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增谦

作品数:380 被引量:7,183H指数:6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经济管理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0篇期刊文章
  • 50篇会议论文
  • 12篇科技成果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5篇天文地球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4篇成矿
  • 146篇矿床
  • 60篇地质
  • 58篇同位素
  • 58篇斑岩
  • 50篇地球化
  • 50篇地球化学
  • 50篇流体
  • 44篇铜矿
  • 41篇岩浆
  • 39篇斑岩铜
  • 38篇成矿作用
  • 36篇斑岩铜矿
  • 33篇冈底斯
  • 32篇碰撞造山
  • 31篇多金属
  • 31篇青藏高原
  • 31篇锌矿
  • 31篇金属矿
  • 26篇铅锌矿

机构

  • 367篇中国地质科学...
  • 89篇中国地质大学...
  • 38篇石家庄经济学...
  • 36篇北京科技大学
  • 28篇中国科学院
  • 22篇东华理工大学
  • 17篇国土资源部
  • 16篇昆明理工大学
  • 15篇成都地质矿产...
  • 14篇成都理工大学
  • 14篇青海省地质调...
  • 12篇安徽省地质矿...
  • 1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0篇国家地质实验...
  • 7篇国土资源部信...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北京大学
  • 6篇南京大学
  • 5篇吉林大学
  • 5篇内蒙古自治区...

作者

  • 379篇侯增谦
  • 93篇杨竹森
  • 64篇田世洪
  • 51篇宋玉财
  • 49篇曲晓明
  • 45篇杨志明
  • 38篇张洪瑞
  • 36篇刘英超
  • 31篇李振清
  • 26篇莫宣学
  • 26篇谢玉玲
  • 26篇孟祥金
  • 24篇高永丰
  • 23篇曾普胜
  • 22篇蒙义峰
  • 22篇徐文艺
  • 20篇杨天南
  • 19篇李红阳
  • 16篇吕庆田
  • 15篇李政

传媒

  • 78篇矿床地质
  • 46篇岩石学报
  • 41篇地质学报
  • 3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6篇地学前缘
  • 15篇地质论评
  • 10篇中国地质
  • 8篇地球学报
  • 8篇中国科学(D...
  • 7篇科学通报
  • 7篇地质与勘探
  • 5篇地质通报
  • 5篇地球学报(中...
  • 4篇地质科学
  • 4篇中国科学:地...
  • 4篇“十五”重要...
  • 3篇现代地质
  • 3篇矿物学报
  • 3篇“十五”重要...
  • 2篇大地构造与成...

