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建英

作品数:17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艾滋病
  • 5篇病毒
  • 4篇抗体
  • 4篇HIV抗体
  • 3篇细胞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2篇阳性
  • 2篇人类免疫
  • 2篇人类免疫缺陷
  • 2篇人类免疫缺陷...
  • 2篇实验室
  • 2篇缺陷病
  • 2篇免疫缺陷
  • 2篇免疫缺陷病
  • 2篇免疫缺陷病毒
  • 2篇抗病毒
  • 2篇抗病毒治疗
  • 2篇感染者
  • 2篇艾滋病流行

机构

  • 16篇青海省疾病预...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省疾病预...
  • 1篇辽宁省疾病预...
  • 1篇甘肃省疾病预...
  • 1篇吉林省疾病预...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17篇吴建英
  • 12篇马韶辉
  • 7篇汪春翔
  • 5篇贾清
  • 5篇贾清
  • 3篇李晓燕
  • 1篇夏依旦
  • 1篇姜霞
  • 1篇钱振宇
  • 1篇董世存
  • 1篇南晓伟
  • 1篇原福胜
  • 1篇雷霞
  • 1篇禹惠兰
  • 1篇汪鹏
  • 1篇雷露
  • 1篇刘学升
  • 1篇李积平
  • 1篇王誓闻
  • 1篇刘桂艳

