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新苗

作品数:31 被引量:187H指数:8
供职机构: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腹腔
  • 21篇腹腔镜
  • 16篇胆囊
  • 14篇胆囊切除
  • 14篇胆囊切除术
  • 14篇切除
  • 14篇切除术
  • 13篇腹腔镜胆囊
  • 13篇腹腔镜胆囊切...
  • 11篇腹腔镜胆囊切...
  • 6篇胆道
  • 6篇胆总管
  • 5篇胆管
  • 5篇胆管损伤
  • 5篇胆总管探查
  • 5篇探查
  • 5篇结石
  • 4篇胆总管结石
  • 4篇手术
  • 4篇术后

机构

  • 30篇武警安徽省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31篇何新苗
  • 23篇龚仁华
  • 22篇范育林
  • 21篇蔡军
  • 13篇孙登群
  • 12篇刘其春
  • 10篇王敬民
  • 8篇钟兴国
  • 7篇姜世涛
  • 7篇徐义仁
  • 5篇鲍恩武
  • 5篇张懿
  • 5篇曹葆强
  • 5篇徐正涛
  • 5篇梁久银
  • 4篇但震宇
  • 4篇孙艳军
  • 2篇田国礼
  • 2篇李凯琅
  • 2篇李勇

传媒

  • 7篇肝胆外科杂志
  • 4篇武警医学
  • 4篇中国微创外科...
  • 2篇安徽医药
  • 2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安徽医学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武警医学院学...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 1篇微创医学
  • 1篇中国保健营养...
  • 1篇现代泌尿生殖...
  • 1篇中华灾害救援...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0
  • 5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46例报告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减少或避免胆管损伤的术中判断和操作技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2年10月~2005年10月39860例LC的临床资料,其中胆管损伤46例。结果行胆管裂口修补,置T管支撑引流26例;游离两断端,做端端吻合,T管支撑引流4例。T管支撑时间3~12个月。胆管空肠的Rouxen-Y吻合11例;副肝管结扎5例。胆管狭窄再手术4例,胆肠吻合口狭窄再手术2例。结论深刻的解剖认识,熟练的操作技巧可以避免或减少胆管损伤的发生。早期诊断和处理胆管损伤避免急性炎症期是防止多次胆道手术的重要举措。
范育林龚仁华徐正涛何新苗李勇蔡军王敬民梁久银刘其春徐义仁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
胆道变异与腹腔镜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单中心17例的经验与体会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探讨胆道变异时腹腔镜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的特点与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05.1.1~2013.1共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9881例,其中因胆道变异引起的胆管损伤17例,对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损伤部位:肝门部副肝管损伤完全横断4例;副肝管部分损伤5例;胆囊床迷走胆管损伤4例;胆囊管开口在右肝管4例;损伤后处理:术中胆管发现13例:给予腔镜下处理3例、中转开腹修补+外引流10例;术后发现胆管4例,3例再次腹腔镜探查;1例右肝管完全横断伤,给予行内引流手术;术后胆漏2例,经过引流后治愈。结论胆道变异是导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管损伤的重要原因,提高警惕,掌握合适的手术方法技巧,充分认清胆道变异的形式,掌握胆管损伤表现的各种形式,可以将这种损伤有效避免或将损伤的引起的严重后果降低到最低程度。
龚仁华孙登群钟兴国孙艳军范育林蔡军何新苗曹葆强姜世涛鲍恩武李凯琅但震宇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道变异胆管损伤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对1996年10月至2006年10月436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的22例并发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胆瘘6例,术后早期发生 T 型管脱落3例,胆总管...
龚仁华蔡军范育林何新苗孙登群张懿刘其春
关键词:胆总管探查术
文献传递
腹腔镜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 8月~ 2 0 0 1年 5月 1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漏再次选择腹腔镜的治疗结果。 结果  14例非胆管损伤性胆漏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 ,2例胆管损伤性胆漏中转开腹手术。 结论 腹腔镜能明确胆漏的病因 ,腹腔镜治疗明显缩短非胆管损伤性胆漏病人的住院时间。
鲍恩武王敬民刘其春何新苗徐义仁
关键词:腹腔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漏
腹腔镜处理慢性萎缩性胆囊炎508例体会
2002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处理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方法、技巧及注意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6年 5月~2 0 0 1年 8月腹腔镜处理的 50 8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临床资料。结果  49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1 0例行腹腔镜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 ,胆总管损伤 2例 ,行胆总管切开 ,T型管支撑引流术。胆漏 2例 ,经腹腔镜下置管引流保守治愈 ,全组均痊愈出院 ,无死亡病例。结论 术前明确诊断 ,术中规范性操作 ,术者及助手经验丰富 。
