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燕
- 作品数:31 被引量:151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强化降脂策略对多支血管病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探讨强化降脂策略对多支血管病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多支血管病变ACS患者136例,将其分为强化降脂组[3个月内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1.0mmol/L,且12个月内持续达标,n=69]和标准降脂组(12个月内将LDL-C逐渐控制<1.4 mmol/L,n=67)。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水平的变化趋势,比较两组患者出院12个月时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和脑卒中)发生情况。结果:强化降脂组与标准降脂组患者入院时的基线资料相似,基线TC、TG、LDL-C、H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3个月时,与入院时相比,强化降脂组患者的TC、TG、LDL-C、Lp(a)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HDL-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标准降脂组患者的TC、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TG、HDL-C和Lp(a)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出院3、6、12个月时,强化降脂组患者的TC、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标准降脂组(P均<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出院12个月时,强化降脂组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标准降脂组(2.90%vs.14.93%,χ2=6.090,P=0.01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标准降脂策略相比,强化降脂策略可显著降低多支血管病变ACS患者出院12个月时的MACE发生风险(HR=0.177,95%CI:0.037~0.838,P=0.029)。结论:在多支血管病变ACS患者中,与标准降脂策略相比,强化降脂策略很可能会降低短期MACE发生风险,未来需要开展大规模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 金智丽吴青青吴晓燕陈明范永臻鲁志兵王海蓉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 右室临时起搏电极导线误穿房室间隔一例
- 2023年
- 患者女性,82岁,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后1天出现胸痛,经床旁超声心动图、胸部影像学以及不同体位DSA线下判断右室电极导线误穿房室间隔,在外科保护及超声心动图严密监测下顺利经静脉直接成功拔除电极导线.
- 吴晓燕刘会霞李艺余雯曦鲁志兵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临时起搏器心肌穿孔
- N-乙酰半胱氨酸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兔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HF)兔心肌核因子-κB(NF-κB)活化、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设立对照组,剩余动物以阿霉素复制HF模型,随机分为HF组和NAC组,药物干预4周。观测3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血清和心肌一氧化氮(NO)浓度、iNOS蛋白在心肌细胞中表达的水平,以及NF-κB p65的核表达和结合活性的改变,观察NAC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F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增高,iNOS蛋白表达增多,NF-κB p65易位和核内表达增多,血清和心肌NO浓度升高(P<0.001),NF-κB p65活化与iNOS表达呈直线相关(r=0.973,P<0.001)。NAC组结果示NAC可显著减少NF-κB p65核内表达及iNOS蛋白的表达,降低血清和心肌NO水平,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P<0.01~0.001)。结论:HF时心肌细胞中NF-κB的活化及其促进iNOS的转录合成导致NO大量生成,参与了心肌凋亡的发生。NAC可显著拮抗NF-κB的大量活化核表达,减弱iNOS的表达上调,抑制NO的生成,减少心肌细胞凋亡。NF-κB的活化可能是iNOS表达的重要调控机制之一。
- 吴晓燕周奕融任江华
- 关键词:心力衰竭N-乙酰半胱氨酸细胞凋亡核因子-ΚB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 N-乙酰半胱氨酸对心力衰竭兔核因子NF-κB活化及心肌凋亡的干预作用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兔心肌核因子-κB(NF-κB)活化与心肌凋亡的关系以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共50只,雌雄不限(武汉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选取10只设为对照组。余40只兔采用盐酸阿霉素复制心衰模型(阿霉素1mg/kg,每周2次,连续8周),造模成功25只,随机分为心衰组(n=12)和NAC干预组(n=13),NAC组给予NAC注射液(300mg/kg)耳缘静脉注射,每天1次共4周。对照组与心衰组均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观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凋亡指数、血清和心肌总抗氧化能力、bcl-2、Bax蛋白在心肌细胞中表达的水平,以及Nn-cBp65的表达和核结合活性的改变。通过t检验、方差分析和直线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观察NAC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心衰组和NAC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分别为1.57%、55.62%和21.71%,NAC组较心衰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01)。心衰组Bax蛋白、NF-κBp65的核内表达增高,bcl-2表达下调,bcl-2/Bax比值和总抗氧化能力[血清中(8.86±2.21)U/ml,心肌中(1.26±0.30)U/mgprot]下降。NAC可不同程度地改善心功能指标,降低心肌凋亡指数和Bax的表达,显著降低NF-κBp65核内表达及升高总抗氧化能力[血清中(13.23±2.92)U/ml,心肌中(1.58±0.19)U/mgprot]、bcl-2/Bax比值和bcl-2的表达。结论氧化应激可激活NF-κB,启动bcl-2和Bax的转录调节相应蛋白的合成,介导心肌凋亡,促进慢性心衰的发生发展。NAC具有抗氧化作用,通过降低心肌NF-κB活性,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功能。
- 吴晓燕任江华
- 关键词:核因子NF-ΚBN-乙酰半胱氨酸
- 一种可伸缩式头部用网罩
- 一种可伸缩式头部用网罩,包括可夹持于床板上的固定夹和可伸缩的拱形网罩,所述网罩的两侧端均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中部均设置有固定夹;所述固定夹包括匚型件和手拧螺杆,所述手拧螺杆螺纹连接于匚型件的上板并贯穿至其内部,所述...
