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再斌
- 作品数:26 被引量:108H指数:7
- 供职机构: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青年创新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基于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与CART树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被引量:16
- 2009年
- 为定量评价煤层底板突水信息对突水过程的影响程度,获得煤层底板突水规则,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与CART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煤层底板突水预测。在煤层底板突水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全因素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概率模型,基于向后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获得了包含6项主要突水信息的精简煤层底板突水预测概率模型。通过CART树算法获得了煤层底板突水规则,分类测试结果表明,所获得的突水规则分类准确率达到91.67%。
- 刘再斌靳德武刘其声
- 关键词:突水预测
- 一种基于LDA和Kriging算法的煤矿断层面三维构建及分析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DA和Kriging算法的煤矿断层面三维构建及分析方法:步骤一:提取地层中的断层数据,并将断层数据中连续断层离散点划分为断层线数据,将不连续的离散点单独划分为离散点数据;步骤二:对断层线数据及离散点...
- 晏俊生刘再斌安林刘晨光王新苗王少龙李西萍
- 时空信息融合赋能下矿井底板水害透明化防治体系被引量:1
- 2025年
- 【背景】矿井水害常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严重影响着煤矿安全开采。【方法】在实景三维建设、煤矿智能化不断推进的行业背景下,以内蒙古唐家会煤矿智能地质保障系统研发、底板奥陶系灰岩(简称奥灰)水害防治为例,详细阐述在时空信息赋能下,通过透明地质模型提升工作面回采周期内的矿井水害防治能力。【结果和结论】梳理了矿井水害防治过程中的时空信息与时空智能基本概念,并将水害防治过程分为超前预测预报、采前隐患探查、采中水害治理以及治后实时监测4个阶段,总结了各阶段水害时空探测方法、时空配准同步以及时空信息赋能模式,建立了基于透明地质模型的矿井水害全过程防治体系。具体而言,在透明地质模型构建及动态更新的基础上,利用微震监测、随采地震探测等装备提高预测预报频次及准确性,通过定向钻探、三维地震勘探精确圈定工作面底板异常区边界,结合井上定向长钻孔靶向治理,辅以孔中瞬变电磁以及孔间电阻率法对隐患异常区域进行循环注浆工程,治理完成后,随着工作面不断推进,将微震监测以及孔间电阻率法相结合,动态监测工作面底板导水裂隙发育、富水性分布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将各阶段水害时空信息与透明地质模型相融合,能够形成二三维一体化的矿井水害透明化防治体系,从而为唐家会煤矿底板奥灰防治水工作提供有效支撑。
- 刘再斌晏俊生王江宏高耀全杨辉白宝军鲁晶津王宏伟王刚
- 邢台矿区水文地质安全保障体系探讨被引量:10
- 2008年
- 为了提高邢台矿区防治水灾的能力,减轻水害对矿井生产的影响,分析了矿区各矿面临的具体防治水问题,提出了由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导水陷落柱的探查及防治小煤矿水害防治及下组煤水害防治构成的矿区防治水对策系统,研究了防治水技术装备支撑系统及安全保障体系相关配套措的完善方案。通过矿区防治水问题、矿区防治水对策、技术装备支撑系统及安全保障体系配套措施构成了邢台矿区水文地质安全保障体系。
- 刘再斌王玺瑞靳德武蒋勤明刘其声
- 关键词:水文地质安全保障体系
- 大型隐伏岩溶陷落柱特大突水快速封堵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 刘建功赵庆彪白忠胜南生辉杜士波杜丙申陈立武王玺瑞彭中鑫蒋勤明赵兵文彭鉴张文海张有朝李万春郭晓山杨绿刚孟庆华李国强郎安年刘斯筠李春生刘金峰苏维涛李抗抗石磊刘再斌靳德武王中江刘万全周建英
- 1、 任务来源: 河北省邢台市2007年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邢科审字[2007]5号)项目,编号2007SP039。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 属于煤矿防治水研究领域,形成了有关煤矿突水陷落柱治理的成套技术与工艺方...
