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楠
- 作品数:44 被引量:182H指数:9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Osteoglycin基因表达对小鼠肝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
- 2009年
- 背景与目的:osteoglycin隶属富含亮氨酸小分子蛋白多糖基因家族成员,参与细胞生长、分化过程的调控。本研究探讨osteoglycin表达与肿瘤细胞转移的关系。方法:构建osteoglycin真核表达载体及反义表达载体,分别转染至小鼠肝癌Hca-F细胞及Hca-P细胞,用RT-PCR及Western印迹法分析osteoglycin表达。体外实验评价osteoglycin表达对肿瘤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体内实验观察osteoglycin表达对肿瘤细胞淋巴道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高表达osteoglycin可显著降低Hca-F细胞迁移能力(高、低表达osteoglycin细胞通过PET膜数量分别为45±6及90±5,P<0.01)及侵袭能力(高、低表达osteoglycin细胞通过PET膜数量分别为25±7及65±10,P<0.01),体内实验显示其淋巴结转移率显著下降[高、低表达osteoglycin细胞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3.3%(16/30)及80%(24/30),P<0.05]。有效抑制osteoglycin表达后,可显著提高Hca-P细胞迁移能力(低、高表达osteoglycin细胞通过PET膜数量分别为46±7及15±6,P<0.01)及侵袭能力(低、高表达osteoglycin细胞通过PET膜数量分别为31±8及8±4,P<0.01),体内实验显示其淋巴结转移率显著增高[低、高表达osteoglycin细胞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6.7%(14/30)及20%(6/30),P<0.05]。结论:高表达osteoglycin降低小鼠肝癌Hca-F细胞转移能力,低表达osteoglycin提高小鼠肝癌Hca-P细胞转移能力。osteoglycin可能作为转移抑制基因参与肿瘤淋巴结转移过程的调控。
- 崔晓楠唐建武候力宋波王波陈善研
- 关键词:OSTEOGLYCIN转染SHRNA肿瘤转移
- 华蟾素注射液对人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及管状结构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背景与目的:华蟾素注射液是一种传统抗肿瘤中药制剂,目前药效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华蟾素注射液对人淋巴管内皮细胞(human 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HLEC)增殖、迁移和管状结构形成的影响。方法:通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华蟾素注射液对HLEC增殖的影响;通过细胞迁移实验观察华蟾素注射液对HLEC迁移的影响;通过基质胶实验观察华蟾素注射液对HLEC管状结构形成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华蟾素注射液对HLEC中VEGFR-3及HGF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随着华蟾素注射液药物浓度增加(0.105、0.21和0.42μg/mL),HLEC抑制率逐渐增高,迁移率分别为0.87±0.07、0.69±0.05、0.37±0.02,对照组为1±0.03;HLEC成管率为0.90±0.06、0.83±0.02、0.63±0.05,对照组为1±0.02,VEGFR-3/β-actin光密度比值为0.440±0.017、0.618±0.100、0.803±0.091,对照组为1.030±0.017;HGF/β-actin光密度比值为0.293±0.021、0.540±0.027、0.760±0.087,对照组为0.940±0.020(P<0.05)。结论:华蟾素注射液能够显著抑制HLEC增殖、迁移及管状结构形成,并下调VEGFR-3和HGF蛋白的表达,对VFGFR-3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可能是抑制肿瘤淋巴道转移的机制之一。
- 高山陈秀英付海燕崔晓楠
- 关键词:华蟾素注射液增殖迁移VEGFR-3HGF
