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仰清 作品数:21 被引量:145 H指数:5 供职机构: 西安理工大学理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咸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医药卫生 化学工程 生物学 更多>>
羽裂华蟹甲草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对羽裂华蟹甲草的根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
方法:溶剂萃取、色谱法分离化学法成分,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根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硬酯酸(1),正十六酸(2),常春皂甙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 何仰清 魏小梅 姚秉华 马占营 高黎明关键词:化学成分 甾醇化合物 溶剂萃取 色谱分离 文献传递 Fe_2O_3-CPs-T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2 2009年 以苯乙烯单体,TiCl4和Fe3O4为原料,采用两步合成法合成Fe2O3-CPs-TiO2纳米复合材料,并通过UV-Vis、FT-IR、XRD、SEM等技术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Ps的共轭链上有C=O;且TiO2与CPs间以Ti-O-C键结合;复合微粒的平均粒径为80 nm,复合微粒的小尺寸和共轭键上极性基团的存在有利于Ti-O-C、Fe-O-C键的形成。催化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自然光下,该纳米复合材料在45 min内可使染料MB溶液完全脱色。 马占营 何仰清 古元梓 杨振 徐维霞关键词:TIO2 共轭高分子 光催化 臭牡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8 2003年 目的 :对臭牡丹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 :溶剂萃取、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 ,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全草氯仿部位分离得到 5个化合物 :β 谷甾醇 (1) ,蒲公英甾醇 (2 ) ,算盘子酮 (3 ) ,算盘子醇酮 (4) ,算盘子二醇 (5)。结论 :化合物 3 ,4。 高黎明 魏小梅 何仰清关键词:臭牡丹 化学成分 中药 溶液浓度对低温水热制备BiVO_4形貌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低温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BiVO4样品,以XRD、SEM、UV-Vis DRS、BET等测试技术对样品的晶相结构、形貌、吸光性能以及比表面积等进行了表征,以MB染料分子模拟环境污染物,考察了样品的光催化性能。探讨了不同起始溶液浓度对样品的形貌及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反应中,起始溶液浓度对BiVO4样品的形貌和尺寸有很大影响,当起始溶液浓度为0.01mol/L时,所得样品呈"海藻头"形;浓度为0.05和0.1mol/L时,所得BiVO4均呈"鹅卵石"形;浓度为0.5mol/L时,所得BiVO4呈"土豆"形。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海藻头"和"鹅卵石"形BiVO4具有较高的光催化降解能力,光催化反应180min后,对MB溶液脱色率达到75%左右,而"土豆"形BiVO4仅达到45%。此外,对低温水热反应过程中BiVO4样品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马占营 姚秉华 何仰清关键词:BIVO4 形貌 光催化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药食同源灵芝抗抑郁活性成分 2025年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系统预测灵芝中具有潜在抗抑郁功效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与通路,并构建抑郁小鼠模型验证灵芝活性成分的抗抑郁功效与机制。结果表明,通过分析平台构建“灵芝-活性成分-交集靶点-抑郁”网络,从灵芝中筛选出赤芝酮A、赤芝酸Q甲酯和啤酒甾醇等19个活性成分,以及AKT1、ESR1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等122个抗抑郁作用的靶点;核心活性成分可通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通路、神经退行性变-多种疾病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环腺苷酸信号通路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等发挥抗抑郁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灵芝核心活性成分赤芝酮A、赤芝酸Q甲酯和啤酒甾醇与关键靶蛋白的结合能均≤-7.0 kcal/mol,结合网络药理学结果,提示赤芝酮A可能具有潜在的抗抑郁效果。