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建成 作品数:25 被引量:97 H指数:7 供职机构: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经济管理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限制供水对北京地区避雨栽培葡萄生长结果的影响调查 被引量:3 2015年 本文比较分析了连续两年限制供水,对5个避雨栽培葡萄品种生长结果习性、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年供水4次可显著提高各品种的平均单粒重和果穗重量,产量可提高近10%左右,但品种间表现不一;年供水3次和4次间果实品质差异不显著;讨论了北京地区避雨栽培的年灌水次数、供水方式及减少供水量的可行性。 张国军 王晓玥 任建成 孙磊 闫爱玲 王慧玲 徐海英关键词:葡萄 避雨栽培 生长结果习性 早熟、红色玫瑰香味葡萄新品种‘瑞都红玉’的选育 被引量:17 2016年 ‘瑞都红玉’是自主选育的新品种‘瑞都香玉’(母本为‘京秀’、父本为‘香妃’)高接时发生的红色芽变。果穗松紧度适中,平均单穗质量为404 g,平均果粒质量为5.52 g,果皮红色,果肉脆,有玫瑰香味,口味香甜。每粒浆果2~4粒种子,不裂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8.20%,可滴定酸含量(以酒石酸计)为0.40%。糖酸比达40以上,品质上等。果实生育期为70~80 d,在北京地区(北纬39.9°,东经116.3°)8月上中旬成熟。萌芽率73.16%,结果枝率70.30%,结果系数1.70。抗逆性和抗病性与传统欧亚种葡萄品种相当。果刷长,果肉硬度高,果梗抗拉力中或大,货架期较长,冷藏期可达3个月。华北及类似气候区可栽培,雨量过大地区建议采用避雨栽培,第二年开花结果,丰产性好,盛果期产量30 t·hm-2以上。 张国军 闫爱玲 孙磊 王晓玥 王慧玲 任建成 徐海英关键词:葡萄 早熟 红色玫瑰香味葡萄新品种——‘瑞都红玫’的选育 被引量:14 2015年 ‘瑞都红玫’从有性杂交选育,父母本分别为‘香妃’与‘京秀’,在北京8月中下旬成熟。果穗松紧度适中,平均单穗质量为430 g,果粒质量为6.6 g,果皮红紫色,较脆。果肉较脆,有玫瑰香味,口味甜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7.2%。不裂果。早果、丰产,盛果期产量30 t·hm-2以上。 张国军 闫爱玲 孙磊 王慧玲 王晓玥 任建成 徐海英关键词:葡萄 多组学联合解析红色玫瑰香型葡萄品种转色过程中单萜和花色苷积累规律 2025年 【目的】分别从代谢和转录水平解析葡萄果实转色过程中单萜和花色苷积累规律,探讨花色苷和单萜时空合成机制,为鲜食葡萄果实单萜化合物和花色苷合成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瑞都红玉’葡萄果实为试材,于转色前5 d开始取样,直至转色40 d后结束。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果实样品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含量;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HS-SPEME-GC-MS)测定果实中单萜类组分和含量的变化;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葡萄果实总类黄酮、总花色苷的含量;同时,采用转录组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花色苷以及单萜化合物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随着葡萄果实转色过程的推进,‘瑞都红玉’果实中25种游离态和结合态单萜化合物主成分存在波动。大部分游离态单萜在转色20 d开始大量合成,至转色35—40 d达到最高水平。结合态单萜含量在转色30 d达到最高水平。结合态单萜含量高于游离态。而类黄酮在果实转色前已经大量合成积累;花色苷的合成伴随着果实转色启动,到转色20 d含量达到最高水平,随后略有下降。转录组测序共鉴定差异表达基因5836个,不同发育时期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不同,差异表达基因在苯丙氨酸合成、类黄酮合成和单萜合成等通路富集。其中,与单萜合成途径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14个,与花色苷合成途径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11个,这些基因表达模式分别与单萜和花色苷合成积累相一致。进一步相关性分析,筛选到24个转录因子与多个单萜和花色苷合成途径基因表达显著相关。【结论】红色玫瑰香型葡萄果实花色苷的合成启动早于香气化合物单萜的合成,两类化合物合成存在时空上的调控过程。单萜和花色苷积累与其合成途径中多个关键酶基因表达具有紧密相关性,它们的合成受各个基因转录 王慧玲 张莹莹 闫爱玲 王晓玥 刘振华 任建成 徐海英 孙磊关键词:葡萄 花色苷 果实发育 转录调控 瑞都红玉“顺行水平龙干形”简易避雨栽培表现及技术要点 被引量:3 2016年 总结北京地区瑞都红玉"顺行水平龙干形"简易避雨栽培3年的表现,并提出该品种在简易避雨条件下的栽培技术要点,包括园址选择、种植方式及枝蔓管理、排灌系统及水肥管理、简易避雨棚设置及管理、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控及花果管理等。 张国军 王晓玥 孙磊 闫爱玲 王慧玲 任建成 徐海英关键词:葡萄 葡萄果粒质量相关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果粒大小是葡萄外观和产量的重要构成因子之一,为受多基因调控的复杂数量性状,挖掘葡萄果粒大小相关性状的关键遗传调控位点和基因,将有助于葡萄产量的提高。