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永

作品数:14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油田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4篇内固定
  • 2篇内固定术
  • 2篇股骨
  • 2篇股骨粗隆
  • 2篇股骨粗隆间
  • 2篇股骨粗隆间骨...
  • 2篇固定术
  • 2篇关节
  • 2篇发病
  • 2篇X线
  • 2篇病理
  • 2篇粗隆
  • 2篇粗隆间
  • 2篇粗隆间骨折
  • 1篇代谢
  • 1篇低度
  • 1篇低度恶性
  • 1篇性关节炎
  • 1篇性疾病

机构

  • 12篇吉林油田总医...
  • 3篇吉林大学中日...

作者

  • 12篇刘永
  • 8篇张雪冰
  • 8篇李玉祥
  • 3篇王大伟
  • 3篇殷国超
  • 2篇刘飙
  • 2篇张英伟
  • 2篇王博
  • 2篇顾大伟
  • 1篇郭伟华
  • 1篇刘相文
  • 1篇包刚
  • 1篇包刚
  • 1篇许德慧
  • 1篇刘莹
  • 1篇常虹
  • 1篇刘亚丽

传媒

  • 5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Stoppa入路的内固定术与外固定架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比较改良Stoppa入路的内固定与外固定架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骨盆前环骨折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0例患者采用外固定架治疗为外固定架组,40例患者采用改良Stoppa入路内固定治疗为内固定组。比较两组骨折复位质量、临床疗效、手术切口长度、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内固定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较外固定组长,术中出血量较外固定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骨折复位满意率为100.0%,显著高于外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外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较外固定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的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与外固定架比较创伤较大,但骨折复位质量更好,临床疗效更佳。
李玉祥刘永张英伟
关键词:改良STOPPA入路内固定外固定架
骨纤维结构不良X线及病理诊断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李玉祥冯传宝刘相文刘永刘飙
关键词:骨纤维结构不良骨纤维异常增殖症X线纤维组织遗传性疾病病理骨折
探讨CT联合X线扫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6
2016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的原因主要与年龄、身高、性别、增加腹压、不良体位、职业、受寒受湿等因素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发病年龄为30-50岁,平均手术年龄在40岁左右,男性的发病率是女性的5倍,在临床上,大约有1/3的患者在发病前会出现明显增加腹压的因素,腹压的增高,
张雪冰刘永李玉祥王博顾大伟殷国超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X线CT发病年龄手术年龄腹压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临床误诊6例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berans,DF-SP)是一种发生于皮肤真皮的低度恶性软组织肉瘤,临床上较少见,国内统计约占软组织肉瘤的5.5%。生长缓慢,易向周围组织浸润,术后复发率高。其组织学来源尚不明确。回顾总结了自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15例术后病理诊断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病例,术前6例误诊,误诊率达40%,现总结如下。
李玉祥刘永张雪冰张英伟王大伟刘飙
关键词: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临床误诊术后病理诊断术后复发率低度恶性皮肤真皮
MMP-13在骨性关节炎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骨性关节炎(OA)为临床中常见的一种非炎性、退行性、渐进性、慢性关节病变[1]。目前,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还尚未明确。本文主要探讨OA患者滑膜组织中MMP-13表达情况及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34例2014年3月-2015年5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OA患者为观察组。男性10例,女性24例;年龄:19-70岁,平均(54.34±3.43)岁。
包刚刘永刘亚丽常虹刘莹
关键词:MMP-13骨性关节炎滑膜组织关节病变发病机制非炎性
“双克氏针皮肤推进”治疗皮缺损42例分析
2009年
目的介绍“双克氏针皮肤推进”这种新方法。方法采用2枚克氏针,在创面边缘外1.0cm的真皮下穿过。“U”形缝合于两枚克氏针外侧,根据皮肤具有弹性和延展性原理,分次皮肤推进,最终对合皮缘。结果本组42例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手术,5~16d创面边缘对合,平均9d。结论“双克氏针皮肤推进”方法在治疗四肢皮肤缺损,尤其是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患者的后期创面愈合,疗效满意。
张雪冰于燕春刘永郭伟华王大伟何英敏李玉祥
关键词:皮缺损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被引量:15
2010年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又是老年人最常见骨折之一。自2007年2月-2008年12月.笔者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29例,疗效满意。
张雪冰于燕春何英敏刘永李玉祥王大伟
关键词:接骨板股骨粗隆间骨折骨质疏松
下肢消毒牵引架的研制与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张雪冰于燕春刘永
关键词:外科设备
可吸收螺钉、固定棒在关节内骨折中的应用
2009年
目的:讨论可吸收螺钉、固定棒在关节内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常规麻醉及手术切口,显露骨折断端及损伤关节,解剖复位后,应用可吸收螺钉、固定棒固定骨折,制动5min,止血后逐层缝合,石膏托外固定6周。结果:以术后局部功能恢复情况和术后影像学检查综合判定疗效。优:79例,良:3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7.7%。术后无伤口感染和骨折再移位现象。结论:可吸收螺钉具有无需二次手术,减少患者痛苦,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尤其减少骨性关节炎发生的等优点。
张雪冰于燕春刘永
关键词:可吸收内固定螺钉固定棒关节内骨折
髓内及髓外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髓内及髓外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内固定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髓内组40例患者采用PFNA治疗,髓外组40例患者采用DHS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髓内组手术时间较髓外组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切口长度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组优良率与髓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髓内组优的比例高于髓外组(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3,P<0.05)。结论髓内及髓外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疗效优良率无显著差异,但髓内内固定治疗创伤小,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
李玉祥刘永张雪冰
关键词:髓内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髋内翻畸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