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洁
- 作品数:17 被引量:55H指数:5
- 供职机构:张家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张家港市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及相关态度调查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吴洁杜国明
- 关键词:艾滋病防治知识
- 2002—2012年张家港市流动人口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分析张家港市流动人口艾滋病流行特征,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传染病防治示范区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策略依据。方法收集2002--2012年间报告的流动人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病例个案和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自2002年首次发现HIV感染者以来,至2012年底累计发现流动人口HIV/AIDS125例,其中AIDS12例。男女性别比为3.31,以20—40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民工和无业人员居多。以性传播途径为主,占75.20%;男男性途径感染占24.80%。在感染者的发现上,医疗卫生机构的常规筛查、主动开展HIV咨询和检测(PITC)和自愿咨询和检测(VCT)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结论2002--2011年张家港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疫情上升明显,2012年有所下降,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需进一步强化示范区各项防控工作,保持遏制艾滋病传播和流行的势头。
- 黄莉芳王群刚王洪军吴洁
- 关键词:艾滋病流动人口
- 艾滋病“一站式服务”模式在HIV防治中的作用分析
- 2022年
- 分析针对HIV筛查阳性者,应用艾滋病“一站式服务”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抽取本中心2018.08-2022.06 在本中心咨询检测确诊阳性的HIV感染者共计40例,与既往的40名HIV感染者,分别形成分析组(一站式服务模式,n40),参比组(传统运作模式,n40),比较防治效果。结果 分析组治疗入组治疗时间较参比组短且依从性更佳,假设校验有意义(P<0.05)。结论 针对HIV阳性患者,应用艾滋病"一站式服务"模式于疾病防治有显著增益效果。
- 刘萍吴洁
- 关键词:依从性
- 张家港市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效果分析被引量:18
- 2013年
- 目的分析张家港市实施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PITC)的工作效果,为进一步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并核实2009―2012年张家港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HIV抗体筛查的资料及HIV/AIDS病例个案资料。结果 4年共筛查检测514 560人,检出HIV阳性157人,阳性检出率为3.05/万。检出率最高的为自愿咨询检测(VCT),其次为羁押人员、高危人群、PITC、常规筛查。2009―2012年经PITC途径筛查的HI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1.4/万、3.99/万、2.48/万、0.59/万。晚发现病例比例PITC途径与其他途径无显著性差异,PITC途径发现的HIV病例至调查时尚无死亡报告。结论通过行政推动,在经济发达地区开展PITC是切实可行的。PITC具有覆盖面广、依从性高、可操作性强的优点,但也存在成本高、效果不理想等诸多问题。
- 吴洁黄莉芳刘萍邱涛
- 关键词:艾滋病
- HIV/AIDS流行现状及趋势分析
- 2004年
- 目的 了解苏南某市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寻找控制措施。方法 对2002-2004年7月HIV/AIDS的常规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2年发现首例HIV抗体阳性者,至2004年7月底累计报告确认HIV感染者13例。HIV感染者该市占23.08%,外地占76.92%;男性多于女性,其比例为2.25:1;年龄20-39岁,占84.62%;职业以无业为主;69.23%的HIV感染者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主要的传播途径为经血传播,占61.54%,其中静脉注射毒品占75.00%,其次为性传播,占38.46%。共完成重点人群监测80 565人,检出HIV抗体阳性者13例,阳性率为0.16‰。结论 2002-2004年HIV/AIDS流行速度明显加快,面临防治HIV/AIDS的关键时期,应立即采取更有效地防治措施。
- 杜国明陈新峰姜伟傅军吴洁
- 关键词:HIV感染者HIV抗体阳性MDSHIV/AIDS静脉注射毒品
- 2013-2018年江苏省张家港市HIV感染病例晚发现情况分析
- 2020年
- 目的了解张家港市2013-2018年艾滋病病例晚发现比例,探讨晚发现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方法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对张家港市2013-2018年期间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例(HIV/AIDS)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张家港市2013-2018年纳入分析的401例新报告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为29.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年龄是晚发现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宣传以及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PITC),降低艾滋病晚发现率。
