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渊
- 作品数:15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尿毒清颗粒辅助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尿毒清颗粒辅助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80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低蛋白饮食治疗,观察组低蛋白饮食治疗基础上使用尿毒清颗粒,比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UA、SCr、BUN、CCr不同程度的改善,对照组UA、SCr、BUN、CCr改善较差,两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尿毒清辅助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疗效确切,应临床推广。
- 余渊陈建伟
- 关键词:尿毒清颗粒慢性肾脏疾病疗效观察
- 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特点及炎症因子的作用
- 钟玲刘玲廖晓辉余渊陈建伟雷建蓉
- Wegener肉芽肿1例
- 2006年
- 钟玲冯利平雷建蓉余渊张玲
- 关键词:WEGENER肉芽肿C-ANCA
-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心病介入治疗效果分析
- 目的 :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患者伴发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及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以期提高MHD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方法 :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的4...
- 钟玲谢树钦刘玲廖晓辉陈建伟余渊张彬张玲
-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心病介入
- 文献传递
- PBL与EBM相结合在肾内科见习中的应用探索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BL)与循证医学(EBM)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肾脏疾病学习中的优劣。方法:采用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法(LBL)作为对照组,以PBL与EBM相结合的教学法为实验组,对2届5年制临床医学见习的学习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的客观应试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学习兴趣等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联合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有明显优势,但还需要不断的完善。
- 钟玲李新玲陈建伟余渊刘玲
- 关键词:PBL循证医学LBL
- 内质网应激预处理对低密度脂蛋白介导的肾脏局部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和机制研究
- 目的 通过细胞体外实验,观察LDL 对肾脏局部炎症反应的作用,探讨LDL 介导炎症反应的发生机制,同时探讨内质网应激在该炎症反应信号通路中的作用以及干预内质网应激对该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1.选取人系膜细胞(HMCs)为...
- 余渊张玲
- 混合现实技术在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与探讨
- 2020年
- 为了更高效率地提高临床专业医学生的实践技能培训效果,探索实施依托于混合现实技术的实践技能培训模式,受训者在高度逼真的操作对象中实现可重复性的操作学习,取得了较好的练习效果。该模式利用可穿戴设备,在高仿真模拟人上最大限度的还原了人体的解剖组织结构,从而让医学生的技能练习接近于真实的临床操作过程,有利于学生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 余渊陈建伟曾粒张斯亮赵东科
- 贝那普利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其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其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随机抽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该院内分泌科治疗的10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糖水平、血清抵抗素水平、肾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抵抗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UN、Cr、24hUA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可降低血清抵抗素水平,改善病情进程。
- 陈建伟余渊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肾病贝那普利血清抵抗素
-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脂代谢紊乱和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0年
- 余渊张玲
- 关键词:脂代谢紊乱慢性肾脏疾病他汀类药物
- 炎症因子对他汀类药物降脂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比较他汀类药物在单纯高脂血症和慢性炎症性疾病伴高脂血症患者中的调脂治疗疗效,探讨炎症与脂代谢紊乱之间的关联。方法选择于我院住院或门诊血脂指标异常患者53例,根据患者是否具有慢性炎症性原发疾病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高脂血症组,n=34)、结缔组织病组(n=9)、原发性慢性肾脏疾病组(CKD组,n=10)。各组患者均采用普伐他汀钠(20mg/d)口服治疗8周。于用药前和用药后2、4、8周分别空腹留取静脉血10ml检测TC、TG、HDL、LDL、IL-6、hs-CRP、BUN、SCr、TB、Alb、ALT及AST。结果各组患者用药前的血脂指标(TC、LDL、HDL、TG)间无显著差异。结缔组织病组和CKD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hs.CRP)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用药后各时间点TC和LDL与用药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5)。在CKD和结缔组织病组中,患者的炎症因子(IL-6、hs-CRP)水平显著升高,普伐他汀钠治疗后患者TC和LDL均无显著下降(P〉0.05)。结论具有慢性炎症性疾病伴高脂血症的患者体内炎症因子处于高水平状态。炎症因子对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作用可能有抑制作用。
- 余渊
- 关键词:炎症因子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