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冬梅
- 作品数:10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平舆县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孟鲁司特联合氨溴特罗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研究孟鲁司特联合氨溴特罗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平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应用孟鲁司特治疗,观察组给予孟鲁司特+氨溴特罗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统计两组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PEV_1)、最大呼气流量(PEF)、PEV_1/用力肺活量(PEV_1/PVC)等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6.2±1.3)d、(7.2±1.8)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9.8±2.1)d、(11.0±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EV_1、PEF、PEV_1/P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EV_1、PEF、PEV_1/PVC各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孟鲁司特联合氨溴特罗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可显著缩短患儿咳嗽与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改善其肺功能。
- 于冬梅
- 关键词:咳嗽变异性哮喘小儿孟鲁司特氨溴特罗
- 儿童营养状况与生活行为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采用对应分析方法探讨儿童营养状况与生活习惯之间的关系,旨在为学龄儿童的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5所小学1-6年级的1854名学生进行研究,自制生活行为调查问卷,测量身高、体重,采用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营养状况,多重对应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营养不良、正常、超重、肥胖率分别是5.26%、83.44%、8.31%和2.99%;营养不良与主食量较少有关,营养正常与主食量正常或量少、零食量适当、不偏食肉蛋奶甜食、睡眠时间8-10小时/天、运动时间1-2小时/天有关;超重与偏食肉蛋奶甜食、运动时间<1小时/天、睡眠时间>10小时/天有关;肥胖与主、零食量较多有关。结论调整膳食结构、适度运动锻炼、按时睡眠是改善儿童营养状况的可行办法。
- 席瑞红于冬梅席燕娜张东峰
- 关键词:营养睡眠多重对应分析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Fisher判别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利用临床指标建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Fisher判别函数,为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前瞻性采集176例HIE患儿的急性期临床资料,随访3年,逐步判别分析法建立预后(正常、残疾和死亡)的Fish-er判别模型。结果①预后正常97例(55.11%),残疾43例(24.43%),死亡36例(20.45%)。单因素分析显示3组在分娩方式、临床分度、影像学分度、合并颅内出血、颅内高压、持续昏迷超过1周、病程中反复呼吸暂停、肌张力减弱或消失、重度惊厥、原始反射消失、合并MODS、10分钟Apgar评分、入住新生儿病房时间及血pH值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影像分度(X1)、反复呼吸暂停(X2)、持续昏迷超过1周(X3)、原始反射消失(X4)、10分钟Apgar评分(X5)、入住新生儿病房时间(X6)入选逐步Fisher判别函数,Function1=0.583X1+1.018X2+0.934X3+1.100X4-0.289X5+0.047X6-0.966。Function2=0.327X1+0.736X2+1.144X3+0.443X4+0.441X5-0.027X6-3.266。③判别函数预测正常、残疾和死亡的敏感性分别是78.35%、67.44%和69.44%,Kappa=0.578。结论影像分度、病程中反复呼吸暂停、持续昏迷超过1周、原始反射消失、10分钟Apgar评分、入住新生儿病房时间是预测HIE患儿预后的显著指标,Fisher判别分析法可为HIE预后提供了中等能力的评估模型。
- 于冬梅宋红丽杨柳孟海燕张东锋于明丽
-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FISHER判别
- γ-干扰素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
- 2017年
- 目的研究γ-干扰素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5月于平舆县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72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γ-干扰素与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091,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8%(1/36),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22%(8/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71,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哮喘采用γ-干扰素与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于冬梅
- 关键词:Γ-干扰素小儿支气管哮喘红霉素
- 早期持续微量喂养在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 观察早期持续微量喂养在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132例低出生体重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6)和观察组(n=66).对照组采用常规间歇喂养,观察组给予早期持续微量喂养,统计两组黄疸消退、体质量开始增加及自行吮吸时间,并统计治疗前后体质量变化及喂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喂养并发症发生率及自行吮吸、黄疸消退与体质量开始增加时间明显降低,差异明细(P〈0.05);治疗后,两组体质量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1673.6±154.3)g高于对照组(1395.8±102.6)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低出生体重儿早期持续微量喂养,有助于增加患儿体质量,并缩短黄疸消退时间,值得推广.