传媒

  • 8篇医学动物防制
  • 2篇青海医药杂志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2年青海省性病门诊就诊者HIV检测结果分析
2013年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就诊者中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发现情况。方法对2012年来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海省CDC)所属性病门诊就诊的1 396人检测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采用金标快速检测法和酶联双抗原夹心法作初筛试验,两次试验均为阳性者在青海省CDC艾滋病确证中心实验室,用免疫印迹法进行确认。结果共有56人HIV-1抗体阳性,占性病门诊就诊者4.01%。其中男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阳性者22人,在HIV抗体阳性者中占39.28%;异性传播27人,占48.21%;吸毒传播1人,占1.79%;母婴传播3人,占5.36%;其他3人,占5.36%。结论在HIV传播途径中因性行为而感染已成为主要的传播途径,而MSM群体成为了HIV传播的桥梁人群,导致HIV在一般人群中传播的危险因素增多,故应加强对MSM主动监测,采取确实有效地干预措施,积极控制HIV在该人群中的传播。
吴建英马韶辉李晓燕贾清
关键词:性病门诊HIV检测
2015年青海省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质量考评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了解青海省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总体情况,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规范实验室管理。方法通过发放考核血清盘与职能工作问卷调查表相结合的方式对通过审批的实验室进行考评。使用EXCEL 2007和SPSS 20.0统计软件整理和分析考评数据。结果 40个实验室参加了质量考评,其综合成绩均为合格及以上。考评优秀、良好和合格的实验室数分别占30%、27.5%和42.5%;盲样检测方面,艾滋病抗体检测正确率100%,梅毒血清学抗体检测正确率95%。职能工作中,多数实验室在仪器设备的检定与维护、室内质控和生物安全方面存在问题。结论青海省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基本符合要求,能满足艾滋病筛查检测工作的需要。设备管理、室内质控和生物安全方面仍需加强与完善。
贾清马韶辉汪春翔吴建英
关键词:艾滋病质量考评
2007年青海省HIV抗体诊断(ELISA)试剂临床质量评估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对青海省内各医院及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使用的HIV抗体诊断(ELISA)试剂,进行质量评估。方法:依据全国HIV抗体诊断试剂临床质量评估方案,随机从各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抽取四种国产HIV抗体诊断(ELISA)试剂进行敏感性、特异性和有效率的评估。结果:参评的四种酶联试剂的敏感性均为100.00%,特异性在96.40%~97.10%之间,有效率在97.28%~97.81%之间。结论:本次考评试剂的总体敏感性与特异性较往年有进一步提高,尤其是特异性有显著提高。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没有出现敏感性与特异性分离的现象。国产第三代酶联试剂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已经与进口试剂无明显差别。
马韶辉吴建英李晓燕
关键词:HIV抗体试剂
2010-2011年青海省传染病技术平台腹泻症候群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了解青海省腹泻症候群细菌性致泻性病原菌谱的分布特点及病原谱构成,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1年12月青海省2所哨点医院共304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增菌培养后,可疑菌株用VITEKII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和血清学诊断方法进行鉴定。结果304份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出52株菌株,分离率为17.11%,其中沙门菌15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株6株、志贺菌25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2株、副溶血弧菌1株、嗜水气单胞菌1株、EHEC0157H72株;弯曲菌未检出。结论志贺氏菌、沙门氏菌为青海省细菌性腹泻病人的主要病原菌,婴幼儿是高发人群,加强监测和防治仍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秦豫青汪春翔马韶辉吴建英焦炎
127例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1年CD4^+T淋巴细胞结果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分析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数的变化情况,为全省的抗病毒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青海省2013—2015年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127名HIV/AIDS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CD4^+T淋巴细胞数进行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7例HIV/AIDS患者的平均开始治疗年龄为(37.6±10.8)岁,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数平均水平为(321.2±108.4)个/μL;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时与进入治疗时点相比,其CD4^+T淋巴细胞数平均增加了52.2个/μL、75.8个/μL、75.3个/μL和76.5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抗病毒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数>500个/μL的患者从0例增至37例,占患者总数的29.1%;CD4^+T淋巴细胞数分为≤200个/μL、201~350个/μL和>350个/μL三组患者,经抗病毒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数平均分别增加了80.7个/μL、84.7个/μL和65.8个/μL,不同组患者HAART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数均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青海省目前的HAART治疗效果明显,同时提高HIV/AIDS患者的依从性,并尽早开展抗病毒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延缓疾病进程,降低病死率。
贾清马韶辉汪春翔吴建英
关键词:艾滋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CD4^+T淋巴细胞
63株志贺氏菌菌型分布及药敏试验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了解我省志贺氏菌菌型分布趋势,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方法:63株志贺氏菌均分离自我省菌痢监测点腹泻病人的粪便,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经检测我省菌痢患者在感染菌型上以福氏X变种为主。菌株分离时间主要集中于(8—9)月间,可见此时间为我省菌痢高发季节。药敏试验显示耐药率最高药物为萘啶酸、复方新诺明,其次为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和庆大霉素,而敏感率最高药物依次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结论:萘啶酸、复方新诺明,由于其耐药率过高,因而不宜再用于临床治疗,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敏感率高且药品价格低廉,治疗用药可首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
葛华秦豫青吴建英
关键词:志贺氏菌药物敏感试验
青海省641例新发现HIV抗体阳性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分析青海省2013-2015年新发现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阳性者的CD4^+T淋巴细胞免疫水平,为全省HIV/AID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s,AIDS)病例的抗病毒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检测对象的抗凝全血样本进行CD4^+T和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检测,并计算CD4^+/CD8^+比值。使用Excel 2007和SPSS 20.0统计软件整理和分析试验结果。结果 641例新发现艾滋病抗体阳性者中,男性占85.5%,女性占14.5%,18~45岁的青壮年为占79.6%;检测对象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为(362.3±200.5)个/μl,其中≤350个/μl的占52.3%。CD4^+/CD8^+比值平均为(0.38±0.28),CD4^+/CD8^+比值<0.5的占77.8%;30岁及以下年龄段对象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最高,达(409.3±211.7)个/μl,不同年龄段检测对象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及其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8、χ~2=38.5,P<0.01);结论青海省2013-2015年新发现的HIV抗体阳性者的机体免疫水平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有相当比例的人需要及时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亟需加强艾滋病防治宣传,扩大监测检测覆盖面,以最大限度地及早发现和治疗HIV/AIDS患者。
贾清吴建英马韶辉汪春翔
关键词:艾滋病CD4+T淋巴细胞抗病毒治疗
中国10个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无形体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对10个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无形体及立克次体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进行评估。方法现场培训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标准化操作。其中血清学技术采用WHO立克次体协作中心推荐的标准方法——微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mIFA),分子生物学技术使用2套巢式PCR分别扩增立克次体科(groEL基因)及无形体科(16S rRNA)大部分成员。标准化质控血清S1及S2、PCR模板P1、P2、P3、P4、P5及部分关键试剂,采用双盲法由中国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无形体室向参加单位发放,按统一实验操作程序,参加单位在各自本土化仪器、设备条件下进行操作。结果参加培训的10个省(市)CDC实验室,7个单位反馈血清学结果,S1及S2标准血清质控合格率均为71.4%(5/7)。反馈PCR结果的8个参加单位,其灵敏性存在较大差异,P2和P3模板合格率为62.5%(5/8),P4、P5、P6模板合格率为50%(4/8)。各单位血清学及PCR操作重复性评估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结论参加单位均存在不同程度实验操作系统误差,应分析各自原因,加以改进并进一步优化条件,提高该类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强调室内质控日常化管理并定期参加外部质量控制活动。
张丽娟汪鹏姜霞钱振宇刘桂艳雷露刘学升雷霞南晓伟吴建英岳永杰张铮李文涓邓红夏依旦禹惠兰王誓闻
关键词:无形体
青海省2021年艾滋病流行现状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了解青海省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截至2021年底青海省通过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现住址为青海省的HIV感染者/AIDS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利用χ^(2)检验对不同年份、地区和人口学特征的HIV感染者/AIDS病例的构成比进行比较。结果截至2021年底,累计报告现住址为青海省的HIV感染者/AIDS病例共3925例,死亡747例;HIV感染者/AIDS病例报告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年份报告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48,P<0.01);西宁市报告病例最多2333例,构成比为59.44%,其不同地区的HIV感染者/AIDS病例报告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2.43,P<0.01);报告的HIV感染者/AIDS病例以20~<50岁年龄组、汉族、农民和已婚有配偶为主,不同年龄、民族、职业和婚姻状况的HIV感染者/AIDS病例报告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94、548.26、563.88、324.99,P<0.01)。结论2021年青海省艾滋病疫情处于低流行态势,但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提示青海省艾滋病疫情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缓慢扩散,应建立健全的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机制,防止艾滋病在各人群中蔓延。
李积平董世存马韶辉孙玉兰贾清吴建英马海军匡嘉影
关键词: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例报告防控措施
西宁特定人群2008——2010年HIV抗体检测结果及感染者免疫状况分析
目的:1.为了掌握西宁地区各类人群中HIV流行现状和趋势,2008-2010年我们对国家监测各类哨点高危人群及重点人群采集到的8272例血样进行了抗体检测及检测结果分析。2.对新发现且随访到的168例HIV-1抗体阳性者...
吴建英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酶联免疫法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