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3篇颈动脉
  • 2篇动脉内
  • 2篇动脉内膜
  • 2篇动脉内膜切除...
  • 2篇动脉狭窄
  • 2篇血压
  • 2篇抑郁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卒中
  • 2篇卒中后
  • 2篇疗效
  • 2篇膜切除术
  • 2篇脑卒中
  • 2篇脑卒中后
  • 2篇内膜
  • 2篇内膜切除
  • 2篇内膜切除术
  • 2篇颈动脉内

机构

  • 7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延安市人民医...

作者

  • 7篇孟昕
  • 3篇刘建林
  • 3篇张玉蓉
  • 1篇杜亚娟
  • 1篇王乃慧
  • 1篇任春玲
  • 1篇张勤奕
  • 1篇屈根学
  • 1篇刘丽敏
  • 1篇周红艳
  • 1篇贺亚龙

传媒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综合性治疗措施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卒中后抑郁作为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约为26%左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是以抑制5-羟色胺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5-羟色胺的浓度为主。本文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综合性治疗措施,并与常规药物治疗进行比较,以观察与分析两者的临床疗效。
孟昕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
脑内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血管重构特点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被引量:1
2011年
脑内颈动脉硬化与狭窄对颈动脉影响很大,可直接侵害颈动脉,在这些部位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结果会造成严重脑卒中或脑缺血,甚至会危及生命。本研究对脑内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自膨胀式支架植入术,在术后3d、1、3个月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支架近心端、中间段、远心端内径,以及支架内新生内膜厚度、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及舒张期最大流速、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等各参数,通过对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血管重构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孟昕刘建林杜亚娟
关键词:血管重构血流动力学彩色多普勒超声
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本院2009年1月-2010年8月住院治疗的恢复期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和对照组(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20 mg/d,治疗组患者在给予帕罗西汀20 mg/d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疗程均为8周。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以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S-QOL)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NIHSS评分和SS-QOL评分均降低,并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程度,并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孟昕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帕罗西汀心理治疗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82例的麻醉方式被引量:2
2004年
张玉蓉刘建林孟昕刘丽敏王乃慧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麻醉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回顾性总结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对82例(男66例,女16例,年龄48~84岁,平均68.6岁)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病人行CEA。全组均经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确诊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手术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39例,颈丛麻醉43例。术中放置动脉临时转流管56例,其中全麻应用39例,颈丛麻醉17例。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脑缺血症状明显改善者65例,症状好转者14例,术后并发脑梗死2例,颈动脉内血栓形成1例。结论:CEA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刘建林张勤奕屈根学孟昕张玉蓉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手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手术方法
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疗效被引量:65
2012年
目的动态血压监测观察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9例H型高血压患者(截止到2011年12月)随机分成对照组(44例)和研究组(45例),分别给予依那普利和依那普利叶酸治疗,连续双盲治疗8 w,分别在治疗8 w后监测动态血压的日间均值、夜间均值、24 h均值情况,并分析降低血压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效果,同时观察治疗8 w后的节律和血压波动情况。结果 (1)研究组治疗后的动态血压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研究组治疗后的血浆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13.09,P<0.01);(3)研究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波动均小于对照组,异常节律患者人数少于对照组(χ2=4.60,P<0.05)。结论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较好,不仅降低患者的血压和血浆Hcy水平,还改善患者的血压波动和节律情况,可在H型高血压的治疗中使用。
孟昕贺亚龙
关键词:动态血压观察H型高血压疗效分析
单核细胞比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的关系
2011年
目的探讨循环血单核细胞比例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的关系。方法对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和38例健康老年查体者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与循环血单核细胞比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血压参数显著增高(P<0.01);动脉弹性指数baPWV显著增高(P<0.01),ABI显著降低,循环血单核细胞比例显著增高(P<0.05);循环血单核细胞比例和动脉弹性指数baPWV和ABI相关(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大动脉弹性明显下降,循环血单核细胞比例与动脉弹性相关,可能参与了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弹性改变的病理过程。
张玉蓉孟昕周红艳任春玲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动脉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