- 于冬梅
- 关键词:低出生体重儿
- 低出生体重儿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分析低出生体重儿(LBW)相关因素。方法将出生时体重<2500g的LBW和体重2500g~4000g出生儿127对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匹配条件:同医院同期出生(出生时差<7d)、同性别、同孕周。调查可能与新生儿体重相关的父母人口学因素、孕前经带胎产史、孕期因素、孕期保健频次等。χ2检验和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低出生体重组在母亲年龄≥35岁、农村居住、流动人口、体力劳动、经济收入<1000元/月.人、母亲慢性病史、月经周期≥30d、经期持续时间<3d、宫腔操作史、孕期食欲差、早孕反应严重、胎盘前置、植入、粘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期保健频次<5次方面的构成比大于正常体重组,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力劳动职业(OR=2.608,P=0.001)、母亲年龄(OR=1.945,P=0.023)、孕期食欲差(OR=3.364,P=0.001)、胎盘前置、植入、粘连(OR=3.085,P=0.000)、孕期保健频次(OR=0.573,P=0.043)是强相关因素。结论职业、母亲年龄、孕期食欲、胎盘前置、植入或粘连、孕期保健频次是足月LBW的独立相关因素。
- 于冬梅张东峰于明丽
- 关键词:婴儿低出生体重条件LOGISTIC回归
- 小剂量氟康唑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侵袭性真菌感染预防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究小剂量氟康唑在预防极低出生体质量(VLBW)儿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平舆县人民医院NICU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6例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VLBW患儿作为对照组,选取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6例预防性应用小剂量氟康唑的VLBW患儿作为研究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一般资料、高危因素、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率及用药后2、6周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与谷丙转氨酶水平。结果研究组患儿性别、胎龄、入院日龄、出生体质量、肠外营养、抗菌药物应用、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用药2、6周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与谷丙转氨酶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VLBW患儿应用小剂量氟康唑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效果较显著,且无明显肝脏不良反应,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于冬梅
- 关键词:氟康唑极低出生体质量真菌感染
- 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相关因素及预测模型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早期预后评估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前瞻性入选87例新生儿败血症病例,对其与院内预后(生存或死亡)相关的18个循证变量进行分析。结果 (1)单因素分析显示:病死患儿与存活患儿在吃奶改变、哭声变化、合并休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是否机械通气、病原菌种类、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PMN)、血小板计数(PLT)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的暴露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多因素分析显示:休克(OR=3.425)、MODS(OR=5.899)、PLT(OR=0.168)、PCIS[OR=0.148(70~80分),OR=0.083(>80分)]是预测预后的独立因素,4个独立因素所建立预报概率模型判断患儿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0.883)大于任何单一指标。结论合并休克及MODS是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危险因素,检测PLT水平和PCIS有助于预后判断。以多个综合指标评估预后的效能更佳。
- 于冬梅孟海燕张东锋于明丽杨柳宋红丽
-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预后
- 头孢噻肟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对比研究
- 2015年
- 目的 对比分析头孢噻肟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96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头孢噻肟治疗,研究组患儿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儿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95.8%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14.6%与对照组18.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头孢噻肟用于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均可取得一定效果,但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 于冬梅
- 关键词:头孢噻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新生儿败血症
- 儿童肥胖症临床特点与代谢综合征分析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观察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体重指数(BMI)≥28kg/m2的单纯性肥胖儿童94例,匹配同班同龄同性别非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临床表现、家族史、生活习惯、运动量,测定体血压、血脂、血糖等,考查其与改良儿童MS相关指标的吻合情况。结果(1)肥胖儿童中36.17%表现为头晕、乏力、嗜睡等症状,84.02%喜食油炸甜食,79.79%多静少动,24.49%有肥胖家族史;(2)肥胖儿童收缩压和脉压差高于非肥胖儿童(P<0.05);(3)肥胖儿童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及血压高于非肥胖儿童(P<0.05),肥胖儿童与MS指标的吻合度高于非肥胖儿童(χ2=48.080,P=0.000)。结论儿童肥胖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肥胖儿童血脂、血糖、血压异常,与MS联系密切。合理饮食、加强锻炼是预防肥胖、截断MS发生的关键。
- 于冬梅黄梅宁东峰于明丽
- 关键词:儿童肥胖代谢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