- 蟾毒灵对肝癌组织LDHA表达及NK细胞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究LDHA、CD56及NKG2D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进一步探讨蟾毒灵(BF)对肝细胞癌LDHA及NK细胞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IHC)检测91例肝癌术后石蜡病理标本中LDHA和NK细胞特异分子标志CD56、NKG2D在癌及癌旁的表达差异及各指标的相关性。利用C57BL/6小鼠构建Hepa1-6皮下荷瘤肝癌模型,并随机分为Control(Ctrl)组、BF+丙酮酸(BF+PA)组、Oxamate(OX)组、BF组,5只/组,观察皮下瘤生长速度及体积;IHC检测各组小鼠肿瘤中LDHA和鼠NK细胞特异性分子标志NK1.1、NKG2D表达;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穿孔素、TNF-α、IFN-γ浓度。结果:LDHA在人肝癌组织中高表达(P<0.001),CD56、NKG2D均在癌旁组织高表达(P<0.001);LDHA与CD56(r=-0.5298,P<0.0001)、NKG2D(r=-0.3201,P<0.001)表达均呈负相关;CD56与NKG2D表达呈正相关(r=0.6122,P<0.0001)。小鼠肝癌皮下瘤实验显示,相比于Ctrl组和BF+PA组,OX组和BF组皮下瘤增长速度变慢并呈现肿瘤减小趋势;IHC检测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BF组LDHA表达显著下调(P<0.01),并显著增加NK1.1及NKG2D表达(P<0.0001);ELISA结果显示,与Ctrl组相比,BF组血清中LDHA提高穿孔素、TNF-α、IFN-γ表达(P<0.0001),增强NK细胞杀伤能力。结论:BF可抑制肝癌细胞LDHA表达,并增加NK细胞在肝癌组织中的浸润比例,从而可能提高肝癌NK细胞在肿瘤微环境的杀伤能力,抑制肝癌生长。
- 于芳婧缪林轩陈浩然崔晓楠
- 关键词:肝细胞癌蟾毒灵NK细胞
- 华蟾素注射液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周期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华蟾素注射液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周期的影响。方法应用噻唑蓝还原法(MTT)检测华蟾素注射液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HepG-2细胞周期分布;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华蟾素注射液对HepG-2细胞CyclinA和CDK2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应用比色定量法检测华蟾素注射液对HepG-2细胞内CDK2及CyclinA活性的影响。结果华蟾素注射液可以抑制HepG-2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可将HepG2细胞阻滞于S期;抑制HepG-2细胞CDK2、CyclinAmRNA水平表达;使HepG-2细胞CyclinA、CDK2活性降低。结论华蟾素注射液能够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并将细胞阻滞于S期,诱导细胞凋亡,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CyclinA、CDK2活性,下调CDK2、CyclinAmRNA水平表达实现的。
- 孙宇卢辛辛梁鑫淼崔晓楠
- 关键词:华蟾素注射液肝癌CDK2CYCLINA细胞周期
- 组织微阵列方法检测CD105、VEGF-C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2
- 2006年
- 新生血管生成不仅为肿瘤组织提供营养支持,而且是肿瘤细胞进入循环系统的途径。CD105仅在激活的上皮细胞表达;VEGF-C为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之一,但二者与肝癌转移是否存在关联尚不明晰。探讨CD105及VEGF-C表达与肝癌肝内转移的关联。构建承栽37例肝癌及癌旁组织的组织微阵列,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05及VEGF-C的表达。存在肝内转移的肝癌组织MVD-CD105均值为28.4±19.4,而无肝内转移的肝癌组织MVD-CD105均值为5.4±5.2,差异显著(P<0.01);VEGF-C在存在肝内转移的肝癌组织表达率为46.15%(6/14),无肝内转移的肝癌组织中表达率为41.67%(10/24),二者无显著差异。MVD-CD105分值与肝癌肝内转移密切相关;血管生成可能在肝癌肝内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崔晓楠候力
- 关键词:组织微阵列CD105肿瘤转移
- 榄香烯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拓扑异构酶Ⅰ的影响被引量:9
- 2011年
