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琳
- 作品数:34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车用功率分流无级变速驱动系统特性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以车用功率分流无级变速驱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对差动轮系、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离合器单元的建模以及整车受力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离合器工作过程的三个阶段,建立了以无级变速功率分流传动单元为核心的驱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对其瞬态响应进行了运动和动力分析及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起步阶段,装备有功率分流无级变速驱动系统的车辆具有较好的加速性能,且离合器接合过程中驱动系统无级变速功率分流传动单元(不包含离合器)的转速与加速度的变化滞后小,系统稳定性好。
- 刘晓琳崔亚辉
- 关键词:功率分流无级变速车辆MATLAB软件
- 车用功率分流CVT驱动系统特性仿真分析
- 本文以车用功率分流CVT驱动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系统运动学、动力学性能及整车动力学模型的深入研究,并对其动态响应进行了仿真分析,为其参数的选取及匹配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同时为完善功率分流CVT驱动理论打下了基础。
...
- 刘晓琳
- 关键词: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整车仿真离合器
- 文献传递
- 一种青枣冲核机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青枣冲核机,包括竖直上下设置在机架上的链轮组A和链轮组B,机架上还设置有链轮组C,链轮组A、链轮组B、链轮组C呈三角形状设置,且链轮组A、链轮组B、链轮组C均包括两个链轮,以链轮组A、链轮组B、链轮组...
- 张宝锋刘晓琳董雅文冯鹏彭思源何红力宋智伟朱怡琳杨喜年
- 文献传递
- 一种连杆测距装置
- 一种连杆测距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基体滑槽,基体滑槽内设有滑块,滑块内竖直设有主动杆滑槽,滑块的一侧竖直设有基体,基体远离滑块的一端通过松螺栓A铰连接有V形转动杆,V形转动杆的转折点处通过松螺栓B与V形推靠杆的转折点处铰连...
- 刘晓琳陈杰
- 文献传递
- 如厕辅助装置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如厕辅助装置,包括马桶,马桶两侧的右箱体外侧、左箱体外侧上分别设置有传动机构,位于右箱体内侧、左箱体内侧突出部位分别安装有电机A,为助力起身机构提供动力,在箱体的里面设置有助力传动机构,箱体的上方设...
- 张宝锋巨越峰高泽启刘晓琳
- 多相六连杆耦合转向机构的优化设计
- 2025年
- 为使车辆转向机构转向时尽可能满足阿克曼原理,文中在阿克曼原理的基础上求解单轴Watt-Ⅱ六连杆转向机构尺寸,用平面四杆机构进行耦合,文中设计转向机构为四轴转向,其中一轴为定轴。建立单轴Watt-Ⅱ六连杆转向机构数学模型和平面四杆机构数学模型,用MATLAB软件求取不同角度间隔求解杆件坐标位置,设计四轴转向系统优化初始尺寸。用ADAMS对四轴转向机构进行仿真优化分析,判断转角误差。优化结果表明:文中优化设计转向机构转向角度误差较小,具有一定转向精度,为设计优化求解多相六连杆耦合机构提供了新的思路。
- 任齐芳刘晓琳崔亚辉
- 关键词:转角误差
- 机械冲击式超细粉碎机主轴系统受力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目前,国内对机械冲击式超细粉碎机的设计缺乏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分析机械冲击式超细粉碎机的工作过程,对主轴参数和冲击过程载荷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利用转矩分配的方法对机械冲击式超细粉碎机的受力进行了简化,得出简化计算的数学模型,为精确计算零件强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张超崔亚辉刘晓琳
- 关键词:超细粉碎机主轴
- 具有自动调平平台的五轮勘测车
- 具有自动调平平台的五轮勘测车,包括车头和车身,车头上设有前传动轴,车身上设有后传动轴,前后传动轴之间通过双节万向节连接,车头与车身之间通过双自由度连接结构连接。车身上竖直设置有三副滚珠丝杠,三根滚珠丝杠呈等腰三角形分布,...
- 刘晓琳崔亚辉李国铭刘君敏吕宁陈鹏冯春晶姚永芳牛麒森江健健
- 文献传递
- 单环路复合行星齿轮系统动态跟随性能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以单环路复合行星齿轮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系统转速与转矩的影响因素以及调节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反映系统动态跟随性能的转速灵敏度与转矩灵敏度概念,并获得对应的表达式。此后进一步研究了转速与转矩灵敏度的影响参数以及影响规律,结合系统结构参数对传动效果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基于动态跟随性能以及传动效果的系统设计准则。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文中分析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输出转速相对于输入转速灵敏度以及输出转矩相对于输入转矩灵敏度由差动轮系特性参数K以及封闭机构传动比iP共同决定,而输出转速与输出转矩相对于iP的灵敏度可通过选用合适的K来得到。
- 徐琳刘凯崔亚辉王宏江张宝锋刘晓琳
- 关键词:灵敏度设计准则
- 疫情时代《测控系统设计》课程混合式创新能力培养与实施
- 2021年
- 因新冠疫情不确定性等因素,本科生课程线下课程时间、周学时都受到一定影响。为保证课程授课质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课程组借助现有双师型教学团队教学优势,进一步优化课程资源、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构建了案例优先、理论辅助、实践为主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采用改革后的混合式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完成了课程的教学实施和问卷评价,课程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课程预期的目标,为进一步通过课程教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 梁文宏刘晓琳王冠伟
- 关键词:实践能力培养混合式教学案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