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耘华
- 作品数:60 被引量:230H指数:9
-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土壤学新疆自治区重点学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新疆三种荒漠植被“肥岛”的土壤颗粒空间异质性研究
- 本文利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地统计学方法和分形理论,结合GIS技术,对新疆三种典型荒漠植被胡杨、梭梭和柽柳的“肥岛”土壤颗粒特征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以下结果:
(1)胡杨在不同发育阶段均是粉粒百分含量>砂粒百分含量>...
- 刘耘华
- 关键词:荒漠植被梭梭柽柳
- 文献传递
- 8种新疆产干果的红外光谱特征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分析了新疆产8种干果的红外光谱特征。这8种干果可分为两类,其红外图谱在官能团区有很大差异。巴旦木、核桃仁、花生仁、带壳杏仁富含蛋白质和脂类物质,红外图谱显示出在2 914,2 847cm-1附近的CH伸缩振动和1 742 cm-1附近的C=O伸缩振动;枸杞子、红枣、葡萄干和无花果干富含多糖、蛋白类物质,其红外图谱显示出在3 370 cm-1附近的OH变形振动、NH伸缩振动和2 920 cm-1附近的CH伸缩振动。
- 王文全唐华武红旗程路明刘耘华
- 关键词:干果红外吸收光谱蛋白质脂类物质多糖
-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西部梭梭种群密度特征被引量:1
- 2017年
- 本研究以广泛分布于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西部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梭梭种群密度,结合该区域的相关文献,分析了梭梭种群密度在各径级中存活和死亡个体的密度变化。结果表明,梭梭种群总密度、存活个体密度均随径级增加而减少,梭梭种群总密度随经度增加呈降低的趋势;死亡梭梭存在于各个径级,但在小梭梭为主的样地中,小梭梭(基径小于9cm)的死亡密度高于存活密度,而在中梭梭和大梭梭为主的样地,大梭梭(基径大于24cm)的死亡密度普遍高于存活密度,这可能是小梭梭种内对水分的竞争和大梭梭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有关;梭梭存活比例随基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表明个体较小和较大的梭梭,存活的可能性更高。
- 李毓洁盛建东程军回李宁张凯陈俊宇李强兴刘耘华
- 关键词:种群密度基径梭梭
- 和田地区农田土壤养分和盐分空间分布特征
- 2024年
- 为探究和田地区农田土壤养分和盐分空间分布特征,根据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ArcGIS渔网工具生成覆盖耕地的1 km网格,基于网格单元进行空间聚类为布设样点的数据参考,在耕地、园地和荒地3类土地利用类型上布设255个土壤表层样点,其中耕地82个、园地77个、荒地96个。通过经典统计学方法和ArcGIS普通克里金插值法,对土壤养分和盐分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和田地区农田土壤有机质、无机碳、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为9.57 g/kg、14.54 g/kg、0.76 g/kg、50.11 mg/kg、0.67 g/kg、17.77 mg/kg、16.24 g/kg、182.71 mg/kg;土壤pH值和总盐为8.38和2.99 g/kg。土壤肥力整体处于较低水平,肥力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于和田河和玉龙喀什河的中游地区,肥力较差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塔斯洪河、桑株河、策勒河、喀希河的下游地区,以及玉龙喀什河中游以西地区,土壤呈弱碱性且存在不同程度的盐渍化现象。
- 王月娟海凤何明明张善杭范晓萱王宝刘耘华盛建东
- 关键词:土壤养分土壤盐分
- 咸水补灌下有机肥与生物菌肥对盐碱地土壤性质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 2024年
