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护理
  • 2篇生活质量
  • 2篇睑板
  • 2篇睑板腺
  • 2篇精神分裂症
  • 2篇泪膜
  • 2篇泪膜破裂时间
  • 2篇患者护理
  • 2篇活质量
  • 2篇分裂症
  • 1篇弹力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学
  • 1篇抑郁
  • 1篇抑郁症
  • 1篇翼状胬肉
  • 1篇翼状胬肉切除
  • 1篇翼状胬肉切除...
  • 1篇翼状胬肉手术
  • 1篇早期临床观察

机构

  • 4篇武汉科技大学...
  • 2篇武汉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何桂华
  • 3篇何芳
  • 2篇张贻转
  • 2篇刘建华
  • 1篇沈丽萍
  • 1篇刘洋

传媒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0
  • 2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睑板腺脂溢症挤压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睑板腺脂溢症睑板腺挤压术的疗效。方法裂隙灯下,对每眼4个睑板腺以上的睑脂粘度为3~4级、量为重度的睑板腺脂溢症连续病例24例(45只眼),行睑板腺挤压术,每1~2周1次,共3次,进行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测定。结果57.8%眼的睑脂的粘度由治疗前的3~4级变为2级为主,不同阶段的泪膜破裂时间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论睑板腺脂溢症的睑板腺挤压术有一定疗效,睑板腺脂溢症患者睑脂的质存在着不可逆性的改变。
张贻转刘建华何桂华
关键词:睑板腺泪膜破裂时间
前弹力层表面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早期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前弹力层表面进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表麻和翼状胬肉下的浸润麻醉,在翼状胬肉的周边作窄条状的角膜上皮刮除,以暴露的前弹力层表面作为参照面,进行翼状胬肉切除。结果术中非常容易把翼状胬肉头端与前弹层分离,除1只眼的角膜中央区术中就有翼状胬肉浸润性混浊外,其他12只眼术后角膜中央无影响视力的混浊。结论拟于前弹力层表面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术中操作是可行的、简单的、可靠的。
张贻转刘建华何桂华
关键词:翼状胬肉手术
睑板腺脂溢症综合治疗的护理探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睑板腺脂溢症不同的护理和治疗方法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把每眼4个睑板腺以上的睑脂黏度为3~4级、量为重度的睑板腺脂溢症连续病例73例145眼分三组,治疗方法是:A组眼部热敷、眼睑按摩和眼缘清洗;B组眼部热敷和睑缘清洗;C组眼睑按摩.定期进行泪膜破裂时间测定,裂隙灯下睑板腺挤压及睑脂的黏度、量的统计.结果 初诊时,三组间的睑脂量、泪膜破裂时间等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2周后,B组的3~4级睑脂明显多于A组(P<0.05);12周后,C组的泪膜破裂时间≤5 s者明显多于A组(P<0.05).结论 睑板腺脂溢症采用热敷、睑板腺按摩、睑缘和睫毛根部清洗等综合性治疗和护理的效果良好,此治疗方法简单、方便、经济.
何桂华沈丽萍刘洋
关键词:泪膜破裂时间
优化保护性约束流程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优化保护性约束流程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笔者所在医院于2016年12月开始实施保护性约束优化流程,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1月就诊的100例精神分裂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12月-2018年10月就诊100例精神分裂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保护性约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优化保护性约束流程。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约束例数、平均每人约束次数及平均每人约束时间,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依从性及危险行为次数,采用自拟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统计两组患者约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约束例数、平均每人约束次数及平均每人约束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依从性及危险行为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约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保护性约束流程利于减少精神分裂患者进行约束次数及时间,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何芳何桂华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护理
积极心理学下的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 评价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有效性.方法 抽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医院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100例患者病例资料,以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作为分组依据,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增加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积极心理品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较高,P<0.05;相较于对照组,精神分裂症症状评分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实施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措施,既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积极心理品质,又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何桂华何芳
关键词:护理干预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评分
激励式护理联合共情理论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究激励式护理联合共情理论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94例抑郁症患者为受试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激励式护理联合共情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47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SF-36量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物质功能四个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变化幅度均更显著(P<0.05)。结论激励式护理联合共情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何桂华何芳
关键词:抑郁症负性情绪生活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