年份

  • 4篇2025
  • 4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10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8篇2017
  • 4篇2016
  • 19篇2015
  • 2篇2014
  • 13篇2013
  • 15篇2012
  • 27篇2011
  • 17篇2010
  • 22篇2009
  • 21篇2008
  • 11篇2007
  • 40篇2006
3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马厂箐富碱斑岩埃达克岩性质的厘定及其成矿意义被引量:29
2009年
马厂箐复式岩体SiO2含量变化于61.56%~71.63%,平均67.30%(≥56%);Al2O3含量变化于13.38%~17.18%,平均15.44%(≥15%);K2O含量变化于3.36%~8.92%,平均5.35%;K2O+Na2O变化于7.75%~11.55%,平均9.08%;K2O/Na2O变化于0.65~4.00,平均1.49,明显具有高钾钙碱性或钾玄岩系列特征;MgO含量变化于0.40%~4.59%,平均1.11%,在R1-R2图解中处于造山晚期和同碰撞期岩浆岩的范围内。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相对亏损,Sr含量高(337×10-6~718×10-6),Y主要集中在6.2×10-6~15.8×10-6之间(≤18×10-6),Yb含量变化于0.20×10-6~1.63×10-6之间(≤1.9×10-6),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异,且具有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的特点,LREE/HREE变化于8.02~24.01,Sr/Y变化于40.5~57.4之间,平均48.2(>40),La/Yb变化于17.5~105.8之间,平均43.4(>20),Sc含量变化于2.5×10-6~7.9×10-6之间(<10×10-6);δEu变化于0.81~1.38之间,显示出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马厂箐岩体属于C型埃达克岩中的钾质埃达克岩。马厂箐岩体埃达克岩性质的厘定及其与同一成矿带上的玉龙斑岩体具有相似地球化学特征和形成环境的认识,对于该区地质找矿具有一定的意义。
郭晓东侯增谦陈祥王治华
关键词:富碱斑岩埃达克岩成矿意义
锂同位素分析方法及其在大陆裂谷环境碳酸岩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0年
锂同位素在地质学、地球化学研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壳-幔相互作用过程的锂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已经成为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的热点之一。锂同位素在自然界中的变化较大,δ7Li值为-45‰~+45‰。锂同位素分析手段目前主要有TIMS、Ion Probe、SIMS、MC-ICPMS等4种技术,其中MC-ICPMS仪器的出现,使锂同位素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自然界中很多地质作用过程均能使锂同位素发生分馏。目前,锂同位素已在陨石和宇宙化学、陆壳风化过程、洋壳热液活动及蚀变、板块俯冲及壳幔物质循环、地表水地球化学、卤水来源与演化、热液成矿作用等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将成为地球科学中具有巨大应用前景的一种新的地球化学手段。文章对锂同位素在大陆裂谷环境碳酸岩研究中的应用作了较全面介绍,内容包括研究意义、锂含量和锂同位素组成以及取得的主要认识,比如蚀变作用、岩浆分异作用、地壳同化作用和扩散分馏作用均未对碳酸岩、硅酸盐的锂同位素组成造成影响、俯冲作用和地壳循环均没有明显影响地幔的锂同位素组成、地幔温度条件下锂扩散模拟表明地幔中的锂更均一等等。最后简单对比了大陆裂谷环境和碰撞造山环境两类碳酸岩在锂同位素组成上的差别。
苏嫒娜李真真田世洪侯增谦侯可军高延光李延河杨竹森
关键词:地球化学锂同位素分析方法碳酸岩地质应用
藏南程巴岩体副矿物研究:岩浆源区的指示被引量:10
2011年
藏南程巴岩体具有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性质,但其形成年代、产出位置和成矿组合不同于冈底斯带成矿斑岩。利用背反射图像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发现其具有钙碱性花岗岩不常见的副矿物组合:Fe-Ti氧化物+锆石+磷灰石+榍石+独居石+钍石+氟碳铈矿+晶质铀矿+水氟碳钙钍矿,其中独居石富Th,钍石富U,独居石和钍石经富F、CO2流体交代形成氟碳铈矿和水氟碳钙钍矿。在(87Sr/86Sr)i和Th含量图解中,冈底斯带含矿斑岩与程巴岩体落在一条混合线线上,程巴岩体位于已证明受到上地壳物质或其他富集组分混染的甲马含矿斑岩和其他冈底斯含矿斑岩之间,表明程巴岩体在其源区或演化过程中也受到了富集端元的混染,但加入量少于甲马斑岩。
周利敏侯增谦郑远川李为
关键词:独居石钍石混染埃达克岩
冈底斯铜矿带含矿斑岩的^(40)Ar/^(39)Ar年龄及地质意义被引量:76
2003年
青藏高原南部冈底斯班岩铜矿带的合矿斑岩具有埃达克岩的本质特征,是由俯冲到深部的新特提斯洋壳在榴辉岩相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的。本文用冲江和拉抗俄两个矿区含矿斑岩的黑云母和斜长石斑晶测定了它们的^(40)Ar/^(39)Ar年龄,结果表明两个矿区虽然相隔百余千米,但形成时间非常一致。两个黑云母斑晶的坪年龄分别为13.5±1.0 Ma和13.42±0.10 Ma;两个斜长石斑晶分别给出了12.22±0.05 Ma和12.5±1.3 Ma的坪年龄。考虑到斜长石和黑云母对^(40)Ar/^(39)Ar系统较低的封闭温度,这些结果与辉钼矿给出的斑岩铜矿的Re-Os等时线成矿年龄(14Ma±)是一致的。根据含矿斑岩的产出位置和形成时间推测,印度板块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可能以高角度向亚洲大陆下俯冲进入岩石圈地幔。含矿斑岩和矿(化)带近EW向产出指示着斑岩岩浆上升侵位和铜矿化过程与高原达到最大高度的隆升过程是同步的。在此之后,高原的应力体制转变为EW向伸展,在重力作用下形成了一系列SN向塌陷构造—裂谷和正断层。
