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艳玲

作品数:6 被引量:37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输卵管
  • 4篇宫腹腔镜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4篇不孕
  • 2篇术后
  • 2篇热敏灸
  • 2篇子宫
  • 2篇子宫内膜
  • 2篇疗法
  • 2篇内膜
  • 2篇积水
  • 2篇积水性
  • 2篇宫内
  • 2篇宫内膜
  • 1篇穴位
  • 1篇穴位注射
  • 1篇熏蒸
  • 1篇熏蒸治疗
  • 1篇炎性

机构

  • 6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刘艳玲
  • 4篇潘丽贞
  • 1篇王英

传媒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医研究
  • 1篇湖北中医杂志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 1篇医学信息(下...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18
  • 1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输卵管积水性不孕宫腹腔镜术后活血化瘀法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输卵管积水性不孕患者经宫腹腔镜再通术后,运用活血化瘀中药多途径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符合本课题标准的研究对象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术后采用导师经验方“通管促...
刘艳玲
关键词:活血化瘀法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治疗进展被引量:4
2010年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西医多采用通液或介入、微创手术等治疗;中医内治法包括辨证论治、自拟方,外治法包括中药保留灌肠、宫腔注药、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中西结合治疗,尤其是采用微创手术配合中药多途径给药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刘艳玲潘丽贞
关键词:不孕输卵管阻塞中西医结合治疗
益肾养血调膜汤口服联合熏蒸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的临床疗效
2024年
一定厚度的子宫内膜是获得成功妊娠的重要条件之一。子宫内膜过薄可表现为月经过少、不孕,且容易导致妊娠后流产。目前临床上大多数学者推荐卵泡成熟日或注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7 mm为薄型子宫内膜(TE)[1]。其发病原因复杂,可能与口服药引起的功能性TE,还有其他疾病引起的器质性TE有关,尚有一部分原因不明TE。
刘艳玲吴海婷潘丽贞
关键词:不孕症薄型子宫内膜熏蒸
热敏灸联合综合疗法对难治性输卵管炎症性不孕症术后的影响
2025年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综合疗法对难治性输卵管炎症性不孕症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术后的影响。方法:将228例接受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手术的难治性输卵管炎症性不孕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76例,其中A组脱落4例,B组脱落3例,C组脱落5例。3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待阴道出血停止后口服通管促孕口服液,15 mL/次,3次/d,经期停服。A组在阴道出血停止后采用热敏灸(取穴子宫、卵巢、关元、中极、气穴、大赫、水道、归来)治疗,1次/d,每个月经周期连续治疗10 d,经期停止治疗。B组在阴道出血停止后采用综合疗法(包括天宫穴穴位注射治疗、盆腔理疗、中药熏蒸、中药保留灌肠)治疗,1次/d,每个月经周期连续治疗10 d,经期停止治疗。C组在阴道出血停止后采用热敏灸联合综合疗法治疗,方法同前。3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判定疗效,并于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1次/月。对比3组输卵管积水复发率。结果:A组治愈15例,无效57例,治愈率为20.83%(15/72);B组治愈21例,无效52例,治愈率为28.77%(21/73);C组治愈32例,无效39例,治愈率为45.07%(32/71)。C组治愈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组输卵管积水复发率低于A、B组(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综合疗法可提高难治性输卵管炎症性不孕症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手术患者的妊娠率,降低输卵管积水复发率。
刘艳玲吴海婷郑凤娇潘丽贞
关键词:热敏灸综合疗法妊娠率
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对输卵管积水性不孕症宫腹腔镜术后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被引量:33
2018年
目的:在术后常规抗炎基础上,探讨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与单纯热敏灸治疗对经宫腹腔镜输卵管造口术后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210例输卵管积水性不孕症宫腹腔镜术后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热敏灸组、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仅术后静脉滴注头孢西丁钠抗炎1周。热敏灸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阴道血止后行热敏灸治疗,穴取腰阳关、关元、气海、肾俞、三阴交、阴陵泉、子宫,并随证加减。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在热敏灸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于阴道止血后在"天宫穴"(经验穴,即宫颈下旁开1.0 cm,左右各一穴)行穴位注射(利多卡因1 m L、丁胺卡那2 m L、丹参注射液2 m L),左右两侧交替进行。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10 d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类型、厚度及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lusatility index,PI)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热敏灸组窗口期A型子宫内膜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57.1%(40/70)vs 31.4%(22/70),50.0%(35/70)vs 31.4%(22/70),均P<0.05]。各组治疗后窗口期子宫内膜均较治疗前增厚(均P<0.05),且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改善程度优于热敏灸组与对照组(均P<0.05),热敏灸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除对照组RI外,各组治疗后PI、RI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改善程度优于单纯热敏灸组与对照组(均P<0.05),热敏灸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输卵管积水性不孕患者宫腹腔镜术后采用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可以增加子宫内膜厚度,降低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
刘艳玲潘丽贞王英
关键词:热敏灸穴位注射子宫内膜容受性
输卵管炎性不孕宫腹腔镜术后采用中医多途径疗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2025年
目的:回顾性评价中医多途径干预对输卵管炎性不孕宫腹腔镜术后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南平市人民医院行宫腹腔镜手术确诊为输卵管炎性不孕的患者共377例,术后给予中医多途径治疗,随访术后1~3年内妊娠率、宫内妊娠率及异位妊娠率;并观察盆腔病变程度与妊娠时间的关系。结果:①失访18例,成功随访359例,其中203例获得临床妊娠,妊娠率为56.55%,宫内妊娠165例,宫内妊娠率45.96%,异位妊娠38例,异位妊娠率为10.58%。②自然妊娠率:轻度盆腔病变高于中度、重度(P<0.05),中度与重度盆腔病变比较无差异(P>0.05);宫内妊娠率:轻、中、重度盆腔病变的妊娠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异位妊娠率:轻度与中度病变异位妊娠率比较无差异(P>0.05),重度较轻、中度异位妊娠妊娠率显著升高(P<0.05)。③治疗后1~3月轻度、中度与重度宫内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与中度比较无差异(P>0.05);而其余时间段三组宫内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后1~3月、4~6月重度异位妊娠率高于轻度、中度(P<0.05),余时间段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炎性不孕宫腹腔镜术后给予中医多途径疗法治疗提高了临床妊娠率,延长了重度盆腔病变的受孕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艳玲潘丽贞吴海婷
关键词:输卵管炎性不孕宫腹腔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