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存奇 作品数:7 被引量:76 H指数:5 供职机构: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科学 更多>>
沙棘的药理功能初探 被引量:15 2006年 刘超 叶存奇 徐婧 黄成关键词:沙棘 药理功能 龟类外来种的生物入侵隐患及其防治措施 被引量:18 2006年 本文在国家林业局“中国龟鳖市场调查”项目的基础上,查阅了相关文献及报道,考察了国内主要的大型龟鳖养殖场及10多个省份的观赏龟类和水产品龟类市场,针对龟类外来种的养殖现状和发展趋势及对生态系统潜在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龟类外来种成为入侵种的成因,并对龟类生物入侵的防治进行了讨论,旨在引起龟鳖行业对生物入侵的重视及防范。 徐婧 周婷 叶存奇 黄成关键词:外来物种 生物入侵 沙棘籽油和果油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对比沙棘籽油和果汁油对肝损伤小鼠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模型,分别喂以不同浓度的沙棘籽油和果油,45 d后检测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变化。结果:一定剂量的沙棘籽油和果油能提高实验性肝损伤小鼠肝脏SOD活力,抵抗血清中ALT的升高,且在剂量范围内高剂量作用好于低剂量、籽油的作用略优于果油。结论:一定剂量的沙棘籽油和果油有抵抗小鼠肝损伤的作用,存在剂量效应,籽油作用略优于果油。 刘超 徐婧 叶存奇 黄成关键词:沙棘籽油 ALT SOD 黄花水龙浮巢净化富营养化水体 被引量:10 2006年 以黄颡鱼夏花培育水体为试验用养殖污水,黄花水龙作为净化水质的植物浮巢材料,分别设置了1,2,3 kg/m3三种水龙初始生物量的鱼草共生系统,并与传统的商业性养殖模式作同步比较,分析了黄花水龙对养鱼污水主要水质因子、鱼苗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经过6周饲养,试验结果为:试验组的鱼草共生系统水体水质优良,鱼类生长良好,试验终末水体中溶解氧浓度(DO)≥6.0 mg/L,总氨氮(NH4+-N)≤1.22 mg/L,化学需氧量(COD)≤96 mg/L,悬浮固体浓度(SS)≤26 mg/L,成活率≥70%;对照组的有鱼无草系统中水质逐渐恶化,鱼类生长受到抑制甚至生存也不能保障,试验终末DO=3.0 mg/L,NH4+-N=3.8 mg/L,COD=134 mg/L,SS=80 mg/L,夏花成活率仅为16%.研究结果表明:黄花水龙可有效净化水质,确保了夏花生产良性运行,还节约了水资源并达到无污染排放. 李朝晖 施丽丽 王喆 叶存奇 潘建林关键词:浮水植物 夏花培育 沙棘籽油对小鼠实验性肝硬化的保护作用及参数分析 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沙棘籽油(seed oil of h ippophae rhamnoides L.)对实验性小鼠肝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 l4)导致小鼠肝硬化,分别饲以不同浓度的沙棘籽油,饲养45 d后分别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GP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肝组织的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观察沙棘籽油对小鼠肝的保护作用,并以GPT生化指标值为应变量,以沙棘籽油剂量为自变量,建立量效曲线。结果:沙棘籽油能明显对抗血清中GPT的升高,而且对调节SOD活力的下降及MDA的升高也有较明显效果。沙棘籽油剂量对GPT下降的函数相关性较好。结论:沙棘籽油对小鼠实验性肝硬化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施彦 徐婧 刘超 叶存奇 黄成关键词:沙棘籽油 谷丙转氨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量效曲线 黄花水龙作为人工浮岛植物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21 2005年 介绍了当前湖泊水环境保护与治理中流行的人工浮岛技术,指出了其面临的等问题。通过野外考察发现,利用一种土著的水生植物黄花水龙作为人工浮岛植物,能够克服当前人工浮岛技术面临的养分溢流,二次污染及生物入侵等若干问题。描述了黄花水龙形态学及生态学特征,并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了该种植物对污水的净化效果。旨在为人工浮岛的改良与应用提出一条具有实践意义的技术途径,并为湿地水环境生态修复理论研究积累相关的资料。 施丽丽 叶存奇 王喆 乔慧 黄成关键词:生态学特性 湿地 水环境 生态修复 沙棘籽油对雌雄亚急性衰老小鼠氧化还原物质影响的参数分析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定量描述沙棘籽油对雌雄衰老小鼠脑组织中氧化还原物质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4/11在南京大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动物房完成,选择昆明小鼠128只,雌雄各半。将64只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8组,分别是沙棘籽油2mL/kg,4mL/kg,6mL/kg,8mL/kg,10mL/kg,14mL/kg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籽油组分别以籽油∶糊精为1∶9,2∶8,3∶7,4∶6,5∶5,7∶3配比灌胃,正常对照组灌以蒸馏水,模型组灌以糊精,8个组灌胃剂量均为5mL/kg,每两天灌1次。除正常对照组外均用D-半乳糖进行皮下注射,1次/d,建立亚急性衰老模型。雌性小鼠64只,方法同上。灌胃45d后,分别检测雌雄小鼠脑组织中的氧化性物质丙二醛和还原性物质谷胱甘肽的含量;并建立量效函数模型。结果:128只小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雌雄模型组小鼠脑组织的谷胱甘肽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6个剂量组雌雄小鼠的谷胱甘肽含量均高于模型组,沙棘籽油8mL/kg,10mL/kg,14mL/kg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雌雄模型组小鼠脑组织的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除雄性小鼠2mL/kg组外,其他剂量组雌雄小鼠的脑组织丙二醛含量均低于模型组,但沙棘籽油8mL/kg,10mL/kg,14mL/kg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以函数y=A2+(A1-A2)/(1+(x/X0)^p)拟合量效函数发现存在最佳剂量,雌性小鼠对药效敏感性低于雄性。结论:沙棘籽油能明显拮抗D-半乳糖的氧化损伤,在实验设置的剂量范围内较高剂量组的效果更为显著,且对雄性小鼠的药效优于雌性。 刘超 徐婧 叶存奇 黄成关键词:谷胱甘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