何新苗王敬民徐义仁鲍恩武龚仁华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方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严重并发症的防治(附30例报告)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探讨 L C严重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 30例 L C手术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结果 未遵循规范化手术原则可导致并发症发生 ,腹腔镜手术可处理大部分出血及胆瘘患者 ,胆管损伤是处理最棘手的并发症。结论 遵循手术规范化原则可减少并发症发生。腹腔镜手术是处理出血及胆瘘的主要措施 。
但震宇王敬民徐义仁何新苗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
内镜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
2010年
目的探讨内镜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76条下肢)患者接受内镜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的治疗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浅静脉曲张消失,皮肤色素沉着显著减退,下肢溃疡3—5周愈合。结论内镜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具有住院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蔡军龚仁华何新苗张懿谢坤范育林
关键词:静脉性溃疡交通支内镜
腹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伴静脉性溃疡22例被引量:1
2005年
龚仁华蔡军范育林何新苗张懿刘其春
关键词: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下肢静脉曲张静脉性溃疡腹腔镜
地塞米松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止吐和镇痛效果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止吐、镇痛作用的效果。方法120例LC 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40例。分别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安慰剂组、地塞米松5 mg或10 mg组。观察术后3组患者恶心、呕吐症状(PONV)和止痛剂的应用情况。结果120例患者术后麻醉消失后0~24 h PONV发生率:地塞米松5 mg组:恶心症状22例(55%),呕吐症状14例(35%);10 mg组:恶心症状11例(27.5%),呕吐症状5例(12.5%);安慰剂组:恶心症状30例(75%),呕吐症状15例(37.5%)。术后疼痛不能耐受,需要强痛定镇痛患者,地塞米松5 mg组11例(27.5%),10 mg组:5(12.5%)例,安慰剂组14(35%)例。各组分别进行比较后,PONV及疼痛必须应用止痛药物:安慰剂组和地塞米松5 mg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慰剂组、地塞米松5 mg和10 m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10 mg可以有效的降低LC术后PONV的发生率,减轻疼痛症状。
龚仁华孙登群钟兴国田国礼蔡军范育林曹葆强何新苗王敬民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地塞米松呕吐镇痛作用
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系Bel-7402/DOX两种模型比较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比较体外浓度梯度递增诱导和裸鼠肝脏移植诱导两种方法建立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系Bel-7402/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模型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分别采用体外浓度梯度递增诱导和裸鼠肝脏移植诱导建立人肝癌多柔比星多药耐药细胞亚系Bel-7402/DOXV和Bel-7402/DOXL后,利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MTT法检测两种细胞的耐药性,细胞计数法绘制生长曲线并用公式法计算倍增时间,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DOX的摄入和外排以及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谷胱甘肽硫转酶系统(GSH/GST)的表达。结果两组耐药细胞Bel-7402/DOXV和Bel-7402/DOXL对DOX、CDDP均产生了交叉耐药性,较亲本Bel-7402 IC50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较亲本细胞的倍增时间明显延长,分别为65 h和46 h;较亲本的DOX外排率明显升高,分别为81.06%、66.56%;两组耐药细胞P-gp、MRP表达较亲本细胞显著提高(P<0.01),而GSH/GST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两种方法建立的耐药细胞系模型均有稳定的耐药性。肝脏移植法更能高度模拟人肝癌,它是具有近似人肝癌生物学和抗癌药物动力学特征的较理想模型。
钟兴国龚仁华孙登群曹葆强范育林姜世涛蔡军何新苗骆会来
关键词:肝癌多药耐药多柔比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