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仲法
- 作品数:10 被引量:5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市中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研究被引量:9
- 1991年
- "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是作者提出的中西医结合新概念。本文报道了对150例"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患儿进行了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本综合征的特点为某些患儿在获得1次或多次感染后的基础上,产生一组较长期持续的"脾虚证"表现,其特征为长期厌食、面黄、消瘦、多汗、乏力、便通失常(便溏、干硬或便秘),病程较长,可引起生长发育落后。实验检查示营养代谢及免疫方面的失常,血中有高于正常值的免疫复合物形成。作者将150例患儿分成两组治疗,其中100例以健脾为主扶正祛邪辨证论治,另50例采用食用菌剂开胃灵口服,两组都给同样的饮食指导。治疗结果,总治愈率为96.6%。其中辩证论治组为98%,开胃灵组94%。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 孟仲法刘兆华郑美华闵伟福顾燕敏
- 关键词:儿童感染后脾虚综合征
- 小儿脾虚与头发微量元素含量关系分析被引量:1
- 1989年
- 小儿脾虚为常见证,其发生以饮食和感染两项因素最为重要。本文对因反复感染而引起的小儿脾虚患者,进行了头发微量元素的测定,观察与脾虚证的关系,以探索其内在规律。一、观察对象以临床上诊断为“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的病儿作为对象。诊断标准为: 1.有一次或多次急性感染或发热的病史。
- 孟仲法
- 关键词:脾虚毛发微量元素
- “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附3798例分析被引量:45
- 2000年
- 根据小儿长期反复感染后会出现与“脾虚证”相似或以“脾虚证”表现为主的综合征候群 ,而采用健脾理脾法治疗多能取效的特点 ,提出了“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的疾病命名以及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共治疗患儿 3798例 ,总有效率为92 1 8%。
- 孟仲法
- 关键词: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
- 小儿幽门螺旋杆菌胃炎辨证施治观察
- 小儿幽门螺旋杆菌胃炎,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来医院门诊求治者日众.经抗菌素治疗,可使感染的阳性率阴转,但临床症状消失较慢,且常有复发病例.95年以来,我们采用了中西辨证施治,获得较好疗效.本文对门诊来诊确诊病例32例,...
- 孟仲法顾燕敏
-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临床症状
- 中医医院管理工作初探
- 1982年
- 一、前言中医医院的组织和管理,目前基本上是仿照西医医院的一套办法,没有体现出中医自己特点。当然,西医现代医院管理的基本原则也适用于中医医院,但必须认识到中医与西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医学体系。因此,在管理工作上,既有与一般西医医院相同之处,又有与其不同的要求和内容。中医医院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制订一些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中医有哪些特点呢?我认为中医的哲学指导思想比较强调人的整体性。
- 孟仲法
- 关键词:办院宗旨办院方向医技人员中医优势辨证分析
- 中医医院开展中医急诊工作的初步探讨
- 1982年
- 中医历来是看急病的,祖国医学宝库中蕴藏着治疗危重急病的丰富经验。史书记载虢太子患了“尺蹶”症,经扁鹊诊治后起死回生。古代医学文献中如痉、厥、闭、脱、癃闭、关格、血证等,又如温病中的毒邪内陷,逆传心包,伤寒六经中的亡阳、亡阴及各种逆证、坏症等都属危急重症范畴,都有相应的诊治措施。近代,由于西方医学的传入,中医治急症的阵地日益缩小,社会上亦形成了中医只看慢性病,不看急性病的观念。
- 孟仲法
- 关键词:急诊工作逆传心包关格逆证诊治措施内科病
- 中医医院的病房膳食设计
- 1986年
- 中医医院的病房膳食应该反映“辨证施食”的中医特点,根据疾病的性质和病人的体质以及食物属性等,配制相宜饮膳食物,密切配合临床治疗,以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 孟仲法
- 关键词:辨证施食田螺肉清补酸性食物
- 猴头菌茯苓糖浆治疗小儿脾虚纳呆症临床观察
- 猴头菌是一种猴头菌科真菌,有促进肠粘膜血液微循环和提高肠运动能力的作用,治疗消化道溃疡、胃溃疡和肿瘤有良好疗效.茯苓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哎哕、泄泻之效.用猴头菌、茯苓制成的糖浆治疗小儿...
- 陈国良孟仲法陈惠
- 关键词: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猴头菌茯苓糖浆治疗小儿脾虚纳呆症临床观察
- 猴头菌是一种猴头菌科真菌,有促进肠粘膜血液微循环和提高肠运动能力的作用,治疗消化道溃疡、胃溃疡和肿瘤有良好疗效。茯苓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呕哕、泄泻之效。用猴头菌、茯苓制成的糖浆治疗小儿...
- 陈国良孟仲法陈惠
- 关键词:疗效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