曲晓明侯增谦李振清
关键词:含矿斑岩氩同位素埃达克岩成矿作用铜矿床
西藏铜金锑多金属矿产资源远景评价
曲晓明侯增谦李佑国李振清张绮玲刘光海
精细测定了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成岩成矿年龄;通过对三个典型斑岩铜矿和外围斑岩矿化辉钼矿Re-Os年龄测定,将冈底斯斑岩铜矿带成矿年龄精确地限定在14±1.5 Ma。首次发现冈底斯铜矿带的含矿斑岩为埃达克岩。阐明冈底斯铜矿带...
关键词:
西藏甲马铜多金属矿床的岩浆热液交代成因:地质与地球化学证据被引量:49
2001年
西藏甲马铜多金属矿床的成因前人已提出了很多种观点。根据野外地质特征的观察 ,并结合矿区和区域岩矿石的微量元素、常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分析与对比 ,作者认为该矿床的成因属于岩浆热液交代矽卡岩型矿床 ,推测其成矿时代为喜山早期。
冯孝良管仕平牟传龙侯增谦李胜荣
关键词:矽卡岩矿床成因地质地球化学
峨眉火成岩省省:结构、成因与特色
火成岩省既有其它大火成岩省(如印度德干火成岩省)的一般特征,更牧独具中国特色;其形成于全球性重大地质变革--大陆敛合与解体的大背景之下,和板块构造体制向大陆构造体制转化过渡的关键时间;处于东部滨太平洋构造域与西部古特提斯...
侯增谦卢记仁汪云亮夏林圻李红阳国连杰
关键词:岩石学成矿作用地幔热柱
碳酸岩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4年
碳酸岩(carbonatite)一词自首次被提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一种神秘而颇具争议的岩石类型。碳酸岩富含碳酸盐矿物,通常与基性、超基性或碱性硅酸盐岩伴生形成碳酸岩-硅酸盐岩杂岩体,具有独特的化学成分和矿物学特征并具有承载重要经济矿床的能力。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碳酸岩的研究在岩石成因及岩浆起源、地球化学与地质年代学、高温高压实验、与碳酸岩相关的经济矿产、碳酸岩型稀土矿床中稀土元素的富集分异及成矿机理等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本文从碳酸岩的定义与分类、成岩背景与时空分布、岩石学特征及矿物组成、岩浆起源及演化过程以及与碳酸岩相关的矿产资源等方面对碳酸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与评论,提出从成因角度探索碳酸岩分类方案的必要性,总结和梳理了我国目前发现的碳酸岩的产地和分布特征,并认为碳酸岩岩浆与硅酸盐岩浆演化具有差异性,应重视对碳酸岩岩浆演化过程中熔体-流体过渡阶段的研究。最后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利用大数据和可视化手段对来自Scopus数据库的近十年以“carbonatite”为检索词的近千篇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总结归纳了碳酸岩现阶段的研究热点,并对未来碳酸岩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尹淑苹尹淑苹谢玉玲侯增谦
关键词:碳酸岩岩石矿物学特征岩浆
钦杭结合带晚三叠纪岩浆作用与成矿--以江西省新余市蒙山岩体为例
杨炎申潘小菲侯增谦邓杨孟德磊欧阳永棚谢涛张智宇樊献科
地壳增生和多源性再造与巨量斑岩-矽卡岩铜-金/铁、钨-钼成矿:以长江中下游中段及邻区为例
2025年
大多巨型斑岩-矽卡岩铜-金成矿系统与俯冲洋壳脱水交代地幔楔或富Cu的新生下地壳熔融有关,其成矿母岩多为亏损的埃达克岩.然而,陆内环境铜-金成矿系统的成矿母岩却显示了富集的同位素组成特征,其形成机制和深部过程尚不清楚.为此,本文以长江中下游中段及邻区为例,在详细汇编区域岩石学、年代学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多元同位素示踪和Hf同位素填图,融合区域地震波速层析成像和大地电磁探测结果,刻画了岩石圈架构及其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中段在中-新元古代经历了显著的地壳增生,形成新生地壳.在晚中生代地壳发生了多源性再造,其演化经历了156~136Ma和136~120Ma两期.在晚侏罗-早白垩世之交(156~140Ma),高坦断裂附近及以北地区在伸展环境下的岩石圈拆沉诱发了地幔对流和少量富集岩石圈地幔熔融,并改造新生下地壳,岩浆在地壳浅部形成高负ε_(Hf)(-5~0)的埃达克岩及与之相关的斑岩-矽卡岩型Cu-Au矿床.埃达克质岩浆在上升过程亦可局部混染富W的中上地壳物质,萃取成矿元素W到熔体,进而形成局部中-小规模的矽卡岩型W矿床.140~136Ma,随着岩石圈应力持续松弛,安庆以西和青阳以北有更为强烈的富集地幔改造下地壳,产生低负ε_(Hf)(-24~-8)的埃达克质岩浆及与之相关的矽卡岩型Cu-Fe矿床.江南断裂以南地壳深度较大,地幔对流诱发元古代造山作用形成的再造地壳熔融,并释放W和Mo到壳源熔体中,最终形成一系列大-中型斑岩-矽卡岩型W-Mo矿床.晚期(136~120Ma)岩石圈持续伸展引起大规模的岩石圈拆沉和软流圈物质由东南向西北斜向上涌,又一次改造下地壳,有亏损地幔物质注入的再造地壳熔融产生大型富碱花岗岩基.本文研究认为,晚中生代伸展背景下,岩石圈尺度的持续拆沉和软流圈物质上涌诱发的新生地壳多源性再造以及先前再造地壳熔融控制了长江
张智宇侯增谦潘小菲樊献科张晓伟王晨光张海江张昆
关键词:岩石圈演化拆沉作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共3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