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仁
- 作品数:68 被引量:325H指数:11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辅助抗氧化功能的保健食品组方及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助抗氧化功能的保健食品组方及制备方法,该保健食品组方中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猪脑干粉20-60份、鱼肝粉20-60份、刺五加20-60份、五味子20-60份、葡萄皮20-60份、桑葚10-30份、白...
- 孙阔刘影董淑英刘家仁
- 文献传递
- c9,t11-共轭亚油酸对巨噬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 2003年
- 目的 研究c9,t11-共轭亚油酸 (Conjugatedlinoleicacid ,CLA)对C57小鼠巨噬细胞杀伤黑色素瘤细胞(B16-MB)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 0 ,2 5,50 ,75,10 0 μmol/LCLA处理巨噬细胞 2 4h后 ,分别用MTT法检测CLA处理的巨噬细胞对B16-MB细胞的杀伤能力 ;RT -PCR方法检测C57小鼠巨噬细胞细胞因子IL -6、TNF -α和iNOSmRNA表达。结果 在 10 0 ,75μmol/LCLA处理后 ,巨噬细胞对肿瘤的杀伤率分别为 18%和 14 5% :同时 ,IL -6、TNF -α和iNOSmRNA表达增加。结论 c9,t11-CLA增强C57小鼠巨噬细胞对B16-MB细胞的杀伤能力 ,并与其诱导IL -6、TNF -α和iNOSmRNA的表达有关。
- 王璇琳陈炳卿赵秀娟杨艳梅郑玉梅刘家仁
- 关键词:共轭亚油酸巨噬细胞细胞因子免疫调节抗肿瘤作用
- 植物化学物质对乙醇性肝病预防及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 2019年
- 目的总结植物化学物质对乙醇性肝病的预防及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临床中可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目前国内外有关植物化学物质对乙醇性肝病预防及治疗作用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植物化学物质可以通过减少炎症反应、减弱氧化应激、改善脂质代谢等多个方面来发挥预防及治疗乙醇性肝病的作用,具有多靶点的优势。结论植物化学物质在预防及治疗乙醇性肝病领域具有一定的作用。
- 高伟博魏九峰刘家仁刘明
- 关键词:乙醇性肝病植物化学物质
- 香叶醇抗肿瘤活性及其他生物学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3年
- 香叶醇(Geraniol,GI)是一种从芳香植物的精油中分离出来的无环类异戊二烯单萜,目前已有多项实验结果表明GI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如抗肿瘤、抗炎、抗氧化和抗菌等以及对肝脏、心脏和神经等保护作用。GI对不同类型肿瘤有治疗或预防作用。此外,GI还可通过调控多种肿瘤细胞的信号分子和通路从而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因此,GI可以作为一种有前途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来治疗或预防慢性疾病。本文对GI抗肿瘤以及其他生物学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 蔡圻锐于晓兰(综述)刘家仁
- 关键词:香叶醇抗肿瘤活性生物学作用
- 植物花青素对肿瘤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22年
- 植物花青素是一类可溶于水的类黄酮,主要存在于各种蔬菜水果中。常见的植物花青素主要分为天竺葵色素(Pelargonidin)、芍药色素(Peonidin)、矢车菊色素(Cyanidin)、锦葵色素(Malvidin)、矮牵牛色素(Petunidin)、飞燕草色素(Delphinidin)六种;植物花青素分子中含有共轭双键体系,并含有碱性或酸性基团,因而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免疫、抗衰老和抑癌等生物学作用,尤其以抑癌作用最为突出。因此,本文将对植物花青素的抑癌作用及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
- 于晓兰刘艳刘家仁
- 关键词:抑癌作用
- 共轭亚油酸对正常动物细胞和人体肿瘤细胞间通讯功能的影响
- 为探讨c9,t11-共轭亚油酸(CLA)的抑癌作用可能机制,在促癌物(TPA)存在下,对正常细胞(CHL)以及人体肿瘤细胞(SGC-7901细胞和MCF-7细胞)的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GJIC)的影响,采用划痕标记染料...
