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让让

作品数:9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解剖学
  • 2篇动脉
  • 2篇形态学
  • 2篇枕小神经
  • 2篇副神经
  • 1篇形态学比较
  • 1篇影像设备
  • 1篇实践教学
  • 1篇图像
  • 1篇图像标注
  • 1篇年龄特征
  • 1篇组织学
  • 1篇胫骨
  • 1篇胫骨内侧
  • 1篇髂动脉
  • 1篇髂内
  • 1篇髂内动脉
  • 1篇髂外
  • 1篇髂外动脉
  • 1篇髂总动脉

机构

  • 8篇皖南医学院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安徽中医药高...

作者

  • 8篇吴让让
  • 4篇吴敏
  • 3篇吴国流
  • 3篇胡天寒
  • 1篇佘建华
  • 1篇姚士硕
  • 1篇赵国胜

传媒

  • 2篇解剖学杂志
  • 2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安徽体育科技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1991
  • 2篇199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配合陈列标本的彩色图像标注法被引量:1
2014年
笔者借助影像设备和Photoshop图形处理软件,尝试推出了一种全新的解剖学标本标注方法,将真实标本与同一标本的彩色图像并列置放在一起,在教学实践中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1-3],下面将这一方法介绍给广大同仁.
胡天寒吴敏吴让让
关键词:陈列标本图像标注解剖学标本影像设备彩色图像
髂总动脉和髂内动脉的观测及年龄特征被引量:1
1990年
本文观测了50具国人的髂总动脉和髂内动脉。结果表明:左髂总动脉较长,管径较小,分叉平面较低以及分叉点与正中矢状面间距较大;老年人的髂总动脉和髂内动脉管径显著增粗。
吴让让吴国流
关键词:髂动脉解剖学组织学
形态学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的研究与实践被引量:1
2013年
在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才培养实践中,形态学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一直受到各院校的高度关注。尽管当今科技迅猛发展,教学手段日趋多样化,但在医学院校的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由于人体标本与图谱、影像等教具相比更具有独特的优势,故实物观察仍是医学院校开展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建设实践教学平台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医学生的必备条件。
赵国胜吴敏佘建华吴让让
关键词:形态学实践教学教学平台
一条新发现的颈丛无名神经的解剖与观察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查出现于颈后三角上部无名神经的解剖学特征及其与枕小神经的关系。方法 31具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左侧和右侧,共62侧。按颈部常规切口,解剖和探查其颈外侧区、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枕区。结果颈后三角上部无名神经的出现率高达96.8%。其主干(颈后三角段)直径约2~3 mm,长约10 cm,它起于第2颈神经前支(C2,C2-3),通过胸锁乳突肌上三分之一深面,至胸锁乳突肌后缘,位于副神经上方约1~3 cm,进入颈后三角,位置较深,然后靠近胸锁乳突肌后缘或与其平行上行,经过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在枕骨附着点之间进入枕区,分为3~5支,分布区域位于枕小和枕大神经皮肤分布区域之间。结论颈后三角上部有一条较大的无名神经通过,依据其形态学特征或应命名其为枕长神经。它的发现对此局部的外科手术以及有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吴敏胡天寒吴让让
关键词:枕小神经副神经
老年组与中成年组髂外动脉的形态学比较
1991年
本文观微和测量了50具国人髂外动脉(左右合计100侧),并将所有观测项目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以上者)和中成年组(19—60岁)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髂外动脉的长度、外径、髂外动脉与髂内动脉之间的夹角以及髂外动脉的弯曲程度在老年组与中成年组之间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吴让让吴国流
关键词:动脉髂外动脉形态学
肝管的观测及其临床探讨
1991年
本文报导了93例尸体肝脏肝管的长度、外径和相关危的观测结果,左肝管较右肝管为长(P<0.001);左、右肝管的外径近似(P>0.5),左、右肝管与肝总管的分离角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5).而左、右肝管与身体正中线的平行线之间的夹角,经同体配对比较,t=4.5336(P<0.00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肝管的形态学差异,似与临床上左肝管结石多见有关.
吴国流吴让让
关键词:肝管解剖学
从解剖学角度对膝关节内侧末端病的发病机制与命名的探讨被引量:1
1990年
一、前言膝关节是人体负重和运动的主要关节之一,易发生运动损伤。本文作者(陈三立等)在临床中发现一种特殊类型的膝关节内侧疼痛,并首次予以报道,初步命名为“胫骨内髁炎(运动膝)”。1986—1987年,安徽省内外著名骨科、运动医学科教授、专家对该成果进行评审和鉴定,认为该项工作“是一种新的倡见”,建议“进一步深入研究,从概念上予以明确肯定,以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本文就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命名诸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姚士硕陈三立吴让让
关键词:膝关节内侧发病机制胫骨内侧缝匠肌陈三立
枕长神经解剖方法的探索
2025年
目的明确枕长神经的解剖学特征,总结其快速解剖方法,为解剖学工作者提供操作依据。方法对38具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的双侧(76个)头颈部标本进行解剖。由于使用的是学生局部解剖后的尸体标本,因此不规定具体切口,主要解剖和探查颈外侧区、胸锁乳突肌区和枕区。重点解剖枕长神经,仔细观察其起始位置以及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76个标本均解剖出枕长神经。采用后缘线解剖法,70个标本在副神经上方1~3 cm,靠近胸锁乳突肌上部深面后缘附近发现枕长神经,占92.1%;采用拐点解剖法,6个标本在以乳突下尖与枕外隆凸尖连线中点为圆心,半径约1.5 cm的圆圈范围内发现枕长神经,占7.9%。结论采用后缘线解剖法或拐点解剖法可快速发现枕长神经,拐点解剖法虽可明确发现枕长神经,但解剖操作难度较大。
吴敏胡天寒吴让让
关键词:枕小神经副神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