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妮
- 作品数:11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齐鲁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制度故事的话语优化路径
- 2022年
- 讲好中国制度故事是提升中国制度传播力和影响力、引导国内外社会对中国制度形成正确认识和理性判断、展现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和强大效能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讲好中国制度故事对于加强青年学生制度认同、坚定制度自信有着重要意义。话语体系是讲好中国制度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有效载体,以马克思主义为话语引领、以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建构话语内容、应对西方话语霸权、丰富话语表达形式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制度故事的基本的话语优化路径。
- 刘燕妮杜晓
-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 以人民为中心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基本逻辑关系
- 2019年
- 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体作用和推动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诉求,贯穿在十八大以来党的各项发展战略和布局中。“共建共治共享”是党吸收现代治理理念并结合中国发展现实所建构的适应中国国情的本土化社会治理模式和治理体系。“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念明确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旨趣,“以人民为中心”构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价值内核和逻辑主线。
- 刘燕妮
- 关键词:社会治理逻辑关系
- “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的生成逻辑和制度优势被引量:20
- 2022年
-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回归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趋向。以社会进步带动国家成长洽合我国理性治理之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以全民参与、共享发展的融合型理路的共建共治共享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制度最鲜明的特色和优势。中国社会主体性成长、全面深化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要矛盾转变构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的生成逻辑,体现着迥异于西方治理理念、体制和方式的创新特征。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地位、国家与社会合作共强的发展趋势、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守彰显着“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的显著优势。
- 刘燕妮
- 关键词:社会治理生成逻辑
- 新时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关键要素和战略路径
- 2020年
-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共筑中国梦的必然抉择。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之关键在于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包括理论创新能力、践行群众路线能力、领导发展能力、意识形态能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战略路径,可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健全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着手。
- 刘燕妮
- 以“钉钉子精神”推进新时代科技体制改革
- 2025年
- “钉钉子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大力倡导的一种抓工作落实的方法论原则。坚持以“钉钉子精神”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提供破解矛盾的方法论指引,提高了科技体制改革精准性;彰显民生导向与历史耐心,提高了科技体制改革针对性;体现制度创新的韧性构建,提高了科技体制改革实效性。以“钉钉子精神”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是应对当前国内外形势变化以及科技自身发展变化的现实需要。迈入新征程,以“钉钉子精神”推进科技体制改革,通过继续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积极拓展国际科技开放合作等举措,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能。
- 张金刘燕妮
- 新时代基层政治生态治理的韧性架构及推进路径
- 2025年
-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基层政治生态治理内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导向,承载基层干部群众对良政善治的美好愿景。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基层政治生态治理情境日趋复杂化,以韧性理念为价值基点的治理模式成为驱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所在。韧性理念与基层政治生态治理具有耦合协调关系,双方共筑由价值、组织、工具、能力、环境五大维度相弥合的系统化运作机制,呈现出基层政治生态治理韧性化的演进态势。基于韧性架构探索新时代基层政治生态治理的推进路径,应以思想理念培育凝聚共识,厚植治理韧性的价值引领;以结构调适畅通党社互动,锻造治理韧性的组织基础;以双轮驱动把准生态脉搏,强化治理韧性的工具保障;以能力培养再造主体生命力,夯实治理韧性的人才支撑;以系统观念“护林培土”,营造治理韧性的环境根基。
- 刘燕妮李凌霄
- 政党治理视域下执政党权力的内在张力与优化向度被引量:5
- 2019年
- 政党治理是十八大以来国家治理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逻辑展现,是党应对严峻的执政风险考验以寻求巩固长期执政和有效领导的战略路径。权力作为政党的基本结构性要素构成了政党治理的重要面向,反映着政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党领导国家的政治优势、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的共进关系、政党治理展现的权力领域变革是执政党权力优化的影响因素。在政党治理框架下,表现出权力价值指向的人民性与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权力观扭曲,协商共治的权力格局与党内权力结构集中倾向,责任政治与权责失衡,治理的法治意蕴与党内制度供给及执行力不足的内在张力。在政党治理现代化目标下,以人民为中心、建构科学合理的权力结构、强化权力行使的责任性、以制度规范权力运行,构成了执政党权力优化的基本取向。
- 刘燕妮刘燕妮
- 关键词:政党治理中国共产党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道德教育
- 2014年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提炼总结出的内涵丰富、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要求的价值原则和价值取向,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旗帜,也是个人全面发展的行动指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道德教育,既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本质要求。
- 刘燕妮李月娥
-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道德教育
- 地方治理中执政党与社会关系的互动与协商被引量:2
- 2018年
- 在中国特色政治体制和政治场域中,执政党、社会构成我国地方治理的重要主体要素,执政党-社会的关系结构和互动状态则成为考量当代中国地方治理转型和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分析框架。当前,中国社会呈现出主体性、自治性和公共性的新特征,为新时代党社关系构建提供了内生动力和现实依据。在地方治理实践中,执政党与社会互动关系基本构成包括执政党对社会领导与服务,社会对执政党互补与制约的两个基本面向,党社良性互动既为地方新型治理形态建构提供了基础性条件,也有助于巩固党的执政权威和合法性基础。党社协商是有效驱动执政党与社会良性互动的机制创新和最优路径,它有利于吸纳公民参与地方治理、增进地方政策创设的合法性和民主化以及推动公共利益目标的实现。
- 刘燕妮
- 关键词:互动
- 文化多元化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对策被引量:1
- 2014年
-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多元化已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显著特征。多元文化为大学生个体发展、价值选择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和更广阔的空间,也深刻地改变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选择。文化多元化背景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
- 李月娥刘燕妮
- 关键词:文化多元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