正畸结合牙龈环切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牙槽骨高度、探诊深度、牙龈出血情况以及附着水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患者进行正畸结合牙龈环切术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患牙部位的牙槽嵴顶的高度,同时出现新附着,患者治疗前后的牙周检查显示患者在治疗后松动度有所降低,其出血指数和探针深度没有明显的变化,处于正常范围内,可见结合正畸治疗不会使牙周状况变差。结论:在牙周炎致前牙病理性移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正畸结合牙龈环切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牙唇移位情况,同时促进压裂列恢复整齐排列,同时将间隙闭合,不会导致牙周相关指标出现恶化和异常,值得在临床牙科治疗中推广应用。
- 左胜元徐莹王景生
- 关键词:正畸治疗牙周炎牙龈环切术疗效
- 21例原发性牙根纵裂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牙根纵裂(vertical root fracture,VRF)是指发生于牙根的从根管延伸到牙周膜的纵向折裂,未波及牙冠者。其中发生于未做根管治疗牙的牙根纵裂称为原发性牙根纵裂。目前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尚存在一些困难。本文对我院口腔科近几年诊治的21例原发性牙根纵裂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 刘华左胜元
- 关键词:根管治疗术
- 复方茶多酚漱口液治疗少儿牙龈炎的临床分析
- 2016年
- 探究在小儿牙龈炎的临床治疗中复方茶多酚漱口液的临床治疗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牙龈患儿94例,根据患儿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应用洗必泰漱口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应用复方茶多酚漱口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前后的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变化情况以及综合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其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均有所改善,同时观察组患儿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观察组患儿的综合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结论:在牙龈炎患儿的临床治疗中结合复方茶多酚漱口液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牙龈和菌斑指数,同时提升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左胜元徐莹王景生
- 关键词:牙龈炎少儿
- 恒牙列早期Ⅲ类骨性错颌拔牙与否的疗效分析
- 2010年
- 目的:分析恒牙列早期Ⅲ类骨性错颌拔牙与否的疗效差别。方法:选择32例骨性早期恒牙列班类错颌病例,其中非拔牙组17例,年龄(13.8±1.2)岁(11.9—15.3岁),平均ANB角为-2.5°,拔牙组15例,年龄(14.2±1.5)岁(12.1~15.5岁),平均ANB角为-2.2°。通过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治疗前后骨骼与面部软组织的改变,探讨和分析拔牙与否的矫治方法对错颌畸形面部改善的疗效差别。结果:两组Ⅲ类侧貌软组织面中份的凹陷畸形由于矫治改建和颌骨的生长均得到改善。非拔牙组的骨骼改变以上颌骨后段的垂直生长为主,上切牙轴唇向倾斜,上腭平面和牙合平面伴有显著反时针旋转,但面部骨骼的后前面高比例保持不变。拔牙组的骨骼改变以下颌骨顺时针旋转和下切牙轴舌向倾斜改变为主,面部骨骼的后前面高比增加,上颌骨前后段的垂直生长基本一致,上腭平面和牙合平面未发生旋转改变。结论:非拔牙和拔牙治疗均可改善Ⅲ类错颌的面部凹陷畸形;非拔牙矫治主要以上颌骨和上颌切牙轴的改变为主,拔牙治疗则更多通过下颌骨和下切牙轴的变化而产生疗效。
- 左胜元王景生
- 关键词:恒牙列早期拔牙矫治非拔牙矫治
- 上颌后牙区微小种植体常用植入部位测量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上颌后牙区是微小种植体的常用植入部位,本文为了提供临床参考就此区域的牙根间距离以及牙槽骨厚度进行测量分析。方法:选用22例患者拍摄锥体束CT(CBCT),测量上颌后牙区根中部、根尖部牙根间距离以及牙槽骨厚度。结果:牙根间距离由根中向根尖逐渐加大,上颌5-6牙根间距离较大,上颌6-7间个体差异较大;上颌后牙区牙槽骨厚度由近中向远中、由根中向根尖逐渐加厚。结论:文中数据可为选用微小种植体长度、直径,植入部位、方向以及临床操作提供实验依据。
- 左胜元王景生吕娟
- 关键词:微小种植体
- 微波热凝治疗口腔粘液腺囊肿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应用微波热凝治疗不同部位的粘液腺囊肿的疗效。方法:在2%利多卡因或碧兰麻局部浸润麻醉下,根据不同病变部位,选用针状探头直接插入囊肿,在口底区选用盘状天线,不插入组织内距囊肿表面约3mm,输出功率为20—30W,持续时间为3~8s。病损范围大者,可分散进行重复热凝,直到整个囊肿缩小,粘膜变白,甚至呈痂状。结果:结果66例随访2年,61例经1次治疗痊愈,3例经2次治疗痊愈,2例经3次以上治疗痊愈.复发病例多见于舌腹部、口底部粘液腺囊肿。结论:微波热凝固治疗口腔黏液腺囊肿,所需时间短,不出血,见效快,术后反应轻,痛苦小,患者容易接受,疗效满意。
- 左胜元王景生熊菲吕娟
- 关键词:微波粘液腺囊肿热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