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盛晗

作品数:5 被引量:88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肠癌
  • 2篇端粒
  • 2篇端粒酶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中端粒酶
  • 2篇双吻合
  • 2篇双吻合器
  • 2篇转移淋巴结
  • 2篇吻合器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活性
  • 2篇PCR-EL...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2篇并发症分析
  • 2篇大肠
  • 2篇大肠癌
  • 1篇低位前切除

机构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5篇宋盛晗
  • 3篇王锡山
  • 3篇高登群
  • 3篇董新舒
  • 2篇徐海涛
  • 2篇傅松滨
  • 1篇李钰
  • 1篇王柏春
  • 1篇贾云鹤
  • 1篇于志伟
  • 1篇于志伟
  • 1篇王琦
  • 1篇王哲
  • 1篇张岂凡
  • 1篇赵鹏
  • 1篇赵鹏
  • 1篇崔彬彬
  • 1篇王宽
  • 1篇黄承滨
  • 1篇王胜发

传媒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大肠肛门病外...

年份

  • 2篇2002
  • 3篇200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肠癌及其转移淋巴结中端粒酶活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研究大肠癌、癌旁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端粒酶的活性表达 ,探讨其与大肠癌的生物学特性及预后诸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 ELISA法定量检测 34例大肠癌组织、2 0例癌旁组织及 1 6例转移淋巴结中端粒酶的活性 (TA)。结果  34例大肠癌组织中 ,端粒酶阳性表达 31例 ,阳性率 91 2 %。 2 0例癌旁正常粘膜组织中 ,仅 2例为阳性 (1 0 % )。 1 6例转移淋巴结中 ,1 3例检出端粒酶活性表达 ,阳性率为 81 3 %。淋巴结转移“ +”的大肠癌组织与淋巴结转移“ -”的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A值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大肠癌组织与癌转移淋巴结中端粒酶活性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P <0 .0 1 )。端粒酶的活性表达与大肠癌的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分期及侵袭范围等临床病理因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端粒酶的活性水平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是一种特异性很强的恶性肿瘤标志物 。
宋盛晗董新舒王锡山高登群傅松滨李钰
关键词:端粒酶活性大肠癌PCR-ELISA
大肠癌及转移淋巴结中端粒酶活性表达的研究
目的:研究大肠癌及其转移淋巴结中端粒酶活性(TA)的表达情况;探讨TA与诸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比较ELISA法与TRAP银染法的优缺点和符合率.方法:采用PCR-ELISA法定量测定34例大肠癌组织、20例癌旁非癌组织、...
宋盛晗
关键词:大肠癌端粒酶活性PCR-ELISA
文献传递
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及并发症分析被引量:21
2001年
目的 :探讨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中应用的适应证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7年 11月至 2 0 0 0年 11间采用双吻合器治疗的低位直肠癌 146例的疗效 ,复发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与预防情况。结果 :146例低位直肠癌应用双吻合器进行 Dixon手术的效果良好 ,仅 2例局部复发 ,发生吻合口漏 2例 (1.4% ) ,吻合口狭窄 8例 (5 .4% ) ,术后早期吻合口大出血 4例 (2 .7% )。结论 :双吻合器的应用可以扩大 Dixon手术适应证的范围 ,但必须严格掌握根治原则及无瘤原则 ,否则易招致失败 ,在应用过程中 ,必须注意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的预防 。
董新舒赵鹏高登群崔彬彬王锡山贾云鹤于志伟徐海涛宋盛晗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双吻合器并发症
双吻合器技术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并发症分析被引量:60
2002年
目的 探讨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中应用的适应证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7年 11月~ 2 0 0 0年 11月间采用双吻合器技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 14 6例的疗效 ,肿瘤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与预防情况。结果  14 6例手术后 2例局部复发 ,发生吻合口漏 2例(1 4 % ) ,吻合口狭窄 8例 (5 4 % ) ,术后早期吻合口大出血 4例 (2 7% )。结论 双吻合器技术的应用可以扩大Dixon手术适应证的范围 。
董新舒赵鹏高登群崔彬彬王锡山贾云鹤于志伟徐海涛宋盛晗
关键词:双吻合器技术直肠肿瘤术后并发症
应用基因组扫描对胃癌19号染色体进行杂合性缺失分析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检测胃癌患者 19号染色体微卫星位点的杂合性缺失 (less of heterozygosity,L OH) ,以初步确定 19号染色体上与胃癌相关基因连锁最密切的微卫星多态位点。方法 应用多重 PCR对 44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中覆盖 19号染色体上的 2 2个微卫星位点 (遗传距离在 1.1~ 10 .9c M之间 )进行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 PCR产物 ,Gene Scan TM,Genotype TM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9个位点 (19/2 2 )检测出 L OH阳性 ,总 L OH频率为 5 9% (2 6 /4 4) ,其中 D19S5 71位点的 L OH频率最高 (2 1.43% )。结论 高频的 L OH位点附近 。
王琦程慧王柏春王宽高慧王哲黄承滨宋盛晗王胜发张岂凡傅松滨
关键词:原发性胃癌微卫星位点杂合性缺失基因组扫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