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永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廉江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X线
  • 2篇胆总管
  • 2篇胆总管梗阻
  • 2篇炎症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肝癌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螺旋CT诊断
  • 2篇结石
  • 2篇梗阻
  • 2篇肝癌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2篇CT增强
  • 1篇动脉
  • 1篇影像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术前

机构

  • 6篇廉江市人民医...

作者

  • 6篇刘永
  • 2篇王华
  • 2篇张莹
  • 2篇全世杰
  • 1篇杨国俊
  • 1篇龙成琴
  • 1篇陈阳

传媒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CT增强动脉晚期扫描联合AFP、CEA、CA125检测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残癌的评估价值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研究CT增强动脉晚期扫描联合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 (CA125)检测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残癌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2年4月期间廉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作为金标准,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CT增强动脉晚期扫描以及肿瘤标志物指标检查。最后收集并分析患者的AFP、CEA、CA125、CT增强动脉晚期扫描定量参数以及检测准确度等数据。结果:残癌组肿瘤标志物指标数据高于无残癌组(P<0.05);残癌组PH、M/A、灌注值高于无残癌组,Tp低于无残癌组(P<0.05);联合检测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各项单一检测(P<0.05)。结论:在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术后残癌检测时,经CT增强动脉晚期扫描联合AFP、CEA、CA125检测能够有效提升诊断的准确度,患者残癌情况对CT定量参数及肿瘤标志物有明显影响,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建议在实际的临床检测中借鉴。
刘永管修远龙成琴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CT增强扫描与MRI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与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术前CT增强扫描,100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MRI诊断。比较分析两种不同诊断方式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MRI诊断准确率为93.00%,敏感性为96.30%(78/81),特异性为78.95%(15/19),阳性预测值为95.12%(78/82),阴性预测值为83.33%(15/18);CT增强扫描诊断准确率为80.00%,敏感性为92.54%(62/77),特异性为54.55%(18/33),阳性预测值为80.52%(62/77),阴性预测值为78.26%(18/23)。MRI和CT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高于CT增强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CT增强扫描的方式进行诊断,很容易出现漏诊的现象,并且准确率不高;而MRI能够利用信号差来判断病灶和附近组织的关系,有效的提升了诊断的准确率。MRI检查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方面有很大优势。
刘永
关键词:CT增强扫描核磁共振成像原发性肝癌
MRI与CT在结直肠癌术前诊断与分期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MRI与CT在结直肠癌术前诊断与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本文研究中将疑似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0例收治时间在2018年度3月-2020年度3月,分别实施MRI、CT诊断,分析并且对比各项指标。结果:MRI技术的诊断符合率96.00%、灵敏度90.00%、特异性71.43%;CT符合率54.00%、灵敏度53.49%、特异性57.14%;MRI技术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性均高于CT,P<0.05;病理分期≦T2期患者10例、T3期患者25例、T4期患者15例,CT检查结果显示,≦T2期患者4例、T3期患者30例、T4期患者16例、对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为76.00%;在MRI检查中,≦T2期患者9例、T3期患者25例、T4期患者16例;对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为96.00%,MRI方式、CT方式的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在结直肠癌术前诊断与分期中实施MRI,取得显著的诊断价值。
吴阳志吴松珊刘永
关键词:MRICT结直肠癌
螺旋CT诊断胆总管梗阻47例
2007年
目的:探讨胆总管梗阻性疾病的CT表现特征与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胆总管梗阻性病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胰头及壶腹部肿瘤23例(胰头癌18例,Vater's壶腹癌2例,胆总管癌3例),胆总管结石20例,胆总管炎性狭窄4例。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或病理对照。结果:(1)胰头及壶腹部肿瘤表现为胰头增大变形及低密度区;胰头周围组织侵犯;扩张的胆总管突然中断;"双管征";肝内胆管软藤状中、重度扩张;十二指肠内侧壁结节;胆总管壁增厚或下端结节;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2)胆总管结石表现为胆管内环形或圆形致密影;"靶征"或"新月征";梗阻以上胆总管轻度扩张。(3)胆总管炎性狭窄表现为梗阻端扩张胆总管逐渐变细,范围较长呈鼠尾巴状;梗阻以上胆管轻度扩张;胆管积气。结论:螺旋CT对胆总管梗阻性疾病定位诊断准确,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一种安全快捷的检查方法,能为胆总管梗阻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全世杰王华张莹刘永
关键词:胆总管梗阻结石炎症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骨盆骨折的X线平片与CT影像分析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患者在使用X线平片与CT影像后的诊断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入的70例骨盆骨折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CT影像检查,另35例对照组采用X线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影像检查对诊断准确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5.71%)(χ~2=5.385,P<0.05),而在误诊率上,观察组(0)显著低于对照组(14.29%)(χ~2=5.385,P<0.05),观察组在检查时间及检查费用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盆骨折部位较为特殊,患者发生骨折后可采取CT诊断,此诊断不会被骨盆内组织影响,具有较强诊断效果,尤其是髋臼骨折,其部位较为复杂,常规X线诊断效果较差,需行CT诊断,必要时行螺旋CT诊断。而在检测时间及费用上,随着人生生活水平的提升,CT诊断的费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能承受,在诊断时,仍需采用CT检查最好,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刘永杨国俊陈阳
关键词:骨盆骨折髋臼骨折X线平片CT影像
47例胆总管梗阻的螺旋CT诊断
2007年
目的:探讨胆总管梗阻性疾病的CT表现特征与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胆总管梗阻性病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胰头及壶腹部肿瘤23例(胰头癌18例,Vater’s壶腹癌2例,胆总管癌3例),胆总管结石20例,胆总管炎性狭窄4例。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或病理对照。结果:胰头及壶腹部肿瘤表现为胰头增大变形及低密度区;胰头周围组织侵犯;扩张的胆总管突然中断;“双管征”;肝内胆管软藤状中、重度扩张;十二指肠内侧壁结节;胆总管壁增厚或下端结节;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胆总管结石表现为胆管内环形或圆形致密影;“靶征”或“新月征”;梗阻以上胆总管轻度扩张。胆总管炎性狭窄表现为梗阻端扩张胆总管逐渐变细,范围较长呈鼠尾巴状;梗阻以上胆管轻度扩张;胆管积气。结论:螺旋CT对胆总管梗阻性疾病定位诊断准确,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一种安全快捷的检查方法,能为胆总管梗阻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全世杰王华张莹刘永
关键词:胆总管梗阻结石炎症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