- 为探究咸水补灌条件下有机肥与生物菌肥对盐碱地土壤性质及棉花产量的调控效应,在新疆沙雅县盐碱地(盐分含量为7.93 g/kg)开展田间试验,选用棉花品种为新陆中54号。设置全生育期淡水灌溉、咸水补灌、咸水补灌施入1.50×10^(4)kg/hm^(2)牛粪、咸水补灌施入60.00 L/hm^(2)水溶性有机肥及咸水补灌施入300.00 kg/hm^(2)微生物菌肥共5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性质和籽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生育期滴灌淡水处理相比,咸水补灌处理显著增加土壤容重、总盐和钠吸附比,分别显著增加了2.65%、62.79%和45.79%(P<0.05),显著降低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降低了38.62%和24.10%(P<0.05),棉花产量下降15.60%(P<0.05)。咸水补灌施入牛粪、水溶性有机肥与微生物菌肥可有效缓解土壤盐分累积,咸水补灌施入牛粪处理和水溶性有机肥处理土壤总盐较补灌咸水处理显著降低26.27%~28.32%(P<0.05),钠吸附比显著降低23.60%~33.89%(P<0.05),且与全生育期滴灌淡水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相较于咸水补灌处理,咸水补灌施入水溶性有机肥处理显著提升土壤有机碳含量和蔗糖酶活性,分别增加了25.81%和22.71%(P<0.05),咸水补灌施入牛粪处理则显著提升速效钾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增加了37.33%和18.63%(P<0.05),咸水补灌施入牛粪与水溶性有机肥处理显著提升了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加了32.45%~79.38%(P<0.05)。与咸水补灌处理相比,咸水补灌施入微生物菌肥处理显著提高脲酶活性,增加了44.44%(P<0.05)。各改良措施均显著提高棉花产量,以施入水溶性有机肥处理效果最优,较咸水补灌处理增产57.32%(P<0.05),较全生育期滴灌淡水处理增产32.79%(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棉花产量与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机碳含量、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盐含量与钠吸附比呈显著负相关。咸水补�
- 吴茂林王昕悦张宇辰成李昊徐锴江周成龙王奇姬晨柳富静刘耘华盛建东
- 关键词:盐碱地土壤性质棉花产量
- 有机肥施入对咸水补灌棉田土壤盐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 2024年
- 为探讨咸水补灌及咸水补灌下不同有机肥的施用对土壤盐分和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新疆沙雅县棉田为研究对象,设置全生育期淡水滴灌、蕾期和花铃期各补灌1次5 g/L咸水,以及在蕾期和花铃期各补灌1次5 g/L咸水条件下分别基施15000 kg/hm^(2)牛粪、300 kg/hm^(2)盐碱改良剂和滴施60 L/hm^(2)水溶性有机肥5个处理。研究分析了咸水补灌及有机肥施入对土壤盐分、离子含量、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生育期淡水滴灌相比,咸水补灌使土壤盐分显著增加了25.48%(P<0.05),有机碳、速效钾、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降低10.05%、9.66%、6.23%、7.94%、25.29%;与咸水补灌相比,咸水补灌条件下基施牛粪、盐碱改良剂和滴施水溶性有机肥处理使得盐分分别降低14.90%、8.87%和13.82%,养分和酶活性相较于咸水补灌均有所增加,其中,咸水补灌施入牛粪处理的效果相对优于施入盐碱改良剂和水溶性有机肥处理。
- 王昕悦吴茂林张宇辰成李昊徐锴江周成龙王奇姬晨柳富静刘耘华盛建东
- 关键词:有机肥盐分养分酶活性
- 有机肥用量对南疆绿洲农田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在垂直分布上的影响
- 2024年
- 为探讨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在垂直分布上的影响,确定有机肥的最佳施用量。在新疆沙雅县海楼镇开展田间试验,设单施化肥、化肥+3000 kg/hm^(2)牛粪、化肥+6000 kg/hm^(2)牛粪和化肥+12000 kg/hm^(2)牛粪4个处理。施用化肥+12000 kg/hm^(2)牛粪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比仅施化肥处理提高了63.97%、30.77%、43.82%、47.70%和21.66%(P<0.05),土壤pH值显著下降了0.07~0.18(P<0.05);添加牛粪各处理中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相较于单施化肥处理均显著提高,分别提高了7.99%~11.54%(P<0.05),化肥+6000 kg/hm^(2)牛粪处理脲酶活性相较于单施化肥处理显著提高(P<0.05);化肥+12000 kg/hm^(2)牛粪处理蔗糖酶活性相较于单施化肥处理显著提高(P<0.05)。与单施化肥相比,化肥配施牛粪量大于6000 kg/hm^(2)时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穗粗、穗长、穗粒数和百粒重都在牛粪施入量为1200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P<0.05)。
- 张宇辰王昕悦吴茂林徐锴江成李昊周成龙刘耘华盛建东
- 关键词:有机肥土壤养分酶活性玉米产量
- 基于XGBoost模型的克州平原地区土壤盐分遥感反演