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灵芝核心活性成分赤芝酮A可显著改善抑郁小鼠的行为异常、减轻脑组织神经元形态损伤,下调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并且显著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环氧合酶-2、肿瘤坏死因子-α、IL-6、IL-1β与IL-17等促炎因子的表达,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本研究揭示了灵芝抗抑郁的多靶点、多通路作用机制,为其在功能性食品开发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寇融巍 杨心怡 何仰清 夏冰 刘俊超 赵贝塔 刘学波关键词:灵芝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磁性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被引量:5 2010年 以Fe3O4微粒作为载体,糠醛单体为主要原料通过酸催化聚合-热处理的方法制备了磁性功能高分子PFD/Fe3O4光催化材料.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DTA)以及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技术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光吸收特性等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溶液的脱色降解为模型反应,考察了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自然光照射下,反应40min后,PFD/Fe3O4对亚甲基蓝溶液的脱色率达到85%左右,COD去除率为47.37%. 马占营 何仰清 徐维霞 邓玲娟 范广关键词:光催化 网状结构Bi_2O_3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9 2013年 以Bi(NO3)3·5H2O为原料,天然棉花为模板结合热处理工艺,成功合成了具有网状结构的三斜晶相Bi2O3光催化材料,利用XRD、SEM、TG-DTA和UV-Vis漫反射等技术对样品的晶型结构、形貌及吸光性能等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染料分子模拟环境污染物,考察了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棉花纤维在网状Bi2O3的制备中起到了充分的诱导作用,这种网状结构是由一些直径不一的Bi2O3扁平状网线交错排列、稀疏盘结而形成。TGA分析结果表明,适当的热处理在去除棉花模板的同时可以实现Bi 3+→Bi2O3的转化。在可见光照射下,网状Bi2O3的光催化活性及重复使用性能均优于粉体Bi2O3,反应100min后,对MB的脱色率可达到93%左右,并且重复使用4次后仍可使MB的脱色率保持在85%以上。此外,对网状Bi2O3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马占营 姚秉华 何仰清 白海妮 高奕红关键词:BI2O3 光催化 白花牡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对白花牡丹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 :溶剂萃取 ,色谱分离化学成分 ,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白花牡丹叶中分离得到 8个化合物 ,β 谷甾醇 (1) ,桐甾醇 (2 ) ,β 胡萝卜苷 (3) ,咖啡酸 (4) ,山柰酚 (5 ) ,5 ,4′ 二羟基山柰酚 7 O β 芸香苷 (6 ) ,acteoside(7) ,leucoseceptosideA(8)。结论 :化合物 7,8首次从白花牡丹中分离鉴定。 高黎明 魏小梅 何仰清关键词:化学成分 中药 Β-谷甾醇 咖啡酸 BiOI/BiVO_4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3 2018年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BiOI含量的BiOI/BiVO_4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RD、SEM、XPS及UV-vis DRS等测试技术表征了样品的晶相结构、微观形貌、组成变化及吸光性能。用亚甲基蓝模拟环境污染物,评价了BiOI/BiVO_4复合光催化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当BiOI含量为40%,可见光照射100 min时,BiOI/BiVO_4复合光催化剂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达81.22%,而相同条件下,BiVO_4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仅为33.28%。光催化活性的提高可归因于BiOI/BiVO_4异质结的形成,BiOI与BiVO_4的能带结构发生了变化,由嵌套式结构变为交错式结构,使异质结表面的光生电子-空穴更有效地分离。 韩秀萍 韩秀萍 姚秉华 何仰清关键词:BIVO4 水热法 异质结 光催化 八月扎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0 2004年 从八月扎(FructusAkebiae)中分离出13个化合物,并进行了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分别为1 monostearin(1),2 monoolein(2),1 monoolein(3),棕榈酸(4),1 acetyl 3 olein(5),1 acetyl 3 linoleoyin(6),β 谷甾醇(7),β 胡萝卜甙(8),常春藤皂甙元 3 O β 葡萄吡喃糖甙(9),常春藤皂甙元 28 β D 葡萄吡喃糖甙(10),常春藤皂甙元 3 O β D吡喃木糖基(1→2) α L 阿拉伯吡喃糖(11),常春藤皂甙元 3 O α L 吡喃鼠李糖基(1→2) α L 阿拉伯吡喃糖甙(12),常春藤皂甙元 3 O β D 葡萄糖吡喃基(1→2) α L 吡喃鼠李糖基(1→3) α L 吡喃木糖基甙(13).其中化合物1~6,9,10,12,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何仰清 高黎明 魏小梅 阎海燕关键词:三叶木通 化学成分 三萜皂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