- 吴晓燕邓琴
- 冠心病患者血浆组织因子水平的临床意义
- 2008年
- 目的探讨血浆组织因子(TF)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237例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按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49例)和正常对照组(88例),并评价其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检测血脂、血糖、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以及血浆TF。在控制其他因素影响后采用直线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TF和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浆TF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分别为(138±39)ng/L和(61±19)ng/L,P〈0.01];血浆TF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计分呈明显正相关(r=0.710,P〈0.01);偏相关分析在控制可能影响TF水平的其他因素后,仍显示TF与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呈明显独立正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509,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浆TF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回归关系;血浆TF水平与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等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172、0.180、0.147、0.308、0.175,均P〈0.05)。结论TF升高可能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高水平的TF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 吴晓燕任江华
- 关键词:冠状动脉心脏病
-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医患沟通技能培养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探讨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方面的影响与作用,以期采用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来改善目前医学教育模式中对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不足,进而提高医学生的临床素质,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方法:选取2012-2014年我校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5年制本科生及7年制、8年制研究生,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以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通过SEGUE量表对学生的沟通能力及教学满意度调查表对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评价,来综合评判这一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通过互动式教学培养后在医患沟通能力方面的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1)及培训前(P <0. 01)。学生对这一教学模式持支持的态度。结论:互动式教学是一种可以明显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对改善医学生的教学质量,提高医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 吴晓燕张超熊世熙
-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模式医患沟通教学改革
- 130例介入封堵术治疗卵圆孔未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随访观察介入封堵术治疗卵圆孔未闭(PFO)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30例PFO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所有患者均经超声影像学证实为卵圆孔未闭并存在右向左分流。所有患者均行介入封堵术,术后随访观察半年,复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封堵器,术后即刻超声心动图证实封堵器位置良好,未见房间分流,心脏瓣膜功能正常,术后并发症方面,1例患者出现咯血症状,出院后1周好转消失;2例患者出现股静脉穿刺部位皮下血肿,适当压迫、制动后逐渐吸收。随访半年,术前41例头痛患者,36例(87%)患者术后头痛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前32例头晕患者,21例(65%)患者术后头晕有所缓解。所有患者复查超声心动图封堵伞位置正常,均未见残余分流。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介入封堵术治疗卵圆孔未闭,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值得推广,但远期疗效和并发症还值得观察研究。
- 张超熊维张琳何涛刘会霞吴晓燕
- 关键词:卵圆孔未闭超声心动图介入封堵术
-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下传共径4∶3文氏传导阻滞一例
- 2022年
- 患者女性,53岁,间断心慌4年余,再发加重5天。食管电生理检查诱发心动过速,心房波节律整齐,心室波不齐,房室呈4∶3文氏下传,考虑房性心动过速4∶3下传。但返回病房后,患者再次发作心慌不适,心动过速心电图节律整齐,房室呈1∶1关系,考虑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对比两次心动过速发作时心房波频率、形态、振幅等特点,可以判断前次发作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4∶3前传阻滞。最终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存在房室结双径路并诱发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并伴HV文氏下传,消融成功。
- 张超吴晓燕鲁志兵
- 关键词:电生理学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文氏传导
- 心脏自主神经节导管消融术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一例被引量:1
- 2022年
- 患者女性,22岁,因“反复晕厥5年”入院。术前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49次/分),心脏超声、头颅/胸部CT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直立倾斜试验中患者诱发晕厥,心电图见近15 s窦性停搏,提示血管迷走性晕厥(心脏抑制型)。随后进行心脏自主神经节导管消融术,术后症状明显改善,随访2个内月未再出现晕厥相关症状,复查直立倾斜试验为阴性。
- 余雯曦李艺何勃黄尾平吴晓燕鲁志兵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血管迷走性晕厥射频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