- 刘萍吴洁姚敏芳王洪军倪钧
- 关键词:艾滋病LOGISTIC回归
- 江苏省重大传染病防治示范区接受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评价张家港、丹阳和泰兴3个示范区早期抗病毒治疗对降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病死率的作用。方法收集3个示范区2009—2014年新加入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入组治疗时的基本情况表和随访表进行分析,随访观察截止时间为2015年12月31日。结果纳入研究对象329例,男女比3.27∶1,平均年龄(44.8±13.9)岁,已婚或同居占68.4%,感染途径主要为异性性传播(74.5%)和男男性传播(22.2%)。入组时CD4+T细胞中位数为224/μL。第6、12、24、36、48和60个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4.5%、93.3%、88.4%、85.7%、84.7%和79.1%。入组年龄和基线CD4+T水平与研究对象生存时间有统计学关联。结论早期抗病毒治疗有效降低了HIV/AIDS患者病死率。
- 邱涛陈远方丁萍傅更锋徐晓琴胡海洋还锡萍吴洁丁彧张峰朱立国翟祥军
-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HIV/AIDS
- 2002—2011年张家港市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分析张家港市艾滋病(AIDS)的流行状况及主要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传染病防治示范区工作和完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市2002—2011年报告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AIDS患者(HIV/AIDS)病例个案和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该市自2002年首次发现HIV感染者,至2011年底累计发现HIV/AIDS 190例,其中AIDS 39例。发现数呈总体上升态势,以外来流动人口居多,近年该市户籍感染者比重在加大。男女性别比为3.32∶1,以20~49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群居多。以性传播途径为主,占79.47%,男男性行为途径感染占29.47%。在HIV感染者的发现上,医疗卫生机构的常规筛查、医务人员主动开展HIV咨询和检测(PITC)工作和自愿咨询检测(VCT)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结论该市的AIDS疫情流行特征已发生明显改变,今后应加强宣传、干预、发现、管理及治疗等工作的力度,遏制AIDS快速传播和流行的势头。
- 吴洁
- 关键词:艾滋病疫情监测
- 张家港市2015年医疗机构实施艾滋病主动筛查情况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了解张家港市实施PITC策略工作进展,分析更有效发现HIV感染者策略。方法收集整理2015年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开展HIV抗体筛查的资料、疾控中心自愿咨询检测资料及HIV/AIDS病例个案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医疗机构HIV阳性检出率为3.68/万,疾控中心自愿咨询检测途径阳性检出率为620.57/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7,P=0.674)。医疗机构不同科别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高到低依次为皮肤科、肛肠科、内科、外科和妇产科。不同发现途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高到低依次为临床可疑者、性病就诊者、人流者、其他就诊者、术前对象和孕产妇。阳性检出成本自愿咨询检测途径最经济,医疗机构阳性检出成本较低前三位为临床可疑、性病就诊者和人流者。结论医疗机构的主动筛查已成为张家港市HIV感染者发现的主要来源,建议按检出率高低和检出成本调整检测策略,优化对HIV阳性者的后续服务,以避免资源浪费,取得更好防治效果。
- 吴洁黄莉芳刘萍
- 关键词:艾滋病
- 低流行区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社区管理工作模式分析与探讨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评价低流行区实施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社区管理工作效果。方法收集、整理疾控管理和社区管理2种模式的张家港市HIV/AIDS病人管理个案随访资料,对病人管理核心工作指标进行计算和比较。结果共调查262例HIV/AIDS病例,疾控管理与社区管理病例随访检测率、抗病毒治疗率、配偶/固定性伴HIV抗体检测率、接受结核病检查率均达到全国艾滋病防治措施落实质量考评指标的要求。其中,疾控管理病例随访检测率、抗病毒治疗率均高于社区管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社区工作人员心态由抵触、担心逐渐转为自然接受,亦未发生隐私泄露或其他不良事件。结论在艾滋病疫情低流行地区,将病人管理工作重心下移,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病人社区管理工作切实可行。
- 吴洁黄莉芳刘萍邱涛
- 关键词:社区管理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