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传桢
-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对虾亲体数量和补充量之间的关系被引量:11
- 1980年
- 本文用世代渔获量和春汛产量作为补充量和亲体数量的相对数倍,研究对虾(Penaeusorientalis)亲体数量——补充量之间的关系。用Boverton或Ricker繁殖模式描述两者之间的关系。经数学分析,表明本命题似乎用Beverton模式更为适合。 根据计算最大补充量所需的亲体数(A_(max))、最大补充量(R_(max))和最大持续产量(M_(zy)),以及渔业上记录到的最大补充量和相应的亲体数量。确认现在的产卵亲虾数量太少。如果把产卵亲虾的相对数值112调节到250~300,则世代产量可望增加50~70%,即从1700增加到2500~3000;如果各种条件都充分满足,对虾世代的极限值约为4000。
- 叶昌臣刘传桢李培军
- 关键词:补充量对虾亲体亲虾产卵相对数
- 苏联海水增养殖事业的动向
- 1987年
- 与其它种类相比,由于巨蛎是优良的移植对象,所以已被许多国家所利用,英、法.西德、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盛行巨蛎的养殖,产值很高,巨蛎的养殖在太平洋西北和东北部(日本、朝鲜、加拿大、美国等)很发达、年产量三百八十余万吨。
- 高昭宏刘传桢
- 关键词:西德年产量海水增养殖
- 对虾幼体期疾病及其防治被引量:2
- 1984年
- 近年来我国在对虾工厂化人工育苗方面己取得显著成绩。但在生产实践中还存在着育苗成绩不稳定的现象。即各育苗单位之间、一个育苗单位的年与年之间、茬与茬之间,甚至同一单位、同年、同茬的不同池之间的育苗成绩差别显著。造成这种育苗成绩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虾幼体感染疾病后引起的大量死亡。因此对虾幼体疾病的防治问题,目前己成为对虾育苗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 刘传桢
- 关键词:对虾工厂化人工育苗幼体感染疾病病后体感
- 若干因子对中国对虾(Penaeus oricntalis)幼体的影响
- 1983年
- 提高对虾幼体存活率,增加单位水体出苗量,是提高育苗设施利用率,增加苗种数量,降低育苗生产成本,促进对虾增养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 刘传桢戴德延马跃华贾述竞
- 关键词:幼体中国对虾育苗设施出苗量苗种数量
- 室内高密度培养中国对虾仔虾技术的研究被引量:4
- 1985年
- 本文通过多因子正交试验、单因子补充试验和生产性试验,观察了盐度、饵料等因子对中国对虾(Penaeus oricntalis)仔虾的生长及其成活率的影响,对室内高密度培养仔虾的几项关键性技术作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1)仔虾的适宜盐度下限为16‰左右,最适盐度下限为22‰左右,25‰培养效果最佳。(2)第 1至第4天仔虾可投喂卤虫(Artemia salina)幼体。第 1天仔虾投饵量为 125只/尾,此后日增90只/尾。第5至第20天仔虾可改投颤蚓(Tubifex sp.)、磨碎的蛤仔(Venerupis philippinarum)肉或成体卤虫。投饵量可按W(克/百尾)=0.2482e^(?2?84t)式计算。式中t为仔虾日龄。(3)培养水中保持 0.5-1.0万细胞/毫升密度的扁藻(Platymonasspp.)有明显降低水中氨氮含量的作用。(4)培养水中保持0.5-1.0ppm 土霉素,不仅可预防疾病,且有促进仔虾生长的作用。(5)13口池共23立方米水体,共育成平均体长为0.95厘米的仔虾141万尾,每立方米水体出苗量达6.1万尾,总成活率达83.3%。
- 刘传桢戴德延徐永东刘建华
- 关键词:中国对虾仔虾
- 渤海秋汛对虾数量预报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0
- 1981年
- 渤海秋汛对虾的数量预报,是我国渔业预报中比较成功的报例之一。本文简述了此项预报工作的发展过程,介绍取得预报指标——相对资源量的原则和方法、加权系数的推算以及对各种回归方程的预报效果的检验结果,提出了针对不同资源水平的预报计算方法。此外,还对有争议的预报中的渔捞努力量因素问题进行了讨论。
- 刘传桢严隽箕崔维喜
- 关键词:对虾秋汛渔业素问
- 对虾人工育苗中的盐度条件被引量:1
- 1985年
- 各类水生生物对各种理化条件的适应属性,是在其长期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通过遗传逐代相传的,因而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生物对某一条件的适应范围,在其不同的生命阶段是不尽相同的。例如对虾(Penaeus oricntalis)对盐度的适应,在其生命的大部分时间内(了月底、体长8厘米左右离岸—翌年4月底,产卵洄游到达产卵场之前),
- 刘传桢戴德延
- 关键词:对虾产卵场人工育苗盐度体长洄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