- 刘家仁陈炳卿杨艳梅王璇琳刘瑞海
- 文献传递
- 七氟醚对大脑神经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七氟醚(Sevoflurane,SEVO)最早由Poss Terrell发现,并于1968年由Regan成功合成。1986年,SEVO在日本完成了三期临床试验,并在1990年经日本的药物监管部门批准应用于临床麻醉中,被视为吸入性麻醉剂的里程碑。SEVO系无色透明、有香味无刺激性的挥发性液体,化学性质稳定;在临床常用浓度下,与氧气接触时不会发生燃烧与爆炸,安全性高。与其他吸入麻醉药相比。
- 卫冉刘家仁戚思华
- 关键词:七氟醚大脑毒性
- 共轭亚油酸对人乳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3
- 2001年
- 目的 研究共轭亚油酸 (c9,t11 CLA)对人乳腺癌细胞 (MCF 7)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核分裂指数、细胞生长曲线、细胞集落形成试验、3H TdR掺入试验和软琼脂培养方法 ,所设剂量 (μmol/L)为 2 5 ,5 0 ,10 0 ,2 0 0 ,以 96 %乙醇为溶剂对照。 结果 在细胞核分裂指数、细胞生长曲线和细胞集落形成试验中 ,可见c9,t11 CLA对MCF 7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作用于MCF 7细胞8d后的抑制率 (% )分别为 2 7 18、35 43、91 0 5和 92 86 ;在3H TdR掺入试验中 ,可见随着c9,t11 CLA剂量的增加 ,3H TdR掺入到MCF 7细胞中明显的减少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由软琼脂培养试验结果可见 ,随着c9,t11 CLA剂量的增加 ,MCF 7细胞的集落形成逐渐降低 ,除了 2 5 μmol/L剂量组外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c9,t11 CLA对MCF 7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刘家仁陈炳卿薛英本韩晓辉杨艳梅刘瑞海
- 关键词:共轭亚油酸乳腺肿瘤肿瘤细胞细胞培养
- c9,t11-CLA影响肿瘤细胞亚油酸代谢的机制研究
- 陈炳卿杨艳梅王琪刘家仁张静姝薛英本王璇琳郑玉梅朱贇孙文广
- 该课题组在国内率先开展CLA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作用及其机制的系统研究;并开展了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富含CLA酸奶的研制工作,为其开发应用寻找了可行途径。研究发现了c9,t11-CLA单体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并且其对...
- 关键词:
- 关键词:肿瘤细胞共轭亚油酸代谢机制
- 氯胺酮通过GSK-3β/DISC1信号途径影响脑神经细胞发育
- 2025年
- 目的 探究氯胺酮(ketamine,KET)对发育期SD大鼠脑神经系统发育相关蛋白表达变化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内实验将P7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iCl组(120 mg/kg·bw)、KET组(20 mg/kg·bw)、LiCl+KET组(LiCl:120 mg/kg·bw+KET:20 mg/kg·bw)。LiCl和KET均通过腹腔注射给药,每隔90 min注射1次,共作用6 h。RT-PCR检测4组大鼠Dlg4、Syp基因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4组大鼠PSD95、突触生长蛋白(Synaptophysin,Syn)、p-CREB、CREB、p-Erk1/2、Erk1/2、p-GSK-3β(Ser 9)、GSK-3β、β-Catenin和DISC1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4组大鼠PSD95、Syn表达水平;原代神经元成像技术检测E18细胞暴露于0、1、10和100μmol/L KET 6 h后轴突和树突长度的变化;MTT法检测0、500、1 000、1 500、2 000和2 500μmol/L KET作用6、12和24 h后对PC12野生型、空载型、过表达DISC1型细胞活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空载型和过表达DISC1型PC12暴露于对照溶液或1 000μmol/L KET 6 h后PSD95和Syn表达水平。结果 KET导致PND7 SD大鼠PSD95和Syn蛋白及其基因表达水平下降(P<0.01),p-CREB/CREB、p-Erk1/2/Erk1/2、p-GSK-3β(Ser 9)/GSK-3β、β-Catenin、DISC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KET与LiCl联合使用可缓解KET引起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随着暴露于KET浓度的增加,E18细胞的轴突和树突长度逐渐减小(F=13.08,F=6.54,P<0.01),PC12细胞活力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下降(P<0.01);过表达DISC1抑制了KET对PC12细胞PSD95和Sy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结论 KET导致发育期SD大鼠脑神经发育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联合使用LiCl或过表达DISC1可缓解KET引起的神经损伤。
- 郭紫文杨婷婷彭瑜田虹高光强刘家仁
- 关键词:氯胺酮PC12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