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玉娟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青岛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多巴
  • 3篇多巴胺
  • 3篇帕金森
  • 3篇帕金森病
  • 3篇帕金森病模型
  • 3篇帕金森病模型...
  • 3篇启动子
  • 3篇启动子甲基化
  • 3篇羟多巴胺
  • 3篇模型大鼠
  • 3篇甲基化
  • 3篇6-OHDA
  • 2篇黑质
  • 1篇单胞菌
  • 1篇碳青霉烯
  • 1篇铜绿
  • 1篇铜绿假单胞
  • 1篇铜绿假单胞菌
  • 1篇青霉烯
  • 1篇羟基

机构

  • 4篇青岛大学

作者

  • 4篇孙玉娟
  • 1篇聂亚红
  • 1篇侯琳
  • 1篇牟晓峰
  • 1篇张峥
  • 1篇程秦

传媒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6-OHDA所致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FP1基因表达及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变化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6-羟基多巴胺(6-OHDA)所致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膜铁转运蛋白1(FP1)基因表达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变化。方法采用6-OHDA单侧损毁大鼠内侧前脑束(MFB),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脑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细胞存活情况,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黑质区FP1mRNA表达的变化,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FP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变化。结果 6-OHDA单侧损毁大鼠MFB后,与未损毁侧及对照组相比,损毁侧中脑黑质区TH阳性细胞显著减少(t=20.619、18.404,P<0.01),FP1表达下调(t=8.123、7.609,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注射侧FP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χ2=20.0,P<0.01)。结论 6-OHDA所致PD大鼠模型中黑质FP1基因表达降低,该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参与FP1的表达下调。
孙玉娟侯琳程秦张峥
关键词:帕金森病羟多巴胺DNA甲基化黑质
6-OHDA所致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ferroportin-1基因表达及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变化
目的:研究6-羟基多巴胺(6-OHDA)所致帕会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膜铁转运蛋白1(FP1)基因表达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变化。   方法:6-OHDA单侧注入大鼠内侧前脑束(MFB),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脑黑质区酪氨...
孙玉娟
关键词:帕金森病羟多巴胺6-羟基多巴胺
文献传递
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21年
目的分析我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特征及感染危险因素,为控制医院感染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8—2019年我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探讨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RPA)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CRPA占铜假绿单胞菌的21.34%(150/703)。铜绿假单胞菌和CRPA主要分离自痰标本(61.02%和60.67%),分布于ICU病区(47.82%和52.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对多黏菌素B、阿米卡星敏感率达100%和98.44%。回归分析显示,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同时感染其他病原菌、ICU的OR值分别为14.470、12.677、9.216和6.381,P值均<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痰标本,分布于ICU病区,耐药情况较重;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同时感染其他病原菌及ICU是CRPA感染的危险因素。
聂亚红田可港孙玉娟牟晓峰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监测
6-OHDA所致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Ferrportin-1基因表达及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变化
目的:研究6-羟基多巴胺(6-OHDA)所致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膜铁转运蛋白1(FPl)基因表达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变化。 方法:6-OHDA单侧注入大鼠内侧前脑束(MFB),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脑黑质区酪氨酸羟化...
孙玉娟
关键词:帕金森病羟多巴胺黑质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