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 作品数:40 被引量:131 H指数:6 供职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 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文化科学 机械工程 更多>>
17β-雌二醇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型脑血管痉挛的作用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E2)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型脑血管痉挛(DCV)的抑制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①空白组,②假穿刺组,③SAH组,④SAH+E2组,⑤SAH+安慰剂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内皮素-1(ET-1)含量,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颞叶神经元凋亡情况,通过测定基底动脉血管横截面积判断脑血管痉挛情况。结果实验结果显示SAH后7 d SAH+E2组基底动脉横截面积与SAH组和SAH+安慰剂组相比明显变大(P<0.01);与SAH组和SAH+安慰剂组相比,SAH+E2组血浆ET-1浓度明显减少(P<0.01);TUNEL染色显示SAH+E2组颞叶皮质神经元凋亡程度较SAH组和SAH+安慰剂组显著性减轻。结论持续给予E2维持其生理浓度可以有效预防SAH后迟发型脑血管痉挛,部分可能与E2可以抑制ET-1的产生有关。 刘振 郝芳芳 罗良生 李莉 米琼宇 黄宗堃关键词:雌二醇 内皮素-1 蛛网膜下腔出血 GYY4137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正>目的:探讨新型的硫化氢(H_2S)缓释剂GYY4137对载脂蛋白(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其发挥作用的机制。方法:给予8周龄apoE-/-小鼠高脂饲料4周后,腹腔注射GYY4... 韩艺 刘振 李晓珍 季勇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硫化氢 炎症 氧化应激 内皮功能 文献传递 左旋四氢巴马汀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左旋四氢巴马汀(I-THP)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前30 min 1次性灌胃给予3种剂量的I-THP或溶剂对照,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 谢利平 扬帆 刘振 张雯 陈琪 季勇关键词:左旋四氢巴马汀 THP 急性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文献传递 取栓术后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治疗 林忠 罗良生 张健 廖萍 吴有志 陈骅 吴鸣 刘振 史岩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模型的制作改良 被引量:3 2015年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多由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具有高致死率和致残率,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其迟发性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人们对CVS的认识还不确切,仍无有效改善预后的方法。近年来人们多采用大鼠枕大池二次注血法来制作SAH后CVS模型,本文对该模划成功进行了制作改良. 何骏驰 刘旻谛 刘振 罗良生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动物模型 两种不同的染色方法评价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评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的两种染色方法。方法: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缺血30min,再灌注6h形成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超声检测心功能指标,并分别用TTC单染法和Evans blue-TTC双染法评价心肌的损伤程度。结果:Evans blue-TTC双染法可以评价出心肌的缺血组织面积、梗死组织面积和正常组织面积,而TTC单染法只能测出组织的梗死面积和缺血面积,不能排除由于结扎位置不同而引起的误差。同时,双染法得出的梗死面积/危险面积的比值(I/R)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比单染法得出的梗死面积/左心室的面积比值(I/T)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更高。结论:Evans blue-TTC双染法比TTC单染法能更客观更准确的反映出心肌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 杨帆 赵文来 米琼宇 谢利平 刘振 张雯 李晓珍 黄艳 季勇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EVANS 梗死面积 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同期治疗 罗良生 林忠 史岩 吴鸣 刘振Ommaya囊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 刘振丹参酮II-A通过调控TLR4/IκBα/NFκB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细胞炎症 被引量:41 2021年 目的建立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探究丹参酮II-A(Tan IIA)的抗炎活性及其机制。方法CCK-8法测定Tan IIA对细胞活力的影响;迁移小室测定Tan IIA对LPS诱导细胞迁移能力作用;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MCP-1)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2)、MMP-9、Toll样受体-4(TLR4)、IκB-α、p-IκB-α、NFκB和p-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Tan IIA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培养液中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和MCP-1的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明显下调MMP-2、MMP-9、TLR4、p-IκB-α和p-NFκB的蛋白的表达,抑制IκB-α磷酸化和NFκB的入核和活化。结论Tan IIA可通过抑制MMP-2和MMP-9的表达以及TLR4/κB-α/NF-κB信号通路,调控TNF-α、IL-6、IL^-1β等炎症因子的释放而发挥抗炎活性。 侯道荣 刘振 崔斯童 马骏关键词:丹参酮II-A RAW264.7细胞 IΚBΑ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迟发型脑血管痉挛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2012年 目的研究全身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SAH)迟发型脑血管痉挛(DCVS)的抑制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四组:空白组、SAH组、SAH+rHuEPO组、SAH+安慰剂组。采用枕大池2次注血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注血后7d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测血浆中内皮素-1(ET-1)含量,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检测颞叶神经元凋亡情况,通过测定基底动脉血管横截面积判断脑血管痉挛情况。结果实验显示SAH后第7dSAH+rHuEPO组基底动脉横截面积比SAH组和SAH+安慰剂组相比明显变大(P<0.01);血浆ET-1浓度SAH+rHuEPO组与SAH组和SAH+安慰剂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TUNEL染色显示SAH+rHuEPO组皮质神经元凋亡程度较SAH组和SAH+安慰剂组显著减轻。结论早期全身应用rHuEPO可以有效预防SAH后迟发型脑血管痉挛,并有脑保护作用,部分与rHuEPO能抑制ET-1的产生有关。 刘振 郝芳芳 李莉 黄宗堃 罗良生关键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内皮素 蛛网膜下腔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