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铁燕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基因
  • 3篇基因组
  • 2篇植物
  • 2篇水稻
  • 1篇稻属
  • 1篇稻属植物
  • 1篇多倍体
  • 1篇植物基因
  • 1篇植物基因组
  • 1篇转座
  • 1篇转座子
  • 1篇进化
  • 1篇基因组分析
  • 1篇基因组进化
  • 1篇基因组学
  • 1篇功能基因
  • 1篇功能基因组
  • 1篇功能基因组学
  • 1篇禾本科
  • 1篇禾本科植物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遗...

作者

  • 3篇刘铁燕
  • 2篇陈明生
  • 1篇孙守红
  • 1篇熊煜青
  • 1篇陈良标
  • 1篇田朝光

传媒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08
  • 1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水稻Helitron类转座子的基因组分析
转座子是大多数真核生物基因组的主要成分之一。转座元件可以携带其自身所包含的遗传信息和侧翼序列进行转座,引起插入区域基因功能变化和染色体结构变异,因而在生物的基因和基因组进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Helitron是一种新型的D...
刘铁燕
关键词:水稻H
水稻和其他禾本科植物基因组多倍体起源的证据(英文)被引量:3
2005年
基因加倍(Geneduplication)被认为是进化的加速器。古老的基因组加倍事件已经在多个物种中被确定, 包括酵母、脊椎动物以及拟南芥等。本研究发现水稻基因组同样存在全基因组加倍事件,大概发生在禾谷类作物分化之前,距今约7000万年。在水稻基因组中,共找到117个加倍区段(Duplicatedblock),分布在水稻的全部12 条染色体,覆盖约60%的水稻基因组。在加倍区段,大约有20%的基因保留了加倍后的姊妹基因对(Duplicated pairs)。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加倍区段的转录因子保留了60%的姊妹基因。禾本科植物全基因组加倍事件的确定对研究禾本科植物基因组的进化具有重要影响,暗示了多倍体化及随后的基因丢失、染色体重排等在禾谷类物种分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田朝光熊煜青刘铁燕孙守红陈良标陈明生
关键词:水稻禾本科植物基因组多倍体进化
稻属植物的基因组进化被引量:5
2014年
水稻所在的稻属(Oryza)共有24个左右的物种。由于野生稻含有大量的优良农艺性状基因,在水稻遗传学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随着国际稻属基因组计划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稻属基因组序列被测定,稻属成为进行比较、功能和进化基因组学研究的模式系统。近期开展的一系列研究对稻属不同基因组区段以及全基因组序列的比较分析,揭示了稻属在基因组大小、基因移动、多倍体进化、常染色质到异染色质的转化以及着丝粒区域的进化等方面的分子机制。转座子的活性以及转座子因非均等重组或非法重组而造成的删除,对稻属基因组的扩增和收缩具有重要作用。DNA双链断裂修复介导的基因移动,特别是非同源末端连接,是稻属基因组非共线性基因形成的主要来源。稻属基因组从常染色质到异染色质的转换过程,伴随着转座子的大量扩增、基因片段的区段性和串联重复以及从基因组其他位置不断捕获异染色质基因。对稻属不同物种间基因拷贝数、特异基因和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进化等研究,可揭示稻属不同物种间表型和适应性差异的分子基础,将加速水稻的育种和改良。
刘铁燕陈明生
关键词:稻属比较基因组学基因组进化功能基因组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