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菊清

作品数:29 被引量:78H指数:6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海珠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会议论文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甲状腺
  • 12篇乳头
  • 12篇乳头状
  • 12篇乳头状癌
  • 12篇甲状腺乳头状...
  • 8篇分化
  • 8篇分化型
  • 8篇分化型甲状腺
  • 7篇131I
  • 6篇131I治疗
  • 5篇显像
  • 5篇放射性
  • 4篇心肌
  • 4篇肿瘤
  • 4篇疗效
  • 4篇病理
  • 3篇碘放射性同位...
  • 3篇唾液
  • 3篇唾液腺
  • 3篇腺癌

机构

  • 29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云南省玉溪市...

作者

  • 29篇吴菊清
  • 28篇欧阳伟
  • 27篇冯会娟
  • 26篇陈盼
  • 19篇王静
  • 18篇孙云钢
  • 7篇李师思
  • 5篇冼嘉朗
  • 3篇靳平燕
  • 2篇孙云刚
  • 2篇黄柳华
  • 1篇刘磊
  • 1篇林明

传媒

  • 9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国际放射医学...
  • 1篇中华核医学与...

年份

  • 1篇2020
  • 6篇2018
  • 11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肺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的222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肺转移37例(16.7%)。按纳入标准共199例入选,通过131I全身扫描、甲状腺球蛋白>2μg/L、PET/CT、胸部X线、CT或肺结节组织病理确诊肺转移。纳入所有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灶病理资料(类型、病灶最大径、单或多灶、甲状腺包膜侵犯、甲状腺外组织侵犯、癌栓、甲状腺基础疾病、颈部淋巴结转移个数、纵隔淋巴结转移),筛选出DTC肺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199例患者中,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原发肿瘤类型、最大径、多灶性、甲状腺包膜侵犯、甲状腺外组织侵犯、纵隔淋巴结转移和颈部淋巴结转移个数与肺转移有关(2值分别为4.106、5.045、31.452、16.516、18.503、16.577、21.997、25.728,均P<0.05),而年龄、基础原发病、癌栓与肺转移无关(2值分别为0.436、4.831、0.105,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肺转移与原发灶最大径(P=0.011,OR=3.421)、多灶(P=0.016,OR=7.894)、包膜侵犯(P=0.018,OR=4.940)、颈部淋巴结转移个数(P=0.034,OR=2.393)及纵隔淋巴结转移(P=0.021,OR=5.121)相关。结论 DTC患者病灶最大径大于2.0 cm、多灶、包膜侵犯、纵隔淋巴结转移及颈部淋巴结>5个发生肺转移风险增加。
陈盼欧阳伟冯会娟孙云钢李师思吴菊清王静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131ILOGISTIC回归
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突变与肺转移相关性探讨
陈盼欧阳伟冯会娟孙云钢吴菊清王静邓玉颖朱国权潘丽勤
心脏微小RNA与心肌肥厚显像被引量:1
2013年
心肌肥厚的最后转归是心力衰竭或猝死[1].目前对心肌肥厚的常规检查方法是心脏超声,但超声只在心肌发生形态学改变时才能诊断,而此时临床上对于心肌肥厚的治疗已经无法回到最初的状态.近十几年来人们对心肌肥厚的分子病理学特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微小RNA(miR)与心肌肥厚关系密切,miR可通过调节特定的信号通路和靶基因促进或抑制心肌肥厚,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利用定量PCR、microarray等技术检测非活体的心肌miR表达量,尚未有利用活体外直观显像法监测miR的表达,实现早期诊断和治疗心肌肥厚.现就miR与心肌肥厚的关系, 以及miR核素显像在早期诊断心肌肥厚的可能性进行综述.
吴菊清欧阳伟
关键词:心肌肥厚核素显像微小RNAMICROARRAY常规检查方法形态学改变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陈盼欧阳伟冯会娟孙云钢吴菊清王静
131I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疗效影响因素的分析
王静欧阳伟冯会娟孙云钢吴菊清陈盼
中高危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肿瘤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癌灶的BRAFV600E基因突变的差异性比较及临床意义
朱国权欧阳伟冯会娟吴菊清陈盼王静邓玉颖潘丽勤
miRNA-208b在SD大鼠腹主动脉缩窄心肌肥厚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建立腹主动脉缩窄(AAC)大鼠心肌肥厚动物模型并分析大鼠心肌肥厚过程中microRNA-208b(miRNA-208b)动态差异性表达。方法大鼠40只,平均分为AAC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AAC组通过AAC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采用miRNA芯片法筛查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分别检测AAC组与Sham组大鼠心肌中miRNA-208b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1)心肌肥厚模型的建立:1心脏指数变化:AAC组大鼠在5、10、15、20 d心脏指数均值稳步上升,与Sham组相比,除5 d时心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15、20 d心脏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织学染色示:AAC组5 d时大鼠心肌细胞排列正常,无明显肥大现象;10 d时大鼠部分心肌细胞排列紊乱,体积增大;15、20 d时大鼠心肌组织排列紊乱,心肌细胞明显肥大,胞浆丰富,细胞间隙不明显,细胞核增大。此均可证明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建立成功。(2)miRNA-208b基因芯片筛查及qRT-PCR检测:1基因芯片筛查实验结果显示,AAC组大鼠心肌中miRNA-208b在5、10、15、20 d分别是Sham组的0.828 2、1.951 4、1.291 9、1.329 6倍,高峰在10 d出现。2qRT-PCR结果显示,AAC组大鼠心肌中miRNA-208b在5、10、15、20 d分别为Sham组(设Sham组中的miRNA-208b表达量为1)的相对表达倍率是(2.65±0.49)、(1.27±0.31)、(1.34±0.69)、(3.45±0.27)倍。与Sham组相比,AAC组miRNA-208b表达在5 d和20 d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10 d和15 d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AC大鼠中,miRNA-208b表达呈动态差异性变化,且在早期表达较高,先于心肌细胞发生形态学变化,可能成为心肌肥厚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的新途径。
吴菊清欧阳伟冯会娟孙云钢李师思陈盼冼嘉朗黄柳华
关键词:微小RNA心肌肥厚基因芯片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31I清甲治疗后甲状旁腺功能的初步探讨
吴菊清欧阳伟冯会娟孙云刚陈盼王静邓玉颖朱国权潘丽勤冼嘉朗
131I治疗DTC肺转移对肺功能、外周血及唾液腺功能影响研究
陈盼欧阳伟冯会娟孙云钢吴菊清王静
涎腺超声与核素显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131I清甲治疗后的涎腺评估
吴菊清欧阳伟冯会娟孙云钢陈盼王静冼嘉朗卢建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