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国雄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机械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物镜
  • 4篇焦距
  • 4篇变焦
  • 4篇变焦距
  • 2篇优化设计
  • 2篇变焦镜头
  • 2篇变焦距物镜
  • 2篇变焦系统
  • 1篇调焦
  • 1篇照相物镜
  • 1篇摄影
  • 1篇凸轮
  • 1篇凸轮曲线
  • 1篇最佳化
  • 1篇象差
  • 1篇结构参数
  • 1篇镜头
  • 1篇渐晕
  • 1篇光学
  • 1篇光学系统

机构

  • 5篇浙江大学
  • 4篇深圳大学

作者

  • 8篇何国雄
  • 7篇崔军
  • 1篇李晓彤

传媒

  • 3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光子学报
  • 2篇光学仪器
  • 1篇仪器仪表学报

年份

  • 3篇1994
  • 2篇1993
  • 3篇199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全动型变焦距物镜的近轴分析
1994年
本文借助于高斯括号较深入地讨论了全动型变焦距物镜的一般近轴特性,分别给出了2组元、3组元和n组元全动型变焦距物镜的一般近轴分析结果。
崔军何国雄
关键词:镜头变焦镜头
变焦物镜调焦方式分析被引量:3
1994年
本文对变焦物镜各种调焦方式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两种新的非前组调焦方案,较好地克服了近摄时前组通光孔径增大和物方视场角变化的缺点,从而实现超近摄距。
崔军何国雄
关键词:物镜变焦距镜头摄影
全动型变焦距物镜光焦度分配及倍率选段的优化规范被引量:1
1994年
本文在讨论了最速变焦路线和权重光焦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全动型变焦距物镜光焦度分配及倍率选段的优化规范,并在IBM-PC/XT微型机上编制了相应的优化程序,给出了数值实例,结果证明该优化规范及程序是可行和有效的。
崔军何国雄
关键词:变焦距物镜
变焦距系统高斯解优化的研究被引量:7
1993年
本文提出了变焦距系统高斯解优化设计的评价函数,据此在IBM—Pc/XT机上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并作了实例计算。
李晓彤何国雄
关键词:最佳化
GMTF对结构参数一阶偏导数矩阵的简易算法
1993年
提出了一种关于几何传递函数(GMTF)对光学系统结构参数一阶偏导数矩阵的简易算法,从而在光学优化设计迭代过程中,节省了一丰以上的机时,加快了迭代速度。
崔军何国雄
关键词:优化设计光学系统
变焦系统凸轮曲线的拟合设计被引量:7
1990年
一、引言在变焦系统中,凸轮是控制镜组运动,使系统在保证象面稳定条件下改变焦距的元件。各运动组元凸轮曲线的设计对于整个变焦过程中的象面稳定性、象质情况及工艺性等都起决定性的影响,各运动组元的位置必须有严格的对应关系。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变焦系统性能要求的提高,出现了全动型或多组运动型等新型结构的变焦镜头,因此,如何使各运动组元凸轮曲线作出合理的匹配就成为设计成败的关键。对一个已知结构参数的变焦系统,在已知几个焦距值下各运动组元的相对位置时,求出在任意焦距值下各运动组元的相对位置,即求出凸轮曲线,是变焦系统设计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拟合设计各种型式任意组元运动的变焦系统凸轮曲线的计算方法。
崔军何国雄
关键词:变焦系统凸轮曲线
全动型变焦距照相物镜的象差优化设计被引量:2
1990年
本文阐述了在微型机上进行全动型变焦距照相物镜优化设计的工作。提出了一种隐含函数控制方法,并对选择间隔作为变量参与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在IBM-PC/XT微型机上编制了该变焦系统的优化设计程序,并以三组元全动型变焦距照相物镜f38~105为例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证明该程序是可行和有效的。
崔军何国雄
关键词:变焦镜头优化设计物镜
关于变焦系统优化过程中渐晕系数问题的讨论被引量:2
1990年
本文讨论了变焦系统优化过程中有关渐晕系数处理的问题,指出在每次迭代前,为计算实际通过该系统成象光线的象差,预先确定各视场的渐晕系数是必要的。文章同时给出了计算渐晕系数的新方法。实际优化结果表明:运用该理论进行自动设计,可以充分发挥成象系统的潜力。
崔军何国雄
关键词:变焦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