【方法】本研究以150份葡萄品种资源为材料,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对葡萄果实单粒重、种子数目和种子质量等进行测定,并结合重测序获得的高密度基因型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挖掘调控各性状的遗传位点和基因。【结果】各性状在关联群体中呈现广泛的连续变异,变异系数为39.55%—68.89%;在不同年份均服从正态分布,符合数量性状遗传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葡萄果实单粒重、种子数目和种子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150个与果实单粒重显著关联的SNP,在2019年检测到99个SNP,解释表型变异的14.48%—25.59%;在2020年检测到73个SNP,解释表型变异的16.08%—26.83%;其中24个SNP位点在两个年份均检测到,主要位于1号、5号、11号和16号染色体。相较于果实单粒重,检测到的与种子数目显著关联的SNP较少,2019年检测到1个显著性SNP,表型解释率为24.29%;2020年检测到17个显著性SNP,均位于18号染色体。两个年份检测到与种子质量显著关联的SNP分别有1个和2个,位于18号染色体,解释表型变异的23.59%—48.29%。在两年重复检测到SNP位点基因组区域内,根据基因功能注释筛选出11个可能与果实单粒重相关的候选基因,其中包括乙烯信号通路基因(基因ID:VIT_05s0049g00490、VIT_05s0049g00500、VIT_05s0049g00510和VIT_16s0100g00400)、赤霉素信号途径基因(基因ID:VIT_11s0016g04630和VIT_16s0022g02310)、生长素响应蛋白基因(基因ID:VIT_11s0016g05640)和一些重要的转录因子基因(基因ID:VIT_05s0049g00460、VIT_11s0016g05660和VIT_16s0022g02330)。在18号染色体鉴定到与种子含量相关的候选基因(基因ID:VIT_18s0041g01880,编码MADS 王慧玲 闫爱玲 王晓玥 刘振华 任建成 徐海英 孙磊关键词:葡萄 果粒大小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北京地区葡萄避雨栽培技术规程 被引量:8 2017年 本文按产地环境条件、避雨设施类型和结构、配套生产技术等分述了北京地区葡萄避雨栽培技术规程,重点介绍了更适于葡萄树势调控和果实品质提升的‘顺行水平龙干形’整形方式下的配套栽植管理技术,包括棚膜的选择与管理、整形修剪、土肥水及花果管理等技术,并附北京地区避雨栽培葡萄病虫害周年防治历。 张国军 王晓玥 孙磊 闫爱玲 王慧玲 任建成 徐海英关键词:葡萄 避雨栽培 技术规程 典型大陆季风气候葡萄设施栽培理念与策略分析 被引量:6 2016年 本文针对我国大陆季风性气候特点,提出设施栽培应成为我国葡萄果品质量提升的重要应对策略之一。分析了我国典型大陆季风性气候特点、对葡萄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主要设施类型、特点以及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科学的设施结构和规范的区域配套栽培技术,可为全面提升我国葡萄果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提供强力保障。 张国军 王晓玥 孙磊 闫爱玲 王慧玲 任建成 徐海英关键词:葡萄 设施栽培 埋土区葡萄顺行水平龙干形篱架栽培根系的分布特性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研究篱架顺行水平龙干形葡萄根系分布规律,为该种植模式的配套肥水及土壤管理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北京平原区典型沙壤土葡萄园6 a生‘瑞锋无核’自根苗葡萄树为试材,利用挖掘法并区隔根系:将距主干水平向外1 m、深1.2 m的土用水细心冲洗将根系与土壤分开,不时用竹竿标记并固定根的位置,以保证冲洗出来的根与在土壤中的位置无较大变化,用水平细线区隔,分设水平方向4段,垂直方向4段,并分区剪取根系样品,测定根系长度、数量和干质量。【结果】6 a生瑞锋无核葡萄树主要的根系为1级根(直径≤2.0 mm),占比达80%以上。主要吸收根系(1级根)在水平方向上以距主干40 cm之内占比最大,可达70%-90%,在40 cm之外还存在一个占比达10%-30%吸收根系分布区;吸收根系在垂直方向分布较均匀,0-40 cm深度有56.9%-58.5%,深于40 cm还有约41.5%-43.1%的分布。【结论】埋土区顺行水平龙干形篱架栽培葡萄根系在水平方向上分布集中,而且延主干向外呈指数衰减。葡萄根系在垂直方向上分布广,纵向呈线性衰减。 张国军 王晓玥 孙磊 闫爱玲 王慧玲 任建成 徐海英关键词:葡萄 北京地区葡萄园绿盲蝽成虫年变化动态分析 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调查了两种避雨栽培与露地栽培葡萄园的绿盲蝽成虫在生长季节的变化动态,分析了其在不同栽培形式下的越冬和羽化危害程度,并分析了不同起源的葡萄种(品种),以及不同的其它树种对其产卵和羽化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本地区存在两个明显的绿盲蝽成虫活动高峰;绿盲蝽成虫的羽化地或产卵地更接近樱桃、杏、苹果或杂草丛生地;具美洲种味的葡萄对绿盲蝽可能有较强的吸引力。 张国军 王忠跃 王晓玥 孔繁芳 孙磊 闫爱玲 任建成 戚元勇 徐海英关键词:葡萄 避雨栽培 绿盲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