- 2024年
- 研究实测土壤电导率与光谱指数的关系,反演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平原地区土壤盐分分布规律,为克州地区土壤环境的改善及盐碱地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基于野外采集克州平原地区的106个土壤样品,运用实测土壤电导率与光谱指数建立数据集,采用XGBoost、Adaboost、CatBoost、ExtraTrees、Random Forest,5种方法构建土壤含盐量估测模型,分析对比Boosting模型与Bagging模型拟合的效果,并利用最优估测结果,对研究区土壤含盐量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遥感反演。通过实测土壤电导率与Landsat 8影像提取光谱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得出盐分指数SⅠ、SⅡ、SⅢ、SⅣ、SⅤ为最优特征集。基于贝叶斯优化超参数的XGBoost模型,对土壤盐分含量预测精度优于其他模型(验证集:R^(2)为0.767,RMSE为2.666 dS/m,MAE为1.857 dS/m)。利用最佳模型对克州平原地区土壤盐渍化空间分布进行分析,该地区主要以非土壤盐渍化为主。基于贝叶斯算法进行超参数优化构建的XGBoost模型预测精度高,可以达到良好的预测效果,该研究为克州平原地区及类似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壤盐分监测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为当地的土壤盐渍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 范晓萱刘耘华王新军吕金城盛建东
- 关键词:土壤盐渍化土壤电导率
- 牛粪配施氮肥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为了明确牛粪和氮肥配施对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在新疆阿克苏市沙雅县,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了5个处理,即不施牛粪和氮肥、仅施225 kg/hm^(2)氮肥、3000 kg/hm^(2)牛粪配施225 kg/hm^(2)氮肥、6000 kg/hm^(2)牛粪配施225 kg/hm^(2)氮肥和12000 kg/hm^(2)牛粪配施225 kg/hm^(2)氮肥,以研究牛粪与氮肥配施在整个玉米生育期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玉米生育期内,牛粪配施氮肥后与仅施氮肥相比,土壤有机质增加了8.23%~24.73%,全氮增加了2.50%~42.49%,碱解氮增加了7.52%~44.48%,速效磷增加了21.26%~90.43%;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了13.15%~21.16%,脲酶活性提高了15.12%~26.64%,蔗糖酶活性提高了22.35%~66.24%;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增多了34.97%~95.20%,微生物生物量氮增多了22.20%~83.18%;在玉米成熟期,产量提高了5.00%~12.65%。以上指标均随着牛粪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玉米整个生育期中,土壤养分含量整体呈下降的趋势,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以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随着玉米的生长发育先升高后降低,于吐丝期到达峰值,而土壤蔗糖酶活性则一直呈上升趋势。牛粪配施氮肥可有效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玉米增产,且均随着牛粪施入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 杨洋蔡惠君刘耘华盛建东蒋平安
- 关键词: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玉米产量
- 新疆主要草地型植被固碳潜力研究
- 2016年
- 以新疆主要草地型为对象,通过对424个样地的野外调查和样品分析,获取了全疆15个主要草地型植被的固碳量,利用同类草地型植被固碳量差值法估算了新疆主要草地型的植被固碳潜力。结果表明,不同草地型的植被碳密度和固碳潜力之间差异显著(P<0.05),植被碳密度最高的草地型是紫花针茅草地型(1 312.5g/m^2),最低的是木本猪毛菜、驼绒藜草地型(116.6g/m^2);植被固碳潜力密度最大的是芦苇草地型(3 427.0g/m^2),最小的是木本猪毛菜、驼绒藜草地型(146.8g/m^2);在植被固碳组成中根系的固碳潜力密度最大,从荒漠类草地到草原和草甸类草地,根系的固碳量占植被总固碳潜力密度的54%~96%,平均约为85%。
- 李瑞霞盛建东刘耘华程军回唐立松刘利利赵丹
- 关键词:碳密度固碳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