- 背景与目的:榄香烯(elemene,ELE)是传统抗肿瘤中药制剂,目前药效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ELE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DNA拓扑异构酶Ⅰ(topoisomeraseⅠ,TOPOⅠ)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氯唑蓝还原法(MTT)观察ELE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ELE对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RT-PCR法检测ELE对HepG-2细胞TOPOⅠ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TOPOⅠ介导的负超螺旋PBR322DNA解旋反应检测ELE对TOPOⅠ酶活性的影响;采用负超螺旋PBR322DNA检测ELE对DNA的直接抑制作用。结果:ELE能抑制HepG-2细胞增殖,其抑制效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阻滞HepG-2细胞于S期,呈剂量依赖性;下调TOPOⅠmRNA表达,呈剂量依赖特性;对TOPOⅠ介导的负超螺旋PBR322DNA解旋反应有抑制作用;对负超螺旋PBR322DNA没有直接抑制作用。结论:ELE能够抑制HepG-2细胞增殖;影响TOPOⅠ的表达及活性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龚敏梁鑫淼崔晓楠
- 关键词:榄香烯肝癌HEPG-2细胞
- Osteoglycin基因表达对小鼠肝癌细胞MMPs分泌能力的影响
- 2008年
- [目的]探讨osteoglycin表达与肿瘤细胞分泌MMPs的关系。[方法]构建osteo-glycin真核表达载体osteoglycin反义表达载体,分别转染至小鼠肝癌Hca-F细胞及Hca-P细胞,评价淋巴环境中Hca-F细胞及Hca-P细胞表达osteoglycin与其分泌MMPs的关系。[结果]在含有淋巴结匀浆的培养环境中,转染osteoglycin真核表达载体的Hca-F细胞分泌MMPs显著降低;转染osteoglycin反义表达载体的Hca-P细胞分泌MMPs显著增加。[结论]高表达osteoglycin降低小鼠肝癌Hca-F细胞淋巴环境中MMPs分泌能力,低表达os-teoglycin提高小鼠肝癌Hca-P细胞淋巴环境中MMPs分泌能力。抑制肿瘤细胞MMPs分泌能力可能是osteoglycin调控转移机制之一。
- 崔晓楠唐建武候力宋波王波
- 关键词:肿瘤转移SHRNA
- 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替吉奥胶囊(S-1)单药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39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试验组(n=20):采用替吉奥胶囊(80~120 mg/d),分早、晚2次餐后口服,d l^28,休息14 d为1周期,连用2周期后评价疗效。对照组(n=19):采用DCF方案治疗,即多西紫杉醇75 mg/m2,d l静脉滴注;顺铂75 mg/m2,d l静脉滴注;氟尿嘧啶300 mg/m2,d 1~5静脉滴注;亚叶酸钙200 mg/m2,d 1~5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35.0%与31.6%)和临床获益率(65%与57.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1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确切,安全。
- 龚敏韩大跃张晨崔晓楠单路娟
- 关键词:晚期胃癌化学疗法
- 高低淋巴道转移力小鼠肝癌细胞间抑制性消减杂交文库的建立和筛选
- 目的:该实验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研究Hca-F和Hca-P细胞间差异表达之基因,为解析肿瘤淋巴道转移分子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选用高低转移力小鼠肝癌细胞Hca-F和Hca-P,以使用TRIZOL试剂的一步法分离Hca...
- 崔晓楠
- 关键词:肿瘤转移抑制性消减杂交
- 高淋巴系统转移能力小鼠肝癌细胞株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 筛选高淋巴系统转移能力小鼠肝癌细胞株差异性表达基因。方法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 (SSH)技术 ,构建高淋巴系统转移能力小鼠肝癌细胞株Hca F及其同源低转移细胞系Hca P的cDNA消减杂交文库 ,筛选阳性克隆进行测序 ,并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成功克隆 10个差异基因片段 ,其中 2个为新基因。结论 SSH技术是克隆差异表达基因及发现新基因的有效方法。
- 崔晓楠唐建武侯力宋波刘基巍
- 关键词:肝癌细胞株鼠肝淋巴系统差异表达基因阳性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