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细胞
  • 6篇淋巴
  • 5篇淋巴瘤
  • 5篇骨髓
  • 4篇多发
  • 4篇多发性
  • 4篇多发性骨髓瘤
  • 4篇基因
  • 4篇骨髓瘤
  • 4篇干细胞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免疫
  • 3篇基因修饰
  • 3篇干细胞移植
  • 3篇表达谱
  • 2篇多发性骨髓瘤...
  • 2篇预后
  • 2篇造血
  • 2篇造血干

机构

  • 2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1篇万江波
  • 11篇郝思国
  • 8篇黄方
  • 7篇梁辉
  • 5篇陈琳军
  • 5篇马立元
  • 4篇邓晓辉
  • 4篇赵洁
  • 4篇张文皓
  • 4篇李志超
  • 2篇刘传绪
  • 2篇刘晓莉
  • 1篇严云
  • 1篇马玉杰
  • 1篇何珂骏
  • 1篇祝明洁
  • 1篇王维维
  • 1篇姚烨
  • 1篇任梅玉
  • 1篇陶荣

传媒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家庭用药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检验医学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年份

  • 4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L-10基因修饰的DC细胞诱导Tri细胞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减轻GVHD
万江波黄方郝思国
原发性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
2006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BL)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其诊断方法、治疗体会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5年8月至2005年8月诊治的11例PBL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11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2岁,均因乳房无痛性肿块就诊。病理诊断均为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3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8例。Ⅰ_e期8例,中位随访时间49(29~138)个月;Ⅱ_e期3例,中位随访时间20(6~53)个月。均采用手术切除联合化疗,其中有5例再联合放疗。6例复发,中位复发时间21(16~36)个月,其中3例为中枢神经系统(CNS)复发,无一例生存;同侧或对侧乳房复发3例。3年和5年生存率为63.6%和50.9%。结论PBL的临床及一般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最后诊断需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PBL多为B细胞性,以DLBCL最常见。有较高的CNS复发率,提示在手术联合化疗、放疗的同时应对CNS进行预防性治疗。
严云任梅玉祝明洁邓晓辉万江波梁辉
关键词:原发性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复发
人类胚胎干细胞移植的免疫问题
2006年
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体内最原始的细胞,它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在干细胞因子和多种白细胞介素的联合作用下可扩增出各类细胞,所以可作为一种损坏或患病组织替代治疗的资源。然而,大量实验性文献提示胎儿和胚胎干细胞来源的组织在移植中经常出现免疫排斥。现就人类胚胎干细胞移植中的免疫屏障及目前一些潜在的解决方法作一综述。
万江波梁辉
关键词:人类胚胎干细胞免疫基因操作
新的预后预测模型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5年
目的:探索一种能更好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新的预测模型,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验证。方法:收集并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血液科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34例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新的预后预测模型并验证其临床应用潜能。结果:本研究所建立的新模型中,基于患者初治年龄、白蛋白水平、Hans分型、AnnArbor分期、BCL2表达等情况预测PFS,较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具有更高的疾病进展风险的预测性能(AUC:0.788vs0.620,P<0.001);而基于患者初治年龄、白蛋白水平、LDH水平、BCL2与MUM1蛋白表达等预测OS,较IPI评分也具有更高的死亡风险的预测性能(AUC:0.817vs0.624,P<0.00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新的预后模型较IPI评分系统对DLBCL患者的生存具有更高的预后预测性能。
赵洁姜言刘嘉榆刘睿厉嘉琪黄方万江波郝思国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预后模型
B7基因修饰的白血病细胞外泌体的抗白血病效应
2025年
目的·探究高表达B7分子(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的白血病细胞外泌体在荷瘤小鼠中的免疫治疗效应。方法·L1210白血病细胞株转染含有CD80和CD86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从而获得高表达CD80和CD86分子的白血病细胞,分离其培养上清液获得高表达CD80和CD86分子的外泌体LEX-8086。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电镜)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LEX-8086的生物学特征。建立DBA/2-白血病荷瘤小鼠模型,将荷瘤小鼠分为LEX-8086组和PBS组,LEX-8086组分别在肿瘤细胞接种后7 d和12 d尾静脉注射LEX-8086500μL(150μg/mL),PBS组同时注射等体积PBS;观察2组小鼠的体质量、肿瘤体积、肿瘤质量及生存期差异。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2组小鼠脾脏和淋巴结免疫细胞的变化特点。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2组小鼠脾脏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从高表达CD80和CD86分子的L1210细胞上清液中分离获得LEX-8086,透射电镜显示为直径约100 nm的盘状囊泡结构,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其表达外泌体特异性标志物。动物实验结果显示,LEX-8086组较PBS组,体质量无明显改变,肿瘤体积和肿瘤相对质量比均显著下降且生存期显著延长(均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LEX-8086组淋巴结、脾脏内自然杀伤细胞比例、CD4^(+)T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均P<0.05),而CD8^(+)T细胞仅在淋巴结内显著升高(P=0.012)。此外,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LEX-8086组小鼠脾脏中M1型巨噬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03),M2型巨噬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Western blotting和qPCR同样显示,LEX-8086组小鼠脾脏中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高表达的白血病细胞外泌体能够诱导一定的治疗性抗白血病效应,该效应可能是通过提高NK细胞、M1型巨噬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比例实现的�
张涤凡王明慧赵洁万江波黄方郝思国
关键词:白血病外泌体共刺激分子基因修饰
伊曲康唑治疗血液病并发真菌感染2例
2009年
1病历资料病例1:患者女,24岁,因"反复低热2月,发现血象异常2周"于2009-6-20收入院。入院后骨穿检查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1。
万江波梁辉
关键词:真菌感染血液病患者抗感染治疗痰培养白细胞计数
外周T细胞淋巴瘤化疗的回顾及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虽然诊断学在不断进步,但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临床诊治尚不令人满意,原因可能在于该类病例稀少以及其生物学的不均一性。目前PTCL临床预后和治疗尚落后于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随着研究深入,近年新的治疗手段不断出现,不少新药的作用已明确,新的药物组合治疗方案的尝试也已展开。
万江波梁辉
关键词:淋巴瘤T细胞外周药物疗法
CD5^(+)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系白血病各1例报道被引量:1
2023年
CD5通常在T细胞上强表达,在B细胞上有一小群弱表达。一般情况下,CD5的异常表达与疾病预后相关。本研究报道2例CD5异常表达的急性白血病病例:1例CD5^(+)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和1例CD5^(+)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 leukemia,AML),临床少见,需要与多种疾病鉴别。
王维维章黎华姜文理何珂骏万江波沈立松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淋巴瘤
肿大的淋巴结——人体中的报警器
2024年
“大夫,我无意中摸到脖子上有一个包,会不会是肿瘤?好紧张啊!”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患者诸如此类的疑问。其实,淋巴结肿大是一个临床常见的症状,然而,当我们注意到淋巴结肿大时,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一种信号,提示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遇到问题不要慌,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万江波
关键词:淋巴结肿大报警器大夫
miRNA-181a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物特性的影响
张文皓陈琳军李志超万江波黄方马立元邓小辉郝思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