- 关键词:
- 关键词:陷落柱突水堵水
- 东庞矿突水陷落柱三维地震处理效果与对比被引量:12
- 2008年
- 以东庞矿2903工作面突水陷落柱为例,利用三维地震的纵横剖面、联井剖面、等时切片与沿层切片对陷落柱进行了对比解释,并对偏移速度90%、95%和103%的3个不同地震数据体上陷落柱边界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偏移速度95%的地震处理效果较好,地震沿层属性切片技术对陷落柱的解释精度最高。
- 程建远王玺瑞郭晓山蒋勤明刘再斌刘金峰
- 关键词:陷落柱三维地震
- 煤矿突水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
- 靳德武张小鸣唐远游王经明刘英锋上官书民庞西歧戚民恩杜小山刘洋王琳陈万胜张庆庆董书宁张中军张雁赵群华刘再斌
- “煤矿突水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属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和社会公益研究专项面上项目,项目编号2003DIB4J149。项目以煤层底板突水研究的“下三带”理论、递进导升理论为指导,以现代通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为手段,开发形成适合...
- 关键词:
- 关键词:煤矿突水突水灾害
- 电磁流动成像测井识别气-水层流的信号处理方法被引量:4
- 2011年
- 针对大斜度或水平气井中最常见的气-水分层流动,研究利用电磁流动成像测井判别分层流和波状流的方法。首先,分析水平或微倾圆形管道内较常见的气-水两相流型在管道截面上的特征,建立流体分布模型;其次,模拟流体分布模型的电磁流动成像测井响应,分析仿真数据特点;再次,提取仿真数据中与流体分布相关的特征参数,该参数不仅用于判定流体分布模型,而且用于计算分层流模型中的水层高度,从而求取持水率;最后,研究水平气-水两相流型在流动截面上流体分布模型的变化规律,实现气-水层流判别。仿真数据研究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可以实现气-水层流判别和持水率求取,避免了图像重建的过程,计算简单速度较快。
- 刘再斌吴锡令
- 关键词:持水率
- 基于TIN-GTP算法的煤矿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研究被引量:5
- 2024年
- 【背景】煤矿三维地质模型是指导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前提,对实现煤炭精准开采和地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地质模型若不能准确描述构造和地层之间的关系,将会影响到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采区规划、采掘工艺及生产效率等方面。【方法】以内蒙古桌子山煤田棋盘井煤矿为例,结合现场的地质资料、断层成果和验证结果,开展高精度的煤矿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研究。首先,通过空间配准、交叉验证和联合反演等手段对地质数据进行融合,以获取更为精确的建模数据;其次,通过沉积构造规律研究,掌握沉积演化特征和构造发育规律;然后,通过不规则三角网-广义三棱柱(TIN-GTP)算法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基于该算法的建模技术能够有效、准确且快速地模拟任意复杂地质体,为处理地层不整合、地层尖灭、煤层分叉和断层切割等问题提供了便利。同时,构建了棋盘井煤矿矿井、采区、工作面及其顶底板等不同尺度地质模型,为实现矿井地质透明化智能开采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经验证,模型误差值均处于0.2 m以下,且0~0.1 m范围内占整体95%,表明该建模技术具有先进性与合理性。研究成果对于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性、效率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 王晓辉刘再斌张东亮马良陈宝辉雷晓荣白宝军晏俊生
- 关键词:三维地质建模
- 水平井油水两相流型测量实验被引量:13
- 2008年
- 为了考察生产测井仪器测量对于水平油井内的流体分布影响,利用柴油和自来水作为实验介质,在多相流动模拟实验装置上进行了油水两相水平流动测量实验。通过实验测量和观察,油水两相的分布可分为4类:水平层状流和波状流、水平泡状流、水平沫状流和水平乳状流。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出流型图,建立了流型转换的关系式,可以在油水两相流动测井条件下识别和预测流体的流型。
- 杨梅吴锡令王志磊刘再斌黄志洁王界益彭原平何峰江
- 关键词:生产测井水平井油水两相流流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