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承斌
- 作品数:16 被引量:101H指数:6
-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法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徇私枉法罪行为构造研析
- 徇私枉法罪是司法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是司法腐败的典型表现之一,它不仅严重损坏了司法机关的威望和声誉,损坏了司法公正,而且还会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徇私枉法罪来源于1979年刑法第188条所规定的徇私舞弊罪,是在对该罪分解分...
- 何承斌
- 关键词:徇私枉法罪司法工作人员刑法
- 文献传递
- 职务犯罪的共犯形态论被引量:1
- 2003年
- 职务犯罪是困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腐败现象最极端的表现,而职务犯罪中的共同犯罪社会危害性更大。本文提出职务犯罪中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特征,进而将职务犯罪中的共同犯罪划分为国家工作人员之间构成的共同犯罪和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之间构成的共同犯罪两种类型,并指出职务犯罪中的共同犯罪人按“国家工作人员所构成的职务犯罪性质定罪处罚”的处断原则。
- 何承斌
- 关键词:职务犯罪刑事责任
- 受贿罪客体比较研究被引量:13
- 2004年
- 受贿罪的客体历来为中外刑法理论所重视。我国刑法理论对受贿罪客体的认识存在不周延之处,考虑到现实中受贿的各种情形,受贿罪的客体应为“职务和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公正性)以及社会对职务和职务行为的信赖”。
- 何承斌
- 关键词:受贿罪犯罪客体犯罪构成刑法理论
- 中国死刑执行程序的检讨与改进被引量:6
- 2004年
- 反思我国死刑执行程序的立法现状和实践运作,不能不说在一些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甚至不尽人道的地方。因此,重构、完善我国的死刑执行程序,使之更加理性、文明和规范,不仅是人权保障价值的必然要求,也是实践的迫切需要。
- 何承斌
- 关键词:死刑司法体制《刑事诉讼法》决定权
- 贪污犯罪比较研究——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看中国廉政法制
- 贪污犯罪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机体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世界上不存在没有腐败的国家,也没有任何国家不反腐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贪污犯罪越来越呈现出有组织、跨国化趋势.许多国家都日益感到,必须把全球各国的力...
- 何承斌
- 关键词:贪污犯罪刑事立法廉政法制
- 文献传递
- 功利主义视野中的死刑存废
- 本文对功利主义视野中的死刑存废进行了分析。文章围绕功利主义的含义、功利主义对死刑存废的解读、功利主义死刑观的缺陷、功利主义对中国死刑的启示等进行了阐述。
- 何承斌
- 关键词:刑罚运用死刑制度死刑存废功利主义
- 文献传递
- 贷款诈骗罪刑事立法比较与评述被引量:1
- 2004年
- 就立法方式而言,西方大多将本罪界定为行为犯而不是结果犯;承认间接故意可以构成本罪;主张行为方式多样化、主体多元性。我国立法对客观行为采用双重欺诈性的立法模式;规定了细化式叙明罪状,兼顾了司法认定的可操作性和打击范围的广泛性;并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采取同等保护主义,更符合金融学原理。但仍有不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表述显得多余,对一些其它严重危及贷款制度的行为未采用明叙方式,采用结果犯的立法模式仅关注所有权带来诸多不足。
- 何承斌
- 关键词:本罪贷款诈骗罪结果犯罪刑金融学保护主义
- 计算机犯罪的立法完善及预防被引量:4
- 2004年
- 基于对计算机犯罪已日益呈国际化趋势的分析 ,指出传统法律对计算机犯罪的打击和预防已显滞后 ,进而剖析了计算机犯罪的特点和立法缺陷 ,并提出了计算机犯罪的立法完善及其预防的构想。
- 何承斌
- 关键词:计算机犯罪《刑法》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法制管理
- 确立“前科消灭”制度之研究被引量:16
- 2004年
- 理性地审视一下我国现行的前科制度与实践呼唤“消灭前科”之要求两者之间的脱节 ,我们很可能无法不得出这样的结论 :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下 ,“前科消灭”制度应有它的一席之地 ,这不仅在制度层面与我国一贯的刑事政策相适应 ,而且在功能层面上完全满足相应的社会要求 ,有利于预防犯罪 ,有利于对具有犯罪记录的人形成一种激励机制 ,鼓励其认真悔过 ,并能够顺利重返社会。
- 何承斌
- 关键词:前科消灭犯罪刑罚刑事政策
- 腐败犯罪刑事损害赔偿制度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要求各缔约国确立腐败行为刑事损害赔偿制度。我国刑事法律本应具有这方面的内容 ,却因相关司法解释的限制性规定使之成为法律的“白条”。因此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 ,确立腐败犯罪的刑事损害赔偿制度 ,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 何承斌
- 关键词:腐败犯罪《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损害赔偿制度缔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