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冠 作品数:40 被引量:332 H指数:12 供职机构: 中央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理学 更多>>
蓝萼香茶菜中具有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抑制活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基于活性导向分离蓝萼香茶菜Rabdosia japonica中具有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抑制作用的成分。方法蓝萼香茶菜地上部分经水提醇沉后得粗多糖XPS,其经活性跟踪测定、DEAESepharoseFastFlow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和Superdex-75系列凝胶纯化后得XPS10-1,并对XPS10-1进行HPGPC法分析、单糖组成测定、氨基酸组成分析和IDO抑制活性检测。结果从蓝萼香茶菜中得到一种具有IDO抑制作用的均一糖蛋白成分XPS10-1,相对分子质量为8 852,糖基部分主要由鼠李糖基和葡萄糖基组成,物质的量比为10.0∶2.2,蛋白部分主要由谷氨酸、丝氨酸和甘氨酸组成,物质的量比为37.3∶16.9∶45.8,XPS10-1表现出较强的IDO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46.6±3.4)μg/mL,XPS10-1对人宫颈癌He La细胞中IDO酶也有抑制作用,IC50值为(139.0±8.7)μg/mL。结论从蓝萼香茶菜中成功分离到具有IDO抑制作用的糖蛋白,为蓝萼香茶菜的化学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王辉俊 王辉俊 韩俊琦 田浩威 陈炜 陈炜关键词:蓝萼香茶菜 糖蛋白 重楼综合形态学、显微学真伪鉴别研究进展及ITS2序列分析研究 2025年 基于性状、显微、理化及DNA序列等鉴定技术,综述分析正品重楼及其混伪品差异,为重楼及其混伪品鉴伪提供参考。基于文献总结正品重楼及其混伪品种类及原植物形态、显微特征差别,下载公开重楼及其混伪品ITS2序列并基于隐马尔科夫原则标准化后进行序列比对、二级结构、发育树聚类分析。正品重楼主要混用品有球药隔重楼、宽叶重楼、黑籽重楼、长柱重楼等,伪品主要为拳参、珠芽蓼、禹白附等,在植物形态学及显微鉴定方面,正品与混伪品之间茎、叶、花、果实种子差异明显,而药材性状及微观结构差异较小。DNA序列鉴定方面正品与混用品之间ITS2序列差异较小,与伪品之间差异较大。正品与混伪品之间可通过植株形态进行有效区分,而仅有药材时ITS2序列及其二级结构可快速准确鉴别伪品,本研究为中药材重楼临床的安全运用和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也可为其他药材鉴别提供参考。 杨志城 汲虹 孙彩虹 叶亮 叶冠关键词:重楼 混伪品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胃复春的临床应用和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2016年 胃复春片具有健脾益气、活血解毒的功效,由红参、香茶菜、枳壳(炒)组成。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胃十二指肠溃疡等。本文通过探讨胃复春片临床运用、作用机制及安全性,以期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等消化系疾病的临床治疗寻求更好的方法和途径。 陈曦 赵亚红 张也青 叶冠 孙明瑜关键词:胃复春片 黄花矶松中的酚性化学成分 被引量:19 2005年 从黄花矶松(兰雪科植物Limonium aureum(L.)Hill ex Kuntze的全草)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高北美圣草素(homoeridictyol,1),柚皮素(narigenin,2),北美圣草素(eriodictyol,3),山奈酚(kaempferol,4),槲皮素(quercetin,5),杨梅素(myricetin,6),没食子酸(gallic acid,7).化合物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叶冠 范明松 黄成钢关键词:酚性成分 化学结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瘀血痹胶囊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活性成分与作用机制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瘀血痹胶囊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活性成分与作用机制。方法:整合药材化学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数据库信息,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瘀血痹胶囊的潜在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软件对瘀血痹活性成分与核心作用靶点进行对接、可视化。结果:共筛选得到活性成分128个、交集作用靶点43个,GO(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显示与核酸转录因子结合和受体的活性相关,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显示与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17等的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成分与核心作用靶点的对接活性良好。结论:瘀血痹胶囊系通过作用于神经、炎症等相关信号通路,调节肾上腺素、神经递质等受体活性和甾体激素与其受体结合等生物过程,最终产生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的。 杨志城 孙彩虹 房庆伟 吴若铭 李坤 叶冠关键词: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神经病理性疼痛 西红花柱头、雄蕊和花瓣的挥发性化学成分GC-MS分析 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 :分析西红花柱头、雄蕊和花瓣浸膏的化学成分,为其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正己烷、石油醚和乙醚对西红花柱头、雄蕊和花瓣进行浸提,浓缩制成浸膏;GC-MS进行分析,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根据谱库检索结合谱图解析鉴定化学成分。结果 :柱头部分鉴定出39个化合物,占总量88.62%;花瓣部分鉴定出32个化合物,占总量84.71%;雄蕊部分鉴定出39个化合物,占总量79.02%;花瓣与雄蕊浸膏的化学成分类似,与柱头部分相差较大。结论 :柱头部分以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为主,而雄蕊和花瓣部分则以脂肪烃化合物为主,他们分别占各自萃取化合物总量的57.94%,47.86%和36.50%。 李坤 商晓慧 叶冠关键词:西红花 浸膏 气相色谱-质谱 榕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2005年 对榕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范明松 叶冠 黄成钢关键词:榕属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基于机器学习及分子对接筛选胃“炎-癌”特征基因及干预中药组方 2025年 目的探索胃“炎-癌”转化中的潜在作用靶点及其发病机制,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潜在干预“炎-癌”进展的中药并验证。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胃癌及慢性胃炎基因芯片,分为训练组及验证组,采用sva包及ComBat函数移除批次效应并整合。采用R包Limma、ClusterProfiler、DOSE、ggplot2等包筛选显著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机器学习筛选特征基因并验证,分析特征基因表达与胃癌风险。采用R包E1071、PreProcessCore等进行免疫浸润及相关性。特征基因基于数据库映射潜在天然活性成分及对应中药,预测结果采用分子对接及细胞实验验证。结果筛选出62个DEGs,DEGs主要参与粒细胞迁移、髓性白细胞迁移、顶端质膜构成等生物功能,参与代谢途径、细胞黏附分子、糖酵解/糖元生成等信号通路。经机器学习筛选并验证得到特征基因ATP结合盒转运体C5(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C5,ABCC5)、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1(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 1,PCK1)、碳酸酐酶IX(carbonic anhydrase IX,CA9)、甲酰肽受体1(formyl peptide receptor 1,FPR1)、磷酸肌醇3-激酶2类γ亚基(phosphoinositide-3-kinase class 2 gamma polypeptide,PIK3C2G)、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rostate stem cell antigen,PSCA)、果糖-1,6-二磷酸酶2(fructose-bisphosphatase 2,FBP2),列线图分析显示特征基因异常表达群体存在高度转化风险;免疫浸润分析显示,胃癌患者浆细胞、CD8^(+)T细胞、调节性T细胞、未活化NK细胞、M0巨噬细胞显著下降,滤泡辅助性T细胞、活化NK细胞、单核细胞、M1巨噬细胞、未活化树突状细胞、活化树突状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显著上调。靶点-成分筛选得活性成分姜黄素、杨梅素、槲皮素、查耳酮等,预测中� 杨志城 叶亮 孙彩虹 叶冠关键词:杨梅素 查耳酮 侧柏叶 草豆蔻 园参叶及林下参叶中人参皂苷含量比较 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建立UPLC法同时测定园参叶及林下参叶中人参皂苷Rg1、Re、Rf、Rb1、Rg2、Rc、Rb2、Rd的含量,并比较两者人参皂苷含量。方法采用UPLC CORTECS C 18色谱柱(2.1 mm×150 mm,1.6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5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03 nm。对8种人参皂苷进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8种人参皂苷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7.47%~103.41%,RSD<3.0%。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可区分2种药材,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g2的VIP值大于1。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原人参三醇类(人参皂苷Rg1、Re、Rg2)和原人参二醇类(人参皂苷Rc、Rb1、Rb2、Rd)人参皂苷的比值可作为园参叶和林下参叶区别的重要依据。 房庆伟 徐政 陈旭 叶冠关键词:人参皂苷 UPLC 风轮菜中一个新皂苷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被引量:5 2009年 从风轮菜全草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一皂苷类新化合物,通过谱学方法确定其结构为3β,16β,23,28-四羟基-11(12)-烯-齐墩果烷-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夫糖苷(1),命名为风轮菜皂